泳馆运营专家吴作好:“人防+技防”筑牢游泳安全新防线

2019-07-10 14:05:16
来源: 创业圈
“预警信息系统并非是取代救生员,而是作为人防的有力补充。”吴作好表示。他指导好敏科技开发的3S泳客安全预警信息管理系统解决了游泳场馆的几大痛点。

文/王霞

游泳是人们最喜爱的娱乐项目之一,也是一项益处与危险并存的运动。联合国卫生组织指出,溺水是世界各地非故意伤害死亡的第三大原因,占所有与伤害有关死亡的7%。2015年,全球估计有36万人死于溺水,但世卫组织认为,这个数字可能大大低估了与溺水相关的实际公共卫生问题。

如何降低游泳过程中的溺水风险?作为体育场馆运营管理领域的专家,上海体育学院的吴作好副教授对这一问题研究了多年。在他看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构建起一张泳池安全预警监管网,“人防+技防”是这个公共安全痛点的破题之策。

在吴教授作为技术顾问的指导下,上海好敏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好敏科技”)团队成功研发了全国首个泳客安全预警管理信息系统,运用信息化手段,致力于解决游泳场馆运营中面临的安全痛点。

传统救生管理方式存缺陷

之所以跟“防溺水”这个问题杠上,与吴作好的职业经历有关。吴作好曾经在上海浦东游泳馆当了八年馆长。尽管小心翼翼,在职期间还是遇到了两起意外猝死事件。幸运的是,这两起意外最终都得到了妥善处理,但事件对他的触动很大。

“毫不夸张地说,馆长的脑袋是绑在救生员裤腰带上的。”吴作好直言,一旦发生溺死事故,不仅泳馆面临高昂的经济赔偿,作为管理者的馆长也会被追究责任,管理压力非常大。尤其是对儿童而言,溺水已成为儿童意外死亡原因中占比最高的一项,一个儿童的溺亡对场馆、家庭和社会都是不可承受之重。

一直以来,对于溺水事故的防范,多数游泳馆通行的措施是依靠救生员的人防措施,比如加大安全教育、增加救生员配置、加强对救生员的监管与处罚、建立专门面向救生员的巡察制度等等。

“这些措施有一定的效果,但也有无法弥补的缺陷。”吴作好向《创业圈》记者指出,传统救生管理方式有诸多难以克服的弊端,一是救生人员安全视野、经验能力、体能精力有一定局限。“人的注意力集中持续时间有限,难免会出现局部救生员观察不到甚至失职懈怠的情况,这就出现了救生安全保护的真空或者盲区。”

人防措施始终存在无法克服的客观隐患和不足,是导致溺水意外事故一直无法避免的主要原因。有数据表明,近90%的儿童溺水事件是在有人看护的情况下发生的。显然,完全依靠救生员的人力投入去对游泳安全进行监管,是有缺陷的,无法杜绝发生溺水事故。

61-2.png

“人防+技防”筑牢安全新防线

如何解决这个行业性的痛点?市场上曾有手环救生圈、自动气囊泳衣等个人自救设备推出,试图通过增强个人自救能力来解决防止发生溺水。也有通过红外感应、图像识别等技术来进行泳客发生意外情况下的外部报警系统。

“个人自救,理论上成立,但实践中却很难实现。因为人们经常会犯‘骑驴找驴’‘拿着手机找手机’这样的低级错误,除非训练有素,在危急情况下,大部分的当事人会慌不择道而无法冷静自救,身上配备的自救设备往往没有机会发挥应有的作用。”吴作好认为,相比之下,建设外部救援平台更加可行有效。

通过红外感应技术来进行险情的警报,在我国当前游泳场馆供给普遍紧张、很多泳池人满为患的情况下,往往也无法正常发挥作用;通过图像识别技术来进行险情警报,也同样是存在外在干扰因素影响系统正常判断的情况。

这两种技术,一方面可能会因为池区人多造成红外或者摄像机探头被阻断而无法获取目标造成未能及时报警;另一方面也会因为其他泳客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误碰到了遇险的泳客而使其被动地移动了位置,系统就会因为发觉跟踪的目标有移动而解除警报。因此这两种技术也有先天的缺陷,都有可能造成应报未报的漏报情况,进而耽误救援。

经过长期观察和思考,吴作好研究出的方案是,利用物联网、互联网+技术,通过技防弥补人防的不足,兜住游泳场馆的安全底线。“人的精力和注意力有限,难免存在监管盲区,可以用设备来弥补。就像电子监管设备帮助交警监控道路交通安全的管理一样。”吴作好说。

大家普遍认为,发生溺水后有效的抢救时机非常有限。通常情况下,游客溺水后30秒至1分钟以内较容易救治;当溺水接近2分钟时,溺水者就会丧失意识;而溺水达到4―6分钟时,会对大脑造成不可逆的脑损伤,甚至出现脑死亡。

大量的案例表明,现实中,泳池边的专业救生员通常只能在溺水发生了30―40秒才观察到最多60%的溺水事件;更多的溺水者被发现时,往往已经错过了抢救的“黄金窗口”,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再加上可能存在救生员怠岗、脱岗的情况,后果更加严重。

然而,“实际上,凡是发生在泳池中的溺水险情,只要能及时发现,抢救过来的可能性非常大,90%以上溺水者都不会出现死亡这种不可挽回的严重后果。”吴作好对《创业圈》记者说。溺水时间短,还有呼吸、心跳的泳客,只要采取肩背,将水从肺部挤出,溺水者很快就能恢复状态;溺水时间较长只要不超过4分钟且没有其他并发症状,即使没有呼吸、心跳的,通过肩背结合心肺复苏,溺水者依然还有很大的生还概率。

因此,快速精确地发现溺水者,成为溺水事故救援至为关键的一环,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只要发现及时,几乎所有的溺水者都有生还的希望。

沿着“技防+人防”的思路,吴作好与上海好敏科技团队们耗时数年,成功研发了全国首个3S泳客安全预警信息管理系统。据介绍,该系统以物联网、互联网+信息技术为支撑,以游客安全为中心,通过智能终端采集信息、通过云平台进行大数据计算处理与分析,最终将溺水预警信息及时在电子显示屏、现场广播等设备上进行不同等级的提示,使整个游泳场馆每一个泳客都始终处于全过程、全方位的监控和保护当中。

“为确保万无一失,我们将系统预警时间控制在30秒以内,并设置了安全、注意、关注、跟踪、警示、警报6个预警等级,泳客在水下滞留的时间越长,预警等级就会逐步提高。”吴作好介绍,一旦发现泳客存在溺水迹象或其他安全隐患,便自动启动六级逐级预警机制,系统及时发出警报并显示出游客所在位置,迅速指引救生员在第一时间实施紧急救护工作。

防范溺水,不仅是全社会的困扰,也是游泳馆发展的一大束缚。在行业内实战多年,吴作好对游泳场馆经营管理者的难点和痛点有着非常全面和精准的把握。

“预警信息系统并非是取代救生员,而是作为人防的有力补充。”吴作好表示。他指导好敏科技开发的3S泳客安全预警信息管理系统解决了游泳场馆的几大痛点:首先是通过技防手段弥补救生员的能力、经验、责任心等人为因素的不足,守住安全底线,保护泳客安全。对于馆长来说,也大大降低了管理风险。

其次,这一预警信息系统可以较大幅度地替代救生员的人工劳动,在救生员应聘者越来越少、劳动力成本越来越高的当下,预警系统对于降低场馆的运行成本将发挥积极作用。

此外,通过智能终端整合和优化场馆管理与服务流程,也将大大提高场馆运营效率,改善顾客体验。信息化管理无疑将成为场馆差异化经营的新举措。

由于准确、安全、便捷,这一预警信息管理在推广实施过程中逐渐得到了政府相关部门和行业内场馆方的认可。据悉,目前好敏科技的3S泳客安全预警信息管理系统已经在上海部分大型游泳场馆上线使用。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