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制造业碧海 建行广东省分行为产业生态添砖加瓦

2019-10-21 15:49:46
来源: 时代周报

建行大学大湾区金融创新学院扎实推进“金智惠民”工程,全方位服务制造业生态,为湾区大众送课886场、惠及8.6万人次

文/温迦南

“亿纬和建行已经不是简单的银行与客户之间的关系,更是伙伴的关系。”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投融资部总监曾子浠的一番话,反映出在金融供给侧结构改革中,建行已不仅是金融业务上的合作者,更是企业生态与产业生态的共建者。

早在2009年,从事锂电池创新发展的亿纬锂能就已经成功在创业板上市。但2015年开始转型进入新能源汽车市场后,研发费用的增长以及新业务的开拓导致企业资金需求量开始急剧增加。

在亿纬锂能的转型过程中,建行广东省分行一直紧贴企业的需求提供全方位服务。曾子浠表示,建行不但在2016年为亿纬锂能“高性能锂离子动力电池二期项目”提供6亿元的固定资产贷款,还为公司上下游企业提供链条式的融资服务,保证了供应商的稳定,“甚至考虑到我们这类技术型公司人才留存问题,给我们技术骨干提供了相应的安居解决方案”。

微信图片_20190927181519.jpg

建行为亿纬锂能及其上下游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同时,还为公司人才输出金融智慧、提供安居方案

从单纯地为制造业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再到聚焦制造业生态,推出一系列改善制造业生态的产品和服务,建行广东省分行不仅始终扎根于广东这片制造业的碧海,更要手掣巨鲸,以新金融实践为抓手,优化广东制造业的产业生态。

科技与金融的共生生态

不论是大洋彼岸的美国硅谷,还是在地中海畔的特拉维夫,金融与科技良好结合的产业生态,都是支撑其成为世界知名创新中心的关键所在。

在今年2月公布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成为大湾区的发展战略目标。当新的梦想照进现实,建行广东省分行开始探索如何与高科技企业一同构建共生生态。

“在这场科技创新热潮中,更领先的技术可以让科技企业构筑起技术的护城河,企业如能拥有更多的资金投入研发,有望在科技卡位赛中占领先机。”在广州首家登陆科创板的上市公司方邦股份董事长苏陟看来,目前技术更新迭代非常快,科创企业必须快速反应,才能在市场上稳占先机。方邦股份每年都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研发,才能在行业里保持领先的位置。

事实上,目前新崛起的广东科创力量,更注重科研的投入:以方邦股份为例,其近三年的研发费用分别为1843.7万元、1943.97万元、2165.78万元,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9.69%、8.59%、7.88%。

而高额的科研投入,必然意味企业面临更大的运营资金压力以及需要更精巧的融资方案。在科技企业内生需求的驱动下,金融企业也得以通过共同构建生态圈来打开新的业务蓝海。

不论是新近开通的科创板,还是日趋完善的企业债券市场,在资本市场的顶层设计上,通过改善融资方式来构建新的制造业生态已经成为共识。

让银行的金融服务满足市场需求,其本质便是当下正进行得如火如荼的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而在以金融服务撬动高科技企业生态优化上,建行广东省分行也取得了长足成效。

以金融与科技共生的新标志——创业板来看,自7月22日正式开板以来,广东(不含深圳)辖内两家科创板上市企业嘉元科技以及方邦电子共募集资金规模达到24亿元,其中有接近6.5亿元进入建行账户,占所有募集资金规模约27%。

而截至8月26日,建行广东省分行辖内有11家科创版排队企业,其中已开立结算账户的有8家,开户覆盖率72.72%,实现授信覆盖的有7家,授信覆盖率63.63%。

建行广东省分行在科创企业中的良好口碑,伫立于银行始终坚持以创新回应新金融改革中的要求与变化的基础之上:以建行广东省分行首创服务高新技术企业“FIT”科技金融“技术流”评价体系为例,在对企业从专利数量、技术领先程度、公司科技创新实力等多个维度进行综合评价,打破过去传统单一的“资金流”评价模式,不仅提升自己业务水平,也能够实现“服务实体经济”这一商业银行的天职与使命。

上游与下游的链条生态

作为始终关注制造业,服务制造业的金融机构,建行广东省分行始终重视制造业企业金融服务。而在去年下半年中央要求加强向实体经济提供更有力支持以来,建行更是进一步加大输血力度。

一组数据的比较或许更能说明情况:2019年7月,广东省分行制造业客户数量41119户,比2015年(10781户)增加30338户,增长281.4%;2019年7月,该分行制造业贷款余额909.63亿元,比2015年(641.98亿元)增加267.65亿元,而且该数据是在克服压缩退出行业影响以及企业直接融资置换影响后计算所得。

在加大力度与制造业企业共同创建良好生态之后,建行广东省分行更进一步,为制造业企业提供覆盖产业链、全方位的生态升级服务。

作为供应链与金融两个领域交叉产生的新形态,供应链金融通过产业供应链推动金融创新,同时又借助金融活动优化供应链产业的循环过程。随着“让金融回归实体经济”要求的不断落实和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由供应链生态而衍生的供应链金融服务,正在不断地反作用于业态。

例如位于广东佛山的德尔玛电器,就享受建行广东省分行的在线供应链融资产品—建行“e信通”所带来的便利:以德尔玛电器为核心企业,根据其与上游企业的交易特点和行业特点制定完整的供应链融资方案,打通核心企业与上游企业融资瓶颈,为核心企业德尔玛电器及其上游客户解决融资难、融资成本高的问题。

在德尔玛电器的案例之中,其上游的供应商可凭借其在建行供应链金融平台确认的账款信息,随时向建行在线申请融资,提前回笼资金,从而实现核心企业支付、融资手段多样化等目标。

目前,该笔“e信通”业务已上线,为买卖双方缓解了资金压力,核心企业德尔玛电器公司可根据自身需要降低有息负债、合理调节现金流,有效提升企业资金运营能效,目前该业务授信总额1亿元,累计向企业上游供应商投放8547万元,融资支持链条企业65户。

人才与知识的内驱生态

除了以供应链金融方式改善制造业生态,建行广东省分行还从普惠金融入手,留住改善产业生态的核心竞争力——人才。

微信图片_20190928104503.jpg

尝到“民工惠”头啖汤的产业工人们,拿着工资准时到账的银行卡,对着记者镜头点赞

例如曾经颇受社会关注的建筑工人薪资拖欠问题:建行通过整合政府部门、业主、总包、劳务公司、建筑工人等多方资源,打造“民工惠”产品,直接将工资款精准支付至工人银行卡中。2019年上半年,广东省分行实现了建筑工人工资代发110多亿元,惠及建筑工人148万人次。

而在建筑行业取得成功之后,建行广东省分行把这项普惠服务延伸到了更多产业,特别是在制造业。

位于广东珠海的银隆新能源布局纯电动整车制造的全产业链,先后投资邯郸、石家庄、成都、天津、南京、洛阳、兰州等8大产业园,产业园区的建设有赖于大量农民工施工。而从建筑业工人向制造业工人延伸,正是创新“民工惠”产品优化制造业生态的关键一跃。

除了“民工惠”产品,建行广东省分行还以贴心服务制造业企业员工为抓手,深化完善制造业生态。

例如在建行广东省分行近年强推的住房租赁战略中,通过创新打造“存房+人才公寓计划”模式,构建起多层次产业人才住房供给体系,以平台技术为支撑、以融资支持、支付结算、资金托管、资源共享等为保障,形成市场化运营的住房金融闭环,打造真正的“住房银行”,让更多人能够圆梦安居。

建行运用该模式,签下位于珠海界涌万科城项目的200套回迁房,租赁期限3年,专门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1200名员工而创新定制,通过为湾区企业留住人才的方式助力优化制造业生态。

“园区公寓系统上线后,再也不用耗费人力进行手工式的宿舍管理了,不但帮助我们企业减轻了宿舍管理的负担,园区公寓的智慧化升级以及便捷社区服务也得到了员工们的一致好评。”珠海市格力电器人力资源部负责人如是说,格力电器是喝到建行长租方案“头啖汤”的公司。 

据介绍,过去的格力—龙山工业园采取原始的人工方式管理员工宿舍房源,不仅效率低下,而且企业需要付出的人力成本较高。而新项目依托建行的建融家园平台,打造智慧宿舍管理系统,极大降低了企业的管理成本,同时也为员工扎根奠定坚实信心。

微信图片_20190928104509.jpg

2019年4月30日,30余名产业工人走进建行大学大湾区金融创新学院学习

在创新金融服务为企业留住人才以外,建行广东省分行先行先试更为企业员工提供职业技能培训,以全链条服务方式无死角提升产业生态水平。

“做梦都想不到,我会来到华南理工这个一流大学的课堂上听课。以前没考上大学,这次培训圆了我的大学梦。”参加建行大学培训的产业工人尹师傅表示。2019年4月,建行携手华南理工大学举办“金智惠民”民工培训班,40多名来自工地一线的工友齐聚建行大学大湾区金融创新学院。 

作为零门槛的共享金融教育平台,建行大学不仅是面向内部员工的教育培训平台,还是推进产教融合、赋能社会的开放共享平台,是一所“新时代、新金融、新生态”的企业大学。

自创立以来,建行大学大湾区金融创新学院结合广东地域特色,扎实推动“金智惠民”工程。成立千人讲师团2200余人,通过高校授课、网点宣讲、走企业、访社区、进校园、下乡村等方式,为湾区大众送课886场、惠及8.6万人次,组织科创企业负责人、扶贫干部、产业工人、志愿工作者走进复旦、华南理工等高校学习8期,惠及345人。

从提高产业工人归属感的“民工惠”,到为企业网罗人才的“存房+人才公寓模式”,再到为提升社会大众金融素养的“金智惠民”工程,建行广东省分行一路紧贴制造业企业痛点,采取多种金融创新方式为制造业企业排忧解难。从提供融资服务的客户,到同呼吸共命运的伙伴,其背后反映的,是建行广东省分行在新金融实践中服务制造业生态的雄心与决心。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