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二三季度仍存定向降准空间

2019-06-18 03:27:02
来源: 时代周报
目前来看,人民币的总供给仍然松紧适度,但一部分行业的流动性仍然有提高空间,因此,如果二三季度有降准可能的话,还是应以定向降准的方式落地。

时代周报记者 王心昊 发自广州

央行流动性投放仍在继续。

6月17日,央行对服务县域的农村商业银行实行较低存款准备金率的第二次调整,释放长期资金约1000亿元。在此基础上,为对冲税期、政府债券发行缴款等因素影响,同一日,央行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1500亿元14天期逆回购操作—至此,央行已经连续第十个交易日开展逆回购操作。

受内外部复杂环境影响,当前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保持充裕,但金融市场流动性仍存在结构性紧张,加之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市场对降准期望再次升温。为此,时代周报记者专访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所所长李迅雷。

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所所长李迅雷.jpg

(Q:时代周报  A:李迅雷)

依靠中间层刺激消费

Q: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央行频繁释放流动性。在你看来,下半年中国经济的韧性主要体现在哪里?

A:中国经济充满韧性,主要体现在经济在受到下行压力的过程中,不会出现大规模的回落,更不会出现断崖式的下跌。

具体来说,韧性来源于几方面:一方面,中国拥有广阔的市场和齐全的工业类别,这为中国应对外部因素所带来的冲击带来极大的缓冲空间;另一方面,中国现在的政策工具箱仍然充裕,能够通过多种政策工具实现逆周期调节,稳住经济增速。

应当看到,目前国内的经济增速平均为6.5%—7%,保持在中高速增长的水平,而世界银行预测今年全球的增速仅为2.6%。即便经济增速有所回落,但中国经济增速依然是全球平均水平的两倍以上。

从目前公布的数据来看,二三季度,国内经济仍然会有较大下行压力。整体而言,第一季度可能是今年经济增速的相对高点,全年将会呈现前高后低的走向。

Q:过去常说拉动经济增长要靠三驾马车,但这几个月以来,投资与出口都未能担起拉动经济的重任?

A:就目前来看,靠投资这驾马车拉动经济不太现实。一般来说,投资分为三大块:一个是房地产投资。政府一直提倡“房住不炒”,所以再靠房地产拉动,不太可能;第二个是制造业投资。但在产能过剩的情况下,制造业投资也不可能出现大幅度上升;第三个就是基建投资。由于目前地方政府的债务压力比较大,所以靠基建投资再重新回到以前两位数的增长,基本上也是不可能的。

在出口方面,我们也遇到了外需下降的影响,所以出口这驾马车的动力也有所欠足。从今年1—5月份的数据来看,出口处于非常低的增长水平。加上目前中美贸易摩擦的不确定仍然存在,从出口进行发力恐怕也很难。

因此,现在更多要依赖于消费这驾马车,这驾马车在全球各个国家都是拉动经济发展的主力:目前印度消费对GDP的贡献大概是70%左右,美国则达到80%。

Q:以消费提振经济,目前面临的最大瓶颈是什么?

A:目前,消费对中国经济的拉动大概只有50%,提高消费的贡献于是显得非常重要。

总体而言,这两年消费增速的确出现了明显回落,但是相对于投资和出口,消费增速还是要快一些。但中国目前的消费结构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具体来说,高端消费增长比较快,中低端的消费出现明显放缓,必需品的消费还是保持稳定的增长,可选消费品的增长则出现明显回落。

消费的背后是收入。以上现象反映出,这两年来居民的收入增速有所放缓,尤其是中间层的收入出现了大幅度回落。如果把中国人的收入分为五个组,有低收入组、中低收入组、中等收入组、中高收入组和高收入组。现在,除了高收入组和低收入组这两个组的收入增长比较快之外,中间三个组的收入增长大幅度下降,但中间三个组恰恰是中国消费的主力,这对提振消费非常不利。

所以,要拉动消费这驾马车,有两个渠道:第一个是增加中低收入阶层的收入水平,第二个就是要增强社会保障的力度,让他们敢消费、能消费。从目前情况来看,整个社保的水平还是比较低,个人要承担未来的生活压力比较大。

定向降准可能性较大

Q:进入6月份,市场开始对降准有较高期待。如何看待这一情绪?

A:总体而言,在目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情况下,降准还是有必要的。

目前流动性比较适度,但整个社会总的信用扩张还是偏紧。通过降准,可以再增加一定的流动性,降低信用利差,有利于企业融资成本进一步下降。而且从前期降准尤其是定向降准的效果来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

Q:近几次央行释放流动性,都以定向形式落地包括定向中期借贷便利、定向降准等。为什么央行这么偏爱定向形式?

A:采取定向的方式,意味着央行制定政策的指向是清晰的,这也和正在推进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息息相关。为什么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因为当下中国经济的很多问题是结构性问题,需要采取更加精准的方式去解决。

央行喜欢采用定向方式无可非议,但同时应该注意到一个问题:财政政策而非货币政策,才是解决结构性问题的主要手段。按照新供给主义理论,货币政策的主要效果在总量方面。当经济出现过热时,可以利用加息、提高银行存款准备金率等措施给市场降温,而当经济陷入低迷时,可采取相反的货币政策。但在面对经济中的结构性问题时,货币政策发挥作用的空间有限,处理不好还会进一步加剧结构性问题,这时候就应当使用财政政策,财政政策对解决结构性问题作用突出。

Q:近期,央行如再次释放流动性,更可能会采取什么样的方式?

A:MLF(中期借贷便利)是一个比较短期的行为,有明确期限,到期之后流动性就会回收;降准则是比较长时期的,简洁明了,在操作难度上也更加简单一点。这两者都是不定向的,更加市场化,让市场自主选择、决定资金的流向。

定向降准则是在此基础上,通过特定向某些机构和群体释放流动性,以缓解这部分机构资金紧张的状况。定向精准地释放流动性,对央行操控的精准度要求比较高,但好处则是能够把流动性输送到目标上去。

就目前来看,人民币的总供给仍然松紧适度,但一部分行业的流动性仍然有提高空间,因此,如果二三季度有降准可能的话,还是应以定向降准的方式落地。

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

Q:利率市场化改革是否有望在年内落地?

A:流动性的问题,不是简单地通过货币政策就可以解决的。货币政策更多的是控制货币供给总阀门,就跟水流一样,货币能不能传到最需要它的地方去,还是要依赖于货币传导机制的进一步完善。

从目前来看,除了货币传导机制仍然存在改善空间,目前中国的投资回报率下降以及庞大的债务量也是导致流动性不足的重要原因。央行可以通过大规模地不断地放水,进一步提高流动性,但这样的操作本身就是边际效益递减的,加上货币传导机制不通畅,在实体经济整体需求不足的情况下,不论央行怎么放水,企业状况也很难得到一个根本性改观。所以在这种情况下,采取释放流动性的方式效果不见得好。

Q:目前,利率市场化改革最大的难点是什么?

A:作为今年全国两会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利率市场化一定会在今年内稳步推进,且推进力度不会小。就目前来看,利率市场化最主要的障碍,在于多项改革之间的不配套。

如打破刚兑,如能够出台相关打破刚兑的机制,利率市场化改革推进会更顺利。但如果在利率市场化改革上迈出较大步子,但在打破刚兑上却进展不大,这样单兵作战,阻碍了利率市场化改革迈出实质性的步伐。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