逆周期调节加码 念好“稳”字诀

来源: 时代周报
2019年1月14日,《人民日报》发表评论文章《强化逆周期调节,推动高质量发展》,将逆周期调节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紧密相连。

时代周报记者 陈泽秀 发自北京

在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大、叠加外部环境不确定性的大背景下,“逆周期调节”成为贯穿2019年中国宏观经济的主基调。

2019年1月成为“逆周期调节”加码的发轫之月。新年伊始,减税降费重磅措施接连落地,在亿万百姓开始享受“个税专项附加扣除”减税红利的同时,1月9日,小微企业迎来一批新的普惠性减税措施,每年可再减负约2000亿元。

1月14日,《人民日报》发表评论文章《强化逆周期调节,推动高质量发展》,将逆周期调节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紧密相连。此后,无论是中央政治局会议、中央财经委会议,还是国务院常务会议、国务院金融委会议,决策层均反复提及“逆周期调节”。

“今年逆周期调节的两大抓手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中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王军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财政政策方面,包括2万亿元的减税降费,力度超出市场预期;加快财政支出节奏,加大一般专项债规模等。货币政策方面,包括以扩张的信贷和社会融资为代表的宽信用政策,降准、定向降准、MLF、TMLF等货币政策工具,LPR机制改革等。

多位经济学者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从不同角度总结了2019年逆周期调节的特点,包括“力度适中,没有大水漫灌和强刺激”“保持了必要的战略定力”“稳增长的同时更注重结构性改革”“动态调整,根据形势变化来决定力度和节奏”等。

年初政策“暖风”频吹

2019年伊始,政策“暖风”频吹。财政政策方面,地方债发行提前到1月,比往年提早了两三个月。3月初发布的《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明确要求,2019年减轻企业税收和社保缴费负担近2万亿元。

货币政策方面,2019年1月4日,央行宣布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同时,2019年一季度到期的中期借贷便利(MLF)不再续做。

政策“暖风”加上外部压力的缓和,2019年一季度GDP增速达6.4%,与2018年四季度持平。不过,一季度经济企稳之后,宏观政策出现了微调。4月19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不再强调“六稳”,而是重提“结构性去杠杆”和三大攻坚战,强调“适时适度实施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

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王静文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分析:“一季度杠杆率上升5.1个百分点,再创历史新高,并导致房地产市场小阳春,进一步加大金融风险,4月政策出现边际收紧。”

政策收紧后,4月、5月份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额度大幅收缩为1938亿元,仅为一季度的30%左右。同时,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发布的报告显示,宏观杠杆率从一季度的5.1个百分点,下降了0.7个百分点。

另一方面,外部压力明显加大。5月初,美方突然宣布将对“2000亿美元清单”商品加征关税自10%上调至25%,双方在7月再度进入谈判期。受内外部因素的影响,2019年二季度GDP增速回落0.2个百分点至6.2%。

二季度后“逆周期调节”加码

进入年中,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逆周期政策打出组合拳。

2019年7月30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重提“全面做好六稳工作”,删去“坚持结构性去杠杆”的表述,并明确指出“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

此后,财政、货币政策均发力。

9月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提前下达2020年专项债部分新增额度,并扩大使用范围,确保2020年初即可使用见效。会议还要求确保2019年地方政府专项债限额在9月底前全部发行完毕,10月底前全部拨付到项目上。

发行进度加快是2019年地方政府专项债的一大特点。财政部数据显示,前三季度累计发行地方债41821亿元,发行进度达99.43%。

另一方面,8月20日,央行首次公布新机制下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1年期LPR为4.25%,5年期以上LPR为4.85%,旨在提高利率传导效率,降低实体经济融资利率。

2019年9月16日,央行全面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是2019年内第三次降准,释放长期资金约9000亿元。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向东对时代周报记者分析,今年逆周期调节主要采取合理的财政和货币政策促进“六稳”工作,其中财政政策更加积极,在加力提效上下足功夫,货币政策则在稳健基础上寻求灵活。

凸显逆周期调节“有效性”

四季度后,逆周期调节政策愈发强调“有效性”。11月12日,国务院召开的经济形势专家和企业家座谈会指出,要有效运用好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工具,增强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事实上,逆周期调节面临掣肘。

以减税降费为例,需要妥善处理好财政收支的矛盾。2019年以来,减税降费效益持续显现,财政收入增速回落,且支出增速高于收入增速。财政部数据显示,1―11月累计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3.8%,税收收入同比增长0.5%;另一方面,1―11月累计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同比增长7.7%。

“预计2019年地方财政收入可能会出现较大短收;中央财政收入可基本完成预算,如果有少量短收,所带来的支出变化,将通过节省非急需支出等方式实现平衡。”财政部部长刘昆12月25日向全国人大常委会做减税降费工作情况报告时表示。

事实上,2019年下半年起,中央关于减税降费的表述就改为“继续落实落细减税降费”政策。

王静文则为当前的货币政策感到担忧。“非洲猪疫扰乱了生猪生产和猪肉市场供求,推动通胀水平持续上涨。2019年9月CPI数年来首次突破3%,其影响将延续至2020年一季度,掣肘货币政策。”

2019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会议为2020年的宏观政策指明了方向。会议不再提“强化逆周期调节”,将其调整为“科学稳健把握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

“这种表述的调整意味着政策的连续性。随着时间推移,前期政策效果会逐步实现,接下来就是稳定相关政策,再跟进形势新变化作出预调微调,从而实现对度的把握,为有效平衡短期稳定总需求和长期实现供给侧改革奠定基础。”刘向东分析。

王军认为,接下来,逆周期调节不会过度刺激。未来随着更加强调高质量发展,一定会进一步淡化经济增速目标,进一步放弃简单粗暴的刺激和扩张,更加注重保持战略定力,兼顾质与量的平衡,甚至更加重视经济发展的质量。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