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信达甩卖“亏损王” 幸福人寿控股权生变

2019-06-14 17:27:36
来源: 时代周报

2A79F0C3-D032-47AA-A818-FA1D6323EF9C.jpeg

时代周报记者 李星郡

6月11日晚间,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信达”,01359.HK)发布公告,拟通过省级以上产权交易所,对外公开转让所持全部幸福人寿股份,约51.66亿股,股权占比50.995%。中国信达解释称,此举是“落实有关监管精神,优化整合子公司平台资源”。

中国信达有关人士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此次转让是围绕“突出主业”做出的战略选择,将使信达进一步调整结构、提升效率。

对于中国信达为何甩卖幸福人寿,交银国际证券分析师万丽对时代周报记者分析了三方面的原因:一是中国信达经营幸福人寿已逾十年,从过往经营情况看,除少数年份盈利,总体上一直拖累中国信达业绩;二是在当前寿险向保障性业务转型的背景下,中小寿险公司转型困难,幸福人寿的经营状况在短期内难以显著改善;三是寿险资金具长期性特点,但幸福人寿在资产端和负债端的实力较弱,协同效应低于预期,出售幸福人寿股权有利于信达提升盈利能力和资本使用效率。

另一位分析师则补充认为,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在赖小民事件后,监管更加强调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回归主业。对于表现不好、拖累公司主营业务的,中国信达可能会陆续考虑转让,而且这也不是中国信达第一次要转让子公司。

出清幸福人寿

幸福人寿成立于2007年11月,注册资本101.3亿元,股东包括中国信达、三胞集团(持股14.182%)、深圳市亿辉特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持股9.271%)等17家公司,实际控制人为中国信达。

中国信达向时代周报记者介绍,幸福人寿是中国信达在2007年为了救助问题金融机构,进行问题机构托管过程中组建的,是在商业化转型初期进行综合化、市场化经营的探索和尝试,也曾作为集团资金筹措及风险管理平台,协同集团主业发展。

2006年,幸福人寿获批筹建之时,发起人主要是中国企业联合会和中国企业家协会、水利部系统下的一家财务投资公司、山西大同煤矿集团公司。后来经历股东撤资等,公司寻找了新股东。

成立以来,幸福人寿多数年份的盈利状况都不佳。2015年,得益于中短期产品和万能险产品爆发,幸福人寿扭亏为盈,净利润达到巅峰3.35亿元。此前2009年至2014年,净利润分别亏损2.45亿元、4.76亿元、7.37亿元、7.91亿元、7.53亿元、3.93亿元,累计亏损近34亿元。在净利润达到巅峰过后,2016年、2017年,仅盈利0.18亿元、0.49亿元。

2018年,幸福人寿亏损68.01亿元,成为保险行业“亏损王”。幸福人寿曾向时代周报记者解释,受2018年资本市场大幅下行影响,权益类投资出现较大规模的损失,造成公司2018年度较大幅度亏损。

年报显示,幸福人寿投资收益由2017年的50.50亿元下降至13.12亿元。受到回归本源结构转型的影响,保险业务收入也减少了一半,由2017年的184.75亿元减少到91.66亿元。

幸福人寿2018年的亏损直接拖累了中国信达的业绩。2018年,中国信达净利润较2017年下降37%,其发布的盈利警告提到,原因之一是本集团附属公司幸福人寿产生了较大的归属于本公司股东的应占亏损。

警告发出几个月后,中国信达宣布拟出清幸福人寿。

中国信达表示,拟通过省级以上产权交易所,对外公开转让所持全部幸福人寿股份,挂牌底价不低于幸福人寿的资产评估备案结果,评估基准日为2019年3月31日。全部转让股份面向同一竞买人或联合竞买团一次性转让。

幸福人寿2019年第一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3月31日,净资产为58.30亿元。从过去挂牌转让的保险股权来看,评估价值都会远高于净资产。

事实上,这已不是中国信达第一次处置保险牌照。早在2016年12月,中国信达通过北京金融资产交易所,公开挂牌转让信达财险12.3亿股。深圳市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耗资42.2亿元竞得,成为信达财险控股股东(持股41%)。中国信达的持股比降至10%,为第三大股东。

中国信达曾公告称,这是在深化国企改革背景下,进一步优化本集团金融平台资源的战略考虑,通过引入有实力的股东,发挥股东合力,加快信达财险适应新经济形势的市场化体制改革步伐。

除了中国信达之外,幸福人寿第二大股东三胞集团由于债务危机从2018年下半年开始不断出售资产,所持幸福人寿股权也被冻结、质押,未来也可能发生股权转让。

回归主业

中国信达对此次拟转让幸福人寿解释为,是围绕“突出主业”做出的战略选择,将使信达进一步集中资源,做精专业,巩固主业优势,做强主业长项,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同时,将优化资源配置,有效提升改善信达资本充足状况,优化资产结构,提高资本的运营效率。

中国信达由财政部控股,是中国第一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在完成政策性不良资产收购处置任务后,中国信达在四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中,率先实施商业化转型、完成股份制改造、登陆香港资本市场,在业务经营上形成了不良资产经营、投资及资产管理和金融服务三大业务板块。在2018《财富》中国500强中,中国信达营业收入位列第70名。

目前,中国信达设有33家分公司,旗下拥有8家从事不良资产经营、资产管理和金融服务业务的平台子公司,包括南洋商业银行、信达证券、金谷信托、信达金融租赁、幸福人寿、信达投资、信达香港、中润发展。

2018年年中会议上,中国信达管理层强调要深耕不良资产主业,拓展“大不良”经营格局。

2018年年报显示,中国信达不良资产经营业务总资产达6430.4亿元,同比增长8.4%。不良资产经营业务收入占比、资产占比和利润贡献占比持续上升,分别为41.9%、43.0%和58.5%。其中,不良债权资产净额4052.5亿元,同比增长11.3%;不良债权资产收入305.8亿元,同比增长15.1%。

事实上,不止中国信达,四大AMC纷纷强化不良资产主业,提出并逐步落实回归主业的发展计划。

其中一个重要的背景即在于2018年4月,中国华融原党委书记、董事长赖小民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在此之前,2017年底,银监会颁布《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资本管理办法(试行)》,引导资产管理公司按照“相对集中,突出主业”的原则,聚焦不良资产主业,并自2018年1月1日起施行。

回溯过往,中国不良资产管理行业可划分为三个时期,政策性业务时期(1999-2006年)、商业化转型时期(2004-2008年)和全面商业化时期(2010年至今)。

四大AMC在全面商业化阶段,逐渐发展成为全牌照经营的大型金融控股集团,相应的主营业务突出地位并不明显。2017年底,在不良资产规模增加、行业竞争加剧和金融监管趋严的环境下,AMC又开始回归主业。

从扩张到瘦身

在基本放弃保险牌照之外,2018年11月,中国信达还发布公告拟通过北京金融资产交易所转让金谷信托25%股权,转让完成后,中国信达持有的金谷信托的股权将从92.29%下降至67.29%。

中金公司撰写的研报曾指出,预计公司未来或将出让更多此类资产。近日,在拟出清幸福人寿的消息公布后,中金公司再度发布研报认为,金融服务板块子公司瘦身以回归主业为股权转让的主要原因。

此外,2017年11月,中国信达控股公司信达国际控股(00111.HK)发布公告,中国信达控制的Sinoday拟向信达证券转让信达国际控股63%的股权,2019年6月6日重组完成。

前述分析师向时代周报记者指出,其实就是主业回归,非主业合并整合,绩差的业务进行出售。划拨给信达证券属于资源整合,因为中国信达子分公司众多,经营成本高。

同时,上述分析师补充表示,在过去市场行情好的扩张阶段,面对不断扩大的金融领域,最好的方法是设立子公司和分公司来开展业务,但如今在回归本源以及经营变差的情况下,经营成本就需要压缩,通过资源整合做减法。

随着中国信达陆续处理金融服务板块的资产,其旗下的南洋商业银行、信达证券是否也收到类似待遇?万丽认为,南洋商业银行在被中国信达收购后,盈利能力有提升趋势,而且企业客户业务与母公司的协同性高。不良主业的问题企业客户经营状况好转可以成为南商行的客户,如果在南商行开立了企业账户,资金流向和资产质量都可得到更好的监控。未来,南商行还可能会上市。

至于信达证券,万丽认为,其规模较小,投行业务上和中国信达或有协同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