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发证券百亿定增流产 上市券商患资金饥渴症

2019-06-25 03:14:28
来源: 时代周报
今年以来,上市券商通过增发、配股、发债、IPO等方式募集和待实施的融资总规模超过4000亿元。其中,债券融资总额达到3219.2亿元,广发证券已发债8只、共融资303亿元排名第三。

时代周报记者 盛潇岚 发自上海

6月18日,广发证券发布的《关于非公开发行股票批复到期失效的公告》显示,公司拟非公开发行不超过11.8亿股新股、总额不超过150亿元的定增案未能完成。

去年12月,广发证券收到证监会批复,核准公司非公开发行不超过11.8亿股新股,自核准发行之日(2018年12月17日)起6个月内有效。广发证券表示,“在取得上述批复后,公司一直积极推进发行事宜,但由于市场环境和融资时机变化等因素,公司未能在证监会核准发行之日起6个月内完成发行工作,该批复到期自动失效。”

对照市场环境可以看出,广发的定增计划批复时市场正处于低迷状态,收到批文后不久,行情突然上涨,一季度券商业绩全面回暖,但此后却陷入再次低迷。北京一家中型券商投行人士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如果行情依然无法好转,其他正在进行增发的券商也有可能会出现类似情况。”

广发证券百亿定增流产的背后,是整个行业对融资的旺盛需求。今年以来,上市券商通过增发、配股、发债、IPO等方式募集和待实施的融资总规模超过4000亿元。其中,债券融资总额达到3219.2亿元,广发证券已发债8只、共融资303亿元排名第三。

发债超过3000亿

根据定增方案,广发证券拟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150亿元,其中,不超过40亿元用于加快推进集团化战略,增加对全资子公司的投入;不超过65亿元用于提升证券金融服务能力,主要用于融资融券、股票质押等资本中介业务;不超过25亿元用于大力拓展FICC业务,主要用于固定收益等投资;不超过15亿元用于进一步提升科技金融支持业务发展的能力,加大对信息技术系统等的投入;不超过5亿元用于其他营运资金安排。

上一次券商百亿规模的定增流产,出现在3年前的股灾后。2015年,申万宏源曾两度下调定增价格,最初募集资金规模达180亿元,增发价从16.92元下调至12.3元,又再次下调至10.07元,计划募集资金不断缩水。2015年12月16日,申万宏源宣布终止定增计划。

今年以来,至少3家券商发布了定增预案,中信建投拟非公开发行股票不超过130亿元;第一创业拟非公开发行股票不超过60亿元;中原证券拟非公开发行股票不超过55亿元。上述三家券商合计拟融资245亿元。

据wind数据统计,2018年以来,共有8家上市券商公布了不同规模的定增方案,除广发证券已经停止实施外,仍有第一创业、中原证券、中信建投等7家券商共计809.6亿元的定增方案等待实施。其中,海通证券预计募资金额最大,约为200亿元,国信证券也达到150亿元。超过百亿元的还有中信证券和中信建投证券,分别预计募资134.6亿元和130亿元。另外,兴业证券、第一创业证券和中原证券也预计募资80亿元、60亿元和55亿元。在配股方面,还有东吴证券、山西证券、天风证券等5家上市券商共计383.05亿元的配股方案等待进一步落实。

除了增发配股,另一个重要融资渠道是发债。时代周报记者根据Wind资讯的数据统计,截至6月24日中午,今年上市券商债券融资总额已达到3219.2亿元。其中,单只规模最大的是广发证券的19广发03,实际发行额为78亿元,其次是19华泰G1,规模70亿元。除了这两只外,其余超过50亿元的债券还有6只。

以单个券商来看,发债融资额度最高的券商是招商证券,今年累计发债18只,融资总规模达408亿元。排名第二的是中信证券,今年累计发债12只,共募集317亿元。广发证券排名第三,今年以来累计发债8只,总融资规模为303亿元。

此外,在IPO市场中,华林证券于1月17日登陆A股,发行募集资金总额为9.77亿元。3月31日,申万宏源新发行不超过64.79亿股外资股并于4月26日挂牌港交所,成为第12家A+H券商。华泰证券于6月20日发行全球存托凭证(GDR)。此次发行的超额配售权行使后,公司发行GDR总计募资16.916亿美元,或将成为2019年伦交所的第二大IPO项目。

上述数据可以看出,今年以来券商通过增发、配股、发债、IPO等方式已经募集和待实施的融资总规模已经超过4000亿元。

渴求资本金

而券商对资本金的渴求为何愈演愈烈?上海一家大型券商分析师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无论是券商经营还是目前的监管体系,均对资本金的要求越来越高。”

上述人士表示,国内证券业最初以轻资产的中介业务为主,在2011年之前,经纪和投行业务收入占比超过七成。但在2012年券商创新大会后,各种创新业务如直投、两融、股票质押、债券质押回购等大多是重资产业务,对资本的消耗较大。

2016年10月,修订后的《证券公司风险控制指标管理办法》开始实施。当前的行业监管体系以净资本为核心,净资本成为衡量证券公司资本充足和资产流动性状况的综合性监管指标,也成为了券商监管体系的核心。券商的净资本实力决定了证券公司的发展潜力、业务规模和竞争能力。

在新指标体系下,资本杠杆率指标替代了原有的净资产比负债、净资本比负债指标,成为约束证券公司杠杆的新手段。2018年末,35家上市券商的资本杠杆率均满足监管标准,但由于多数券商的净资本出现下降,导致资本杠杆率指标的下降家数达到26家,只有9家出现上涨。

此外,大环境也在深刻影响着证券行业的净资本。在去年新增5家上市券商、17家上市券商增资扩股的背景下,证券业的整体净资本却微幅下滑。根据证券业协会公布的证券公司年度经营数据显示,2017年,券商净资本总额达到1.58万亿元的历史峰值。但2018年末,131家证券公司的净资本为1.57万亿元,较上年末微幅下降,减少了100亿元左右。

因此,券商需要通过各种融资方式不断扩充资本和资产规模。近两年,通过IPO、定增、配股、发行次级债等方式增加净资本的券商逐渐增多。万联证券分析师张译从认为,“股权融资与债券融资相比,成本更低,稳定性更强,更有利于应对波动幅度较大的资本市场,这也是券商积极通过增资扩股、IPO、定增、配股等方式补充净资本的原因。”

多位业内人士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券商扩充资本金的需求将继续。张译从认为,与其他金融行业相比,我国证券行业的资本实力十分弱小,从2018年的数据看,在净资产方面,证券业仅为1.89万亿元,不及银行业的1/10;在总资产方面,证券业仅为6.26万亿元,约为保险业的1/3,不及银行业的3%;在杠杆倍数方面,证券业为2.82倍,保险和银行业均在10倍左右。券商作为资本市场尤其是直接融资市场最重要的枢纽,承担着更大的责任,券商目前的资本实力难以匹配未来将承担的职责,亟须扩张资本和资产规模。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