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控风险释放三大监管信号,央行火线统管金融基础设施

2019-09-10 17:04:33
来源: 时代周报

时代周报记者:毕克

国家主席、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主任习近平9月9日下午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次会议。本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一系列涉及各个领域的全面深化改革的相关文件,其中包括与金融领域相关的《统筹监管金融基础设施工作方案》、《国有金融资本出资人职责暂行规定》。

值得关注的是,央行被明确统筹管理包括支付系统、交易系统、结算系统等在内的金融基础设施,央行统管,意味着此前各企业、各地区建立的金融平台,诸如银联、支付宝、微信支付的后台设施都将纳入央行统管范围。

多头管理弊端

这些年来,中国金融体系发展非常之快,不仅传统的证券、期货、银行等体系体量不断壮大,而且还涌现出许多新业态、新模式,比如被成为“新四大发明”之一的支付宝,就带来了全新的移动支付模式;随后阿里巴巴推出的余额宝,又开辟了线上小额理财模式,而这几年互联网金融发展迅猛,消费类小额信贷规模也不断扩大。可以说,互联网金融已经成为重要的新兴金融基础设施。

但是,无论是传统业态的金融模式,还是新兴的互联网金融模式,以及传统金融行业所衍生出来的新金融工具,都面临着同一个问题:他们的规模已经大到足以影响社会经济发展宏观与微观层面、像水电气一样成为人们日常生活、消费乃至各行各业发展所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但原有管理体系却严重滞后。

这就具体表现在,原来金融各领域由多个部门各管一头,证监会、银保监会乃至财政部门等都有自己的管辖范围,而金融体系的创新方向就是“跨界”形态增多、资金进出通道多元化、运转模式日趋复杂。而且,随着中国金融市场加速走向国际化,意味着境外新的资金、新的金融衍生工具都可能逐步进入中国市场,这也会进一步加大市场不确定性。

也因此,之前的多头管理模式也暴露出不少问题:如有些新兴金融形态出现后,会出现多个部门分头监管现象,各部门监管思路和方式存在差异化,无法形成合力;而也有新金融业态存在管理盲区,导致业态长期无序化发展,甚至出现较大范围的失控倾向,如之前的P2P系列事件。

显然,多头管理容易导致职责不清、交叉分解处监管缺位、同时某些领域则重复执法、浪费资源,不能完全适应中国金融行业快速发展带来的变化和挑战。

深改委发声的三大信号

正基于此,深改委明确金融基础设施归央行统管,也就释放出三大信号。首先,央行统一管理将建立一体化管理标准,推动金融基础设施的全面打通,为接下来相关法规的梳理和完善、各板块市场数据和监管数据的有效流动与共享、统一征信系统的建立,厘清各协管部门的权责边界等,提供了顶层设计的制度空间。

其次,此次深改委会议提出,推动形成布局合理、治理有效、先进可靠、富有弹性的金融基础设施体系。就是说,央行在金融基础设施管理上,对互联网金融等新业态、新技术、新应用,既要保持开放、宽容的态度,对其技术进步性、对经济生活带来的效率提升、成本下降等收益给予应有的鼓励,但同时也要确保风控体系的同步更新,确保创新不变乱来。

在这一点上,央行有着较为成功的创新管理案例。央行于去年推出新规,要求支付宝、微信支付等移动支付工具的网络支付业务统一通过网联平台处理,对监管部门而言,在支付机构与银行之间增加清算环节,更加有效掌握支付机构资金流和信息流等,有助于整顿支付市场各种乱象。

同时,网联可以减少银行与众多第三方支付机构直连的繁琐过程,让参与支付的各方权责逐渐变得更加明确、清晰和独立。这一新举措就兼顾了移动支付行业安全与创新的双重需求。相信央行在移动支付领域的监管创新探索所获得的经验,将为其后续在更大范围的金融基础设施穿透式管理上提供有效参考。

第三,金融基础设施统一管理的难度可想而知,这就要求央行的管理创新要充分发挥技术赋能所带来的新动能,推动自身的变革。比如,央行近期明确对外宣布要加大对“数字货币”的研究力度,就是基于区块链已经日益成为影响金融行业走向的重要新生事物,不仅FACEBOOK、沃尔玛及我国BAT等市场巨头都已经开始布局区块链尤其是在金融领域的研发,而且世界多个国家也在推动相关数字货币技术和发行的相关研究,央行研发“数字货币”,即可看作应对世界金融新变革的应有之举,为区块链有望成为金融行业新基础设施做好充分应对。这也有利我国以金融基础设施管理和研究的与时俱进,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及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来推进交易模式变革,增加市场的深度、广度,在未来国际竞争中占得有利先机。 

随着深改委明确央行统管金融基础设施,将强化金融系统的宏观调控,有效协调相关职能机构共同推进深化管理,在推动市场主体在合规范围内自主创新的同时,提供更具前瞻性和针对性的内外风险应对体系,如此才能确保我国金融市场又快又好地发展。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