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币值稳定 促进经济合理增速

2019-12-03 05:04:17
来源: 时代周报
全球降息,中国怎么办?作为一个大型经济体,我国的货币政策主要是服务国内经济,所以理应“保持定力”“以我为主”。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12月1日在《求是》上撰文指出,中国经济增速仍处于合理区间,通货膨胀整体上也保持在较温和水平,加之我国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制度优势,应尽量长时间保持正常的货币政策。

即使世界主要经济体的货币政策向零利率方向趋近,我国也应坚持稳中求进、精准发力,不搞竞争性的零利率或量化宽松政策,始终坚守好货币政策维护币值稳定和保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福祉的初心使命。

“开闸放水”成了今年全球货币政策的主旋律。截至目前,今年年内已有近30个经济体相继宣布降息,其中新西兰、土耳其等国更是“不走寻常路”,超出预期的降息幅度震撼了全球投资者。下半年美联储连续降息,更给全球降息潮火上浇油。

全球经济疲软之下,各国量化宽松大幕已经开启,以求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从而提振经济。

全球降息潮中,中国应如何反应?

“中国有可能成为下一个零利率的国家”,这是一种声音。前不久的一次经济论坛上,一位经济学家就曾经表示,世界上的主要高债务发达国家中,政策利率都在下降,并且除了中国都出现过零利率,“而当下中国企业债务的偿付负担太高,挤出了新增信贷的有效需求”,因此,他预测中国有可能成为下一个零利率的国家。

究竟应该如何反应,需要看清降息利弊,并立足于国情。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主要发达经济体实施了空前的货币刺激,从降息等常规货币政策,到零利率、量化宽松、前瞻性指引乃至负利率等非常规货币政策。

这些措施的价值毋庸置疑,起到了对冲危机冲击、防止经济和价格出现螺旋式下行的作用,但原本属于应对危机的非常规政策如果变成了“常规货币政策”,长期来看其负面作用不可小觑。

易纲文章因此强调,量化宽松和零利率政策“可能会延缓经济内在的调整进程,加剧结构性问题”。而从中国国情来看,相比发达经济体,零利率的弊端更大。一方面,可能导致资本外流,对于经济发展严重不利;另一方面,和发达经济体多属于消费型国家、“零利率”对百姓影响很小不同,我国的低收入人群中,将钱存进银行仍是其主要理财方式,零利率意味着什么不言而喻。

易纲在此次发表的文章中说:“守护好老百姓手里的钱,保持币值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是货币政策的使命。”他还坚定表示,“不能让老百姓手中的票子变‘毛’了,不值钱了”。这是对中国国情的深刻认识。

全球降息,中国怎么办?作为一个大型经济体,我国的货币政策主要是服务国内经济,所以理应“保持定力”“以我为主”。

当前,我国是全球范围内少数没有量化宽松、没有零利率、没有负利率的国家,应该珍惜货币政策空间,重在畅通货币政策的传递机制,推动从“宽货币”转向“宽信用”。

当然,考虑到国内的经济形势和物价走势,政策适时进行预调和微调不可避免。

首先,我国需要进一步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形成机制,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民营、小微企业等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

同时,还需要进一步改革优化金融体系结构,提高直接融资的比重,发展股权融资,最终目标是促使经济在合理增长区间。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