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需内外兼治

2019-06-11 04:59:44
来源: 时代周报

盘和林 财经专栏作家

据证监会6月5日消息,2016‒2018年期间,共处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法案件170件,罚款金额总计20161万元,市场禁入人数总计80人次,追责对象涉及董监高、大股东、实际控制人共计1202余人次,共有113名责任人员被处以顶格罚款处罚,向公安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19起,积极支持人民法院审理虚假陈述民事赔偿案件,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法行为形成强有力震慑。

从经济关系上看,上市公司和投资者之间存在一种契约关系,上市公司履行信息披露是一种法律规定的强制义务,证券发行人必须按照招股说明书中的承诺,违背将面临法律的处罚。

从信息披露的重要性来看,在证券市场中,信息是联结投资者和上市公司的纽带,也是资源优化配置的保证。根据信息,投资者所代表的市场选择机制将会“用脚投票”,遴选出优质的上市公司,而逐步淘汰业绩较差的公司,从而实现市场有效。但是,公司伪造、回避披露信息,那么就会造成“酸柠檬”现象,巨额违法收益将会把踏实经营的公司驱逐出市场,从而失去了证券市场调配资源的意义。

因此强化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监管,提高信息质量至关重要。

首先,要除“内忧”,完善公司内部治理,约束高管行为。很多公司内部治理机构不完善,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职责混淆,形同虚设。股东大会是公司的权力机构,董事会是公司日常决策的机构和执行机构,信息披露义务的实际履行人为公司的董事会。可见,三会是公司信息的发出机构,控制着信息的来源,如若他们操纵信息披露,发布虚假信息,那么就如同上游被污染的河流,下游的任何治理方法都将难以奏效。

其次,要解“外患”,强化中介机构监管,发挥市场“看门人”的角色。如果说三会是上市公司这条长河的上游,那么中介机构就是这条河各个位置的水利枢纽,监控每一个环节的“水质”,一旦河流被污染,应及时上报。但是,根据此次证监会披露的信息,三年期间共对10家次证券公司,17家次会计师事务所,4家次律师事务所,6家次评估机构做出行政处罚,罚没金额高达2.75亿元。

由此可见,部分中介机构并没有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反而对违规信息置若罔闻,甚至勾结纵容。

实际上,上市公司与监管部门两者构成了经济学上的博弈关系。上市公司所秉承的理念是“监管先定,违规后动”,根据设定的监管强度在违法成本和违法收益之间权衡。只有当监管强度所约束的违法成本大于收益时,信息披露制度才能够约束上市公司行为,否则就是监管无效。所以,监管部门需要通过增加检查频率,提高检查质量,加大处罚力度的方式提高违法成本,缩小监管无效区域,规范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行为。

笔者以为,近几年来,随着制度的完善和政府的重视,监管部门在排解信息披露的“内忧外患”上已经卓有成效,但与理想状态还有一定的差距,提高信息披露质量,帮助投资者“拨开云雾见天日”依然任重道远。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