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科院调研:实体企业人均工资年增速8.37%,东部地区领涨

2019-10-23 18:56:15
来源: 时代周报

时代周报记者:陈泽秀

“降成本政策可以缓解一时之痛,但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高成本问题”。2019年“降成本”总报告课题组负责人、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10月22日表示,人力、环境、资源等各类要素成本不断走高的趋势难以逆转,中国正在进入高成本阶段。而政府已经出台的成本减负政策后续效果会明显递减,亟需进行根本性变革,降成本要从“主要依靠减负”向“主要依靠创新”转型。

10月22日,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财科院”)发布了2019年“降成本”调研成果。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降成本政策实施三年多来效果如何?下一步,将如何更好地降成本?今年4月到9月,财科院先后派出6个调研组,分赴全国19个省、30个市县进行实地调研,考察和分析企业成本情况,对2016年以来降成本政策的进行评估。 

调研发现,过去三年间,降成本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企业的税费成本、融资成本、用能用地成本等有了一定程度的下降,企业减负的获得感有所增强。但人工、物流、原材料等要素成本仍然保持一定上升态势,需要更加彻底的要素市场化改革来解决。

“基本实现既定目标”

2016年8月,国务院印发《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工作方案》,对降低实体经济企业的税费负担、融资成本、制度性交易成本、人工成本、物流成本等作出全面部署,并明确提出,“3年左右使实体经济企业综合成本合理下降,盈利能力较为明显增强”。

财科院的调研报告认为,2016年以来的降成本政策,基本实现了既定目标。

从税费负担来看,自2016年以来中国减税降费力度逐年增加,其中2017年为1万亿,2018年为1.3万亿元,2019 年预计将超过2万亿元。得益于此,企业税费负担有较大幅度的下降。今年财科院对1.2万家企业进行了在线调查,根据收回的有效问卷,2016-2018年,样本企业“企业纳税总额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分别为3.41%、2.62%和2.30%,呈现出逐年下降趋势。

从融资成本看,调研显示,受到金融去杠杆、金融严监管和经济下行的影响,2017年和2018年企业融资成本下降趋势不明显,但是随着一系列降低融资成本政策的发力,从2019年开始实体企业融资成本显著下降。中国人民银行的数据显示,2019 年8月末,企业综合融资成本比2018年平均水平下降超过1个百分点。 

从制度性交易成本来看,随着政府简政放权、“放管服”改革 的持续深入推进,营商环境不断优化,企业对制度性交易成本下降的感受明显增强。调研显示,企业认为2018年营商环境有改善的企业占比达69.03%,比上一年度调查结果高出近16个 百分点。 

此外,从用能用地成本来看,调研显示,样本企业2017年单位用电成本与2016年基本持平,2018年下降1.2%;2016-2018年企业用房用地成本均值出现上升趋势,2017和2018年分别增长2.23%和0.48%,表明在用房用地总成本上升趋势下,单个企业的平均用房用地成本增长幅度明显放缓。

要素成本仍然上升 

在税费负担、融资成本、制度性交易成本等下降的同时,企业的人工成本、物流成本、原材料成本等仍然保持一定上升态势。

调研显示,过去三年,实体经济企业的人均工资持续较快增长,年均增速达到8.37%,其中东部地区高达9.22%。刘尚希表示,企业普遍反映物价上升是人工成本上升的主要原因。同时,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用工荒”导致企业难以招到合适员工、劳动力素质快速上升等,也导致企业人工成本上升。

从物流成本看,2016-2018年,总样本中企业户均物流成本年均增长19.7%。 其中,中部地区企业的户均物流成本增长最快,增速为25.90%,东北地区企业的户均物流成本增长最缓,增速为12.28%。 

“样本企业普遍认为人工成本增加是导致物流成本上升的首要因素,因为物流业是劳动密集型行业。其次,燃油价格过快上升、车辆保养维修费用上升也是较为重要的因素。”调研报告分析。

原材料成本的高低,是决定企业盈利水平和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从调研结果看,过去3年实体经济企业的户均原材料成本以高达17.68%的年均增速增长。 

长期以来,凭借低成本优势,中国经济保持快速发展。参与研讨会的多位专家认为,随着中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的阶段,意味着更多高技术、高人力成本的投入,要素成本的上升不可避免。

降成本亟需转型

“降成本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永远在路上。”刘尚希分析,从近几年的实施情况看,政府推动是降成本的主要手段,处于初级阶段。在该阶段,降成本由政府主导,企业降成本更多地表现为一种被动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助长企业的依赖性。 

同时,调研报告分析,近年出台的降成本政策主要针对人工、能源、物流、融资等几大成本项目,各地降成本政策具有明确的“一对一”性质,没有考虑上下游供应关系,也没有考虑几大成本项目之间的内在影响关系,更没有考虑区域协调、政府层级协调问题 。

刘尚希认为,目前,政府推动降成本已经到了转型的关键节点,降成本要从“主要依靠减负”到“主要依靠创新”转型。特别是2019年减税力度空前,近3年社保缴费比率连续降低,人力成本降低政策难以为继,能源、物流、融资环节成本降低会严重压缩上游企业效益,总体上“减负”政策空间已大幅收窄,难以应对新的降成本需求。

调研报告建议,下一步降成本的重点将是,通过政府创新,引导、推动企业创新,努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增加附加值,从根本上化解中国经济面临的高成本压力。具体措施包括,深化科研事业单位体制改革,解放人才,降低创新成本;提高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坚持市场化方向,进一步完善能源价格形成机制;优化金融监管,降低低效或无效监管带来的资源配置扭曲等。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