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突击稽查77家药企账目 剑指虚高药价“挤水分”

2019-06-11 05:33:26
来源: 时代周报
从稽查企业名单来看,共有27家A股上市药企在此次检查名单之列,涵盖化学制药、生物制品、医疗器械、医疗服务、医药商业、中药制剂这六大细分领域。

时代周报记者 姚佳莹 发自北京

近日,财政部官网发布通知称,决定组织部分监管局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厅(局),于6—7月开展医药行业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工作。

在本次检查中,财政部监督评价局会同国家医疗保障局基金监管司,随机抽取了77户医药企业检查名单。

根据检查单位分为两部分,其中,由财政部派驻各地的监管局负责15家药企账目检查,包括复星、恒瑞、步长等明星A股药企;由31省(市)的财政厅(局)各负责2家当地药企。从稽查企业名单来看,共有27家A股上市药企在此次检查名单之列,涵盖化学制药、生物制品、医疗器械、医疗服务、医药商业、中药制剂这六大细分领域。

根据财政部的发文,本次检查剑指药企销售费用,将对医药销售环节开展“穿透式”监管,延伸检查关联方企业和相关销售、代理、广告、咨询等机构,必要时可延伸检查医疗机构,检查结果等相关材料将于8月30日前报送财政部。

知名医改专家、《医改界》创始人魏子柠评价道:“此次财政部组织大范围的稽查是今年医改最关键的一步。穿透式监管和延伸检查是摸清药品成本非常重要的手段,目前,上游的原料企业、药品生产企业、下游的销售企业和医疗机构均会对药价形成产生影响,仅稽查某一环节很难反映真实情况。”

剑指药企带金销售

在此次财政部公开的工作部署中,主要稽查四项内容:一是核查销售费用的真实性,包括是否通过研发费、宣传费等名目向医务人员支付回扣;二是药品成本的真实性;三是收入的真实性;四则包括营销人员的薪酬支付是否合规等方面。

高额的销售费用支出,最终都化为药品的成本,造成药品价格虚高。

近期个别药企造假事件曝光,直接反映了医药企业普遍存在的收入虚增、单据造假等财务数据问题,而高额的药品销售费用占据了大比例的药企支出。

魏子柠向时代周报记者分析道:“上世纪80年代后,医药代表这一职业从国外引入中国,但工作内容不再是普及新药和医疗设备、器械的基础知识,而变成了促销。销售的主要手段是给医生回扣,医生通过开药提成,作为企业来讲是带金销售,对于医生则称为开方提成。”

而这一系列对药企销售费用的核查,或将是今年药品价格监管、甚至医改的重要一步。

梳理药价为医改打基础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次药企稽查中,财政部专门会同医保局成立了部际协调工作小组。对国家医保局角色的强调,意味着此次账目审查只是第一步,摸清药价形成机制,从医药改革入手的三医联动改革才是背后深层次的目标。

魏子柠向时代周报记者指出:“虚高的药价侵占了医疗服务价格提升的空间,也消耗了医保基金,吞噬了医改成果,可以说医药企业带金销售是阻碍医改的罪魁祸首。”

从2018年5月31日国家医保局正式挂牌成立开始,专司对医药医保的监管工作,开启了医保基金强监管的时代。

就在财政部发文稽查药企账目的同一天,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9年重点工作任务》,在制定文件方面,国家医保局今年12月底前将向国务院报送医保基金使用监管条例。

强化医保基金监管,不仅意味着加大打击骗保套保的力度,也意味着降低医保基金的不合理支出。“药价虚高,某种意义上也能理解为骗保套保。”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药品政策与管理研究中心研究员陈昊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

从2017年正式开始的医药分开改革,旨在降低患者在药品、医用器械检查等方面的支出,提高医事服务费,使医务人员回归治病这一工作职能。从政策思路可以看出,药品价格“挤水分”不只是为减少医保基金支出,更是整个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改革的腾笼换鸟之举。

“可以说,财政部的此次稽查,首先是摸底药价形成机制,引导药品以疗效为价格根据,为合理药价的发现做准备;同时,整治药价虚高是三医联动改革的准确切入口,腾出不合理的药价,为调整医疗服务价格腾出空间。长远地说,是为医改做准备。”魏子柠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