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科院副院长白景明:中国经济具备内生向上的冲力

2019-07-23 03:03:35
来源: 时代周报
我个人认为没有“弱企稳”这一说法,中国经济内需很大,扩张空间也不小,根本不是企稳的问题。因为中国经济本来就稳,会扩张,有内生向上的冲力,核心在于怎么释放。

时代周报记者 谢江珊 发自上海

2019年过半,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中国经济交出了答卷。

7月15日,国家统计局正式对外公布“成绩单”:2019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45.09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3%,符合年初6.0%‒6.5%的预期发展目标。

2019年下半年,中国经济将如何发展?

“随着逆周期调节力度加大,减税降费、稳投资、稳金融等一批政策效果将在下半年更多显现,助推经济增长,这毫无悬念。下半年,中国经济将延续上半年平稳运行的态势,全年GDP维持在6.0%—6.5%之间没问题。”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白景明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专访时表示。

白景明.jpg

(Q:时代周报  A:白景明)

经济向上增长动力较强

Q: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分析今年上半年经济走势时,用了五个词:比较平稳、不低、含金量比较高、来之不易、有后劲支撑。如何评价中国上半年的宏观经济?

A:上半年宏观经济形势良好,GDP增速6.3%,充分说明中国经济内需充足,经济向上增长的动力较强。

有评论认为6.3%相对较低,但其实已经相当高。中国经济规模大,上半年GDP达到45.09万亿元人民币,合6.56万亿美元,高于世界第三大经济体日本去年的全年GDP。

目前全球范围内,只有美国和中国的经济规模在一个重量级上。去年中国GDP是90.03万亿元,合13.6万亿美元,去年美国GDP是20.49万亿美元,但经济增长率不到3%。

同时一定要注意到,中国经济增长运行平稳,实现了一个比较良好的组合:经济增长率较高、物价上涨率低、失业率低。西方国家则是经济增长率低、物价低,但失业率较高。而新兴经济体中,有的经济增长率较高,但物价上涨率也高,失业率也较高。所以总体来说,中国经济运行态势良好。

Q:具体来说,哪些方面的成绩比较亮眼?

A:我注意到三个亮点。一是上半年消费增长总体加快,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4%。目前中国经济已经进入一个新阶段,消费的贡献率不断加速抬升。8.4%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率,充分说明中国经济增长依靠内需拉动的力量在增强。

二是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294元,比去年同期名义增长8.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5%,比经济增长速度快0.2个百分点。说明中国经济增长的质量较高,大部分人能够享受到发展成果。经济增长率固然是经济发现的客观反映,但在此过程中人们是否得到实惠也很重要,我们的目标就是让更多的人享受到经济增长的实惠。只有名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超过GDP,才有可能出现消费的增长,进而支撑经济发展。

三是6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6.3%。中国的高质量发展跟其他国家有一个明显区别:要发展实体经济,要保证中国有健全的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有完整的生产体系和工业体系。6月份工业增加值仍然增长6.3%,说明结构调整的成效呈现出来了,中国工业还在继续健康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比重在不断上升。

释放需求是核心

Q:上半年,在积极的财政政策带动下,地方政府专项债提前发力,稳定了基建投资;此外,松紧有度的货币政策稳定了金融形势。6.3%的成绩,是否更多是逆周期调节宏观政策发力的结果? 

A:宏观政策发力对经济增长是有比较强劲的支撑作用。

积极的财政政策发力逐步体现,4月1日开始正式推出新的增值税减税政策,上半年减税规模近上万亿元,对需求的扩张起到支撑作用。同时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制度空间,减税降费实际上也是预期优化营商环境,增加投资和消费信心。这就是为什么在“六稳”之中,“稳预期”是其中一条,所谓信心比黄金还重要。而稳健的货币政策,适当释放货币,对投资增长、需求扩张也起到不小的支撑作用。

Q:这是否代表中国经济自身的内生动力仍然偏弱?

A:我不这么看,我们实行逆周期调节政策,并不是因为经济内生动力弱。

逆周期的调节政策,不管是财政政策还是货币政策,都是主动释放需求,为新动能的释放形成创造良好的制度条件。新动能正在形成,形成后体现为销售和投资,需要外部制度环境的支撑。如果制度环境不好,就会有所约束,反之就会扩大,使之加速形成。

逆周期调节政策的实施,实际上就是加速资源配置格局形成的过程,也是我们常说的“市场在资源配置当中起决定性作用,但政府要更好发挥作用”。而且逆周期调节的相关政策如财政政策中的减税降费,是一种长期的制度安排,并不是短期行为。

Q:有观点认为,2019年上半年中国宏观经济呈现“弱企稳”特征,即更多在政策支撑下的经济暂时性企稳。2019年下半年,中国经济的韧性将体现在什么地方?

A:我个人认为没有“弱企稳”这一说法,中国经济内需很大,扩张空间也不小,根本不是企稳的问题。因为中国经济本来就稳,会扩张,有内生向上的冲力,核心在于怎么释放。

别看中国GDP规模大,但人均GDP在世界上还不够高,2017年全年中国人均GDP才8836美元,跟美国人均近7万美元、欧洲3万美元、日本4万美元和韩国相比,还差很多。折算一下,欧洲消费率一般在70%,人均消费额是上万美元。如果中国要达到人均消费额1万美元,总量就是14万亿美元,近90万亿元人民币。

中国是14亿人的大市场,很多需求都无法想象。比如快递,最初大家都认为每年能达到80亿件就很不错了,但2018年,中国整体快递业务量总计507.1亿件,突破了一年500亿件。西方各国人口少,空间有限,市场培育难度太大,那才叫真正的弱企稳。

Q:应该如何充分释放国内市场需求?

A:中国释放需求的核心在于按照中央统一部署,继续深化改革。

比如放管服改革,一定要坚持,这是中国一项非常重要的成功改革。过去人为增加制度成本,得经过很多道审批,造成一系列腐败、额外增加交易费用。现在推这项改革,营造了良好的营商环境,降低了营商成本,支持人们投资和消费。

此外,要保证减税降费改革真正落地。这项重大的有利于民生和经济发展的改革,一定要长期坚持下去。不能是运动式的,不能走回头路。同时,各项宏观政策还要陆续推出,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完善公共管理、加大保障民生的财政投入,创造良好的经济社会发展条件。

房地产投资仍会稳步增长

Q:进入7月,银保监会对房地产信托、海外发债进一步严控,标志着房地产金融调控进一步升级。一方面国家坚持“房住不炒”,一方面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整体保持低位(低于6%),下半年拉动中国经济的关键领域是什么?

A:上半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299100亿元,同比增长5.8%;房地产开发投资61609亿元,同比增长10.9%,稳中有降。于是就有人认为中国经济投资增长动力不足,实际上并不是这么回事。

我一开始就强调,中国经济的体量是非常大的,体量越大,增长率就越有可能会放缓一些。全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635636亿元,今年上半年1—6月份291000亿元,跟去年差不多,增长5.8%已经是不错的成绩。房地产投资跟中国纵向比,确实有所回落,但如果横向比,增长率也不算低。

而且一定要注意到,房地产投资还是会稳步增长的。国家采取相关措施,并不是为了限制房地产发展,而是要让房地产市场健康平稳地发展。“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从“用来住”这个角度看,中国人口多,城镇化继续推进,刚需和改善型需求是支撑房地产市场的积极因素。强调“不是用来炒的”,是为了防止一些人占有过多住房,刻意炒高房价,无法满足其他人正常的刚性需求。

看事情要看大逻辑,大家老说政府抑制房地产政策,却没有看到鼓励政策。举个例子,个人所得税六项专项附加扣除,为什么其中一项是住房贷款利息专项附加扣除?这说明政府在政策上是满足和保护老百姓正常生存生活的住房需求的。再比如刚刚发布的土地增值税法(征求意见稿),明确纳税人建造保障性住房出售与建造普通标准住宅出售,增值额未超过扣除项目金额20%的,免征土地增值税,这也有利于鼓励房企建造保障性住房与普通标准住宅出售。

Q:7月16日上午,财政部发布2019年上半年全国财政收支情况:1—6月累计,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超过10万亿元(107846亿元),预算支出超过12万亿元(123538亿元),增速明显快于收入。加大逆周期政策力度叠加减税降费,下半年财政政策应该如何应对?

A:不用太担心,国家预算早有安排。减税降费、支出安排、赤字达多少,都有对应的协调关系。国家既然出台了相关政策,就说明是可以承受的。其实收入跟支出也是协调的,收了10万亿元,支出12万亿元,中间的差额是因为支出里含了赤字额支出。2019年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增效,今年赤字率拟按2.8%安排,比2018年预算高0.2个百分点,财政赤字2.76万亿元。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