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组织里的中国首席经济学家群像

2019-07-16 01:54:11
来源: 时代周报
在李稻葵看来,中国经济崛起必须探讨大国发展战略,必须以大国姿态,从经济改革、经济发展战略、国际化等各个角度进行各种战略选择。

时代周报记者 谢江珊 发自上海

7月1日,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New Development Bank,以下简称NDB)迎来了第一任首席经济学家:清华大学经济学教授李稻葵。

NDB官网消息称:李稻葵将在NDB整体业务中发挥领导作用,负责从全球角度对金砖银行成员国的经济、金融、基础设施和发展进行研究和分析。

时代周报记者从清华大学经济学研究所处了解到,在任期内,李稻葵将全职为NDB工作。一位清华大学内部接近李稻葵的人士也向时代周报记者确认了这一消息:“NDB首席经济学家的任期一般来说是两到三年,但随时都有可能变化。今后他将常驻上海,清华这边的工作会暂停。”

在国际经济类组织机构中,这不是中国人第一次担任首席:1996年,胡祖六出任世界经济论坛首席经济学家;2008年,林毅夫被正式任命为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他们出类拔萃。本身勤奋好学,具备中外名校的教育背景,再加上辗转世界各地的工作履历、全球化的视野,这批人的学识范围广阔,不仅仅拘泥于经济和金融学领域。”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产业部副主任、研究员卞永祖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如此总结这三位中国首席的共同特点。

“我们要跟世界对话”

6月26日上午,历时22个月后,坐落在上海浦东世博园区的NDB总部大楼实现主体结构封顶。虽然大楼尚未完工,但作为全球首个总部落户上海的国际组织,NDB已在上海运营近4年。

NDB是首个由金砖国家(中国、巴西、俄罗斯、印度、南非)共同出资创办的国际开发金融机构。创建目的,是为金砖国家及其他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可持续发展项目动员资源。2015年7月21日,新开发银行正式运营。来自印度的瓦曼卡马特被任命为首任银行行长。

NDB表示,任命李稻葵为该行第一任首席经济学家,是基于其积极参加金砖五国经济事务研究的背景。

自2004年以来,作为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CCWE)主任,李稻葵负责承办筹备每年的金砖国家经济智囊团研究会议。CCWE还与金砖国家有关学术机构共同发起成立了金砖国家经济智库,实行开放式邀请制,涵盖了金砖国家相关研究领域的知名学者。

李稻葵肩负多重身份,除CCWE主任,还担任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弗里曼讲席教授、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院长等。

作为政府决策层的建言者之一,李稻葵敢言。

在个税修正案征集公众意见时,李稻葵直言“个税设计简陋,累进率高达北欧水平,没有社会基础”。他还提出,应允许地方政府以保障性住房作抵押发债融资、燃油税改革设专项基金等。

在学术领域,李稻葵一直致力于将中国经济改革发展的实践升华成理论。在坚持国际学术标准的前提下,他强调:“我们要跟世界对话。”

在其发表的专著中,突出的主题只有一个—大国发展战略。2007年至今,李稻葵先后出版《大国发展战略:探寻中国经济崛起之路》、《逼出来的大国崛起:我们面对金融危机的选择》和《中国方案1.0》等。

在李稻葵看来,中国经济崛起必须探讨大国发展战略,必须以大国姿态,从经济改革、经济发展战略、国际化等各个角度进行各种战略选择,“如果依然停留在传统的比较优势战略上,中国的发展将会受到极大的限制,甚至走弯路”。

“这是一个很特别的、以中国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的研究学者。”李稻葵的同事曾这样描述他。

50后林毅夫创纪录

回看胡祖六、林毅夫、李稻葵的履历会发现,他们均接受过美国正统经济学的洗礼:林毅夫留学芝加哥大学,师从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舒尔茨,学习农业经济;清华力学系毕业的胡祖六半路出家,在哈佛大学拿到经济学博士学位;李稻葵和胡祖六同在1986级哈佛经济系博士班。李稻葵的导师是艾里克·〮马斯金,“他主攻的机制设计,对研究中国现实很有借鉴。”李稻葵后来回忆道。

有意思的是,三位在美国接受了西方经济学照拂的学者,学成后选择的道路并不相同。

1987年,林毅夫带着整整30箱资料回国,进入著名的“9号院”、国务院农村发展改革研究中心。1994年,他与易纲、海闻、张维迎等筹建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2001年10月,在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的推动下,首届中国经济学家年会在北京大学召开,成为中国经济学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2008年6月,56岁的林毅夫就任世界银行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这一任职同时创造了两个纪录—世行历史上首位来自发展中国家的首席经济学家、首位在世界性金融机构担任要职的中国人。

在任期间,林毅夫做了两件事:一是应对全球突如其来的经济危机,判断其性质、原因、走向,为世界银行和其他发展中国家政策制定提供参考、依据;二是提出新结构经济学,为发展经济学界的研究和发展中国家以及国际发展机构的政策制定指出新的方向。

2012年6月,林毅夫期满卸任。世界银行给他的评价是:任职的四年中,加快了中国和世界银行、各国政府的进一步沟通,特别是在制度创新方面有独立的贡献。

卸任后的林毅夫返回北京大学,目前任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同时还是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南南合作发展学院院长。

林毅夫的一些观点,至今仍适用。比如他一直主张市场取向的改革,认为只有实行市场经济,理顺市场价格体系,形成比较充分的市场竞争环境和信息指标体系,才能为国有企业改革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改革和发展中的许多问题都根源于国有企业缺乏自生能力”。

“我是按我对问题的分析和研究而提出看法的独立学者,”面对外界的种种争论,林毅夫强调自己的立场从未变过,谈问题就谈问题,该批判时批判,但“不会为批判而批判”。

“经济学就是入世的”

60后胡祖六和李稻葵在毕业后选择海外发展。

1991年,胡祖六博士毕业,选择任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一干5年。其间,他参与了IMF和新加坡政府的经济磋商、收支危机的印度援助项目、IMF和世界银行两家机构与中国政府的宏观经济磋商等项目,业务能力与人脉快速提高。

1996年,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主席克劳斯·施瓦布请哈佛国际研究中心教授杰弗里〮〮·萨克斯推荐一位“既有较强分析能力又有国际经济实际经验的经济学家”,萨克斯推荐了胡祖六,33岁的胡祖六就这样成为世界经济论坛首席经济学家和研究部主管。

任职首席经济学家期间,胡祖六和萨克斯一起推出了在全球产生较大影响力的《全球竞争力报告》。该报告采用大量数据分析比较,首次采用实证研究模型,详细解读了中国经济奇迹背后的宏观经济措施、财政税收体制改革、外汇制度改革。

但胡祖六认为这份工作太过清闲和安逸,仅一年之后便选择离开,加盟高盛集团任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从此开始了长达13年的高盛生涯。其时,高盛在中国大陆仍然寂寂无闻。胡祖六在任期间的重任之一,就是帮助高盛开发中国资本市场。2004年12月,高盛获中国证监会批准,与北京高华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共同成立高盛高华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开展A股业务。至此,高盛在中国企业海外上市及其他方式融资的大潮中出尽风头,中国石油、中国网通、中国石化、中国银行……几乎所有国字头的大国企都成为高盛的座上宾。曾与胡祖六在高盛共事的同事曾说,高盛从来都不突出个人文化,而强调团队意识,但作为投行部的高管,胡祖六在其间的作用显然不容忽视。

不同于幕僚型的经济学家,胡祖六长期活跃在全球金融市场,他曾说:“经济学就是入世的。”2010年3月16日,47岁的胡祖六从高盛退休,成立春华基金,目前任春华资本集团主席。经济学家、投资银行家、企业家,胡祖六走遍官、产、学三界。“一个经济学家,可以在大学、研究所、政府,或是金融机构很多不同的平台工作,但不论在哪个地方,作为专业人士,我相信自己的技能、知识和经验,是中国非常非常需要的,我都能够为国家服务。”胡祖六如此自述。

虽然不是幕僚型的经济学家,但胡祖六所倡导的经济变革方向,与中国改革方向契合。

早在2003年,胡祖六就提出,不应把实行浮动汇率制和人民币在资本项目下开放两个问题混为一谈,人民币汇率放开,依然可以对资本项目实行必要的管制。2004年年底,胡祖六表示,汇率制度改革条件已经成熟。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币汇率改革启动。多年来,胡祖六也一直主张资本账户开放。他认为,资本账户开放可以消除很多经济上的不平衡,并且不会造成金融危机。金融危机和开放无关,只和政府的不当政策有关。

和胡祖六相比,李稻葵长期活跃在学界。

1992年,从哈佛毕业的李稻葵任职密西根大学。5年后赴斯坦福大学,担任胡佛研究所国家研究员,从事中国经济改革的制度变迁研究。1999年,李稻葵任教香港科技大学。2004年,李稻葵再次回到清华大学,并于当年9月创立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

“中国内地是个完整的经济政治主体,而且是个影响日益巨大的经济政治体,这一点其他各国都无法比。在这里进行的社会科学研究有可能成为世界学术圈的主流话题,更有可能是学术的领跑者。换句话说,势在中国!”李稻葵说,回国后,自己最想做两件事情:一是让中国经济学的教学和科研现代化;二是用更加国际化的视角研究中国的经济改革和发展,用现代经济学的方法研究中国重要的政策和战略问题。

如今,NDB首席经济学家一职给了李稻葵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截至6月底,新开发银行已在五个成员国批准了贷款承诺总额约为100亿美元的37个项目,涵盖清洁能源、交通、基础设施、环境保护等领域。除了美元,新开发银行也正在为中国的项目单位提供人民币贷款,未来有望推至其他成员国。

“我们要跟世界对话。”李稻葵的这句话言犹在耳。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