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军:自由贸易港上海是首选

2019-05-14 04:07:30
来源: 时代周报
上海自贸区到底应该做什么?我认为在承担制度创新使命外,还应该做一个原本意义上的自贸区,做自贸区该做的生意。

时代周报记者 陈佳慧 发自广州

中国自贸区即将迎来第5次扩容。

自2013年首个自贸区在上海挂牌成立以来,6年间,自贸区版图先后扩容4次,目前有上海、广东、天津、海南等12个自贸区。

新一批自贸区将花落谁家?

5月13日,上海自贸区概念股午后走强。华贸物流、上海凤凰、浦东建设涨停;商赢环球涨超9%;光明地产、上海雅仕涨超7%—长三角新的自贸区呼之欲出。

此前,4月10日,在中宣部组织的“推动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上海站情况通报会上,上海市发改委副主任朱民透露,长三角区域内将诞生新的自贸区。外界普遍认为,尚未挤进自贸区“朋友圈”的江苏省极具竞争力。

今年1月5日,南京市委书记张敬华在南京大学一场名为《聚力推动新时代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演讲中表示,目前南京市有三件事正得到国家支持,其中包括“支持设立包括南京片区的江苏自贸区”。

除江苏外,河北、山东、黑龙江、广西、云南等六省区入围新一批自贸区的呼声也很高。从“1+3+7+1”的雁阵引领格局到再度扩容,中国自贸区有哪些特色?自由贸易区与自由贸易港区有何区别?如何解决目前自贸区协调成本较高的难题?时代周报记者采访了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军。

张军g.jpg

(时代周报:Q  张军:A)

自贸区需严格界定

Q:2013年至今,从上海到海南,从东部沿海到西部内陆,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已经形成了“1+3+7+1”雁阵引领格局。如何理解“自贸区”这一概念?

A:现在共有12个自贸区,很快还会有5─6个自贸区即将宣布。

首先要弄清楚自贸区是干什么的,自贸区概念需严格界定。说白了,自贸区其实等于在主权范围里,搞一块海关基本不监管的地方,或者说海关实施特殊监管的区域。 

从其他国家情况看,搞一个自贸区不见得代表开放。也就是说,一个国家的开放程度,其实跟自贸区的数量没有必然联系。自贸区是在不影响整个国家方方面面的情况下,在一个港口的附近搞一块区域,开展转口贸易、离岸贸易、服务贸易。

我认为,自贸区不能复制。自贸区其实是一块很小的区域,不能逐步地、陆续地把国内的所有地方都变成自贸区,这样会乱套。一个国家有海关,必然要对进出口的东西实施一系列管理,这是常态。实际上,也不是所有地方都具备建立自贸区的条件。

Q:有人认为在自贸区里的港口就是自贸港,两者之间有什么区别? 

A:在我看来没啥区别,典型性自贸区其实就是自贸港。

现在大家有些误解,觉得先做自贸区,然后在自贸区的基础上再做自由港区,好像自由贸易港区代表更高级别的自由开放程度。实际上,自贸区跟自由贸易港区没有啥区别。世界上所有的自贸区基本都设在港口,但中国内地的自贸区不临海、没有港口,这种情况在国际上比较少见。

上海自贸区刚成立不久,我在复旦大学主持了一场关于自贸区的对话。邀请了上海自贸区管委会的负责人以及韩国釜山、香港、鹿特丹自贸区的负责人,国际自贸区协会主席也受邀出席。

这些人特别是国际自贸区协会主席,听了上海自贸区的一些做法后,当时就说,上海自贸区是一个“非典型性的自贸区”,要干的事情不是做离岸贸易、服务贸易、转口贸易等,而是要搞金融的、自动向下开放的实验,实际上是中国金融改革的实验区。

我感觉,现在宁波自贸区在做自贸区本来的事。舟山的承包业务发展很快,很多国际的船开到那里加油,生意做得很好。

9.jpg

做原本意义上的自贸区

Q:可是12个自贸区承担使命不同,上海自贸区是以制度创新为突破口的。

A:是的,12个自贸区包括上海自贸区在内,一直在向中央要政策、要改革、要实施制度创新,事项还很多。但作为一个地方,改革要涉及很多中央部委,要一天到晚跟中央部委打交道,协调的成本特别高。

比如现在上海自贸区搞负面清单管理,搞准入前国民待遇,搞政府事中事后监管……实际上,这些改革更需要在全国做,而不单单是自贸区做。现在的逻辑变成了先在自贸区做,然后再推广至全国。

上海自贸区到底应该做什么?我认为在承担制度创新使命外,还应该做一个原本意义上的自贸区,做自贸区该做的生意。20世纪90年代成立的上海外高桥保税区,生意做得很好,而且这些年在全球保税区里一直都排在前面,这就是实实在在地做事情,自贸区就应该是保税区的升级版。现在重心反而变了,比如开放金融,但实际上金融开放是全国一盘棋的事情,自贸区单独去搞,很难。

Q:的确曾有自贸区抱怨制度创新的协调成本过高,既包括地方与中央部委的协调,还包括自贸区与省(直辖市)直机关的协调,也包括自贸片区与当地政府部门之间的协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A:现在所有自贸区都在要优惠政策,实施优惠政策就必须突破现有政策,协调成本极高。12个自贸区相互看齐,向中央要政策、跟部委打交道,大部分时间都花在这上面了。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比如海关,海关从海关总署到各个省市,是一个垂直的管理系统。你怎么突破海关的监管?你要求突破的理由,能否大过海关实行现有监管的理由?很多情况下大不过。同样,在其他部委纵向管理的体系里,也是这样。通过自贸区改变现有的监管体系,难度不小。

自由贸易港区可跨行政区域

Q:对于长三角将诞生新的自贸区,目前外界大多猜测应是江苏片区(苏州)。这一猜测有无道理?江苏省如获批自贸区,优势在哪里?

A:江苏是一个制造强省,特别是苏南地区,制造业的基础、整个产业链的配套能力等各方面,都是相当了不起的。苏州、无锡、常州,基本上是苏南的制造中心。

如果把自贸区看成是一种基于优惠政策的试点,那么每个地方都想要,苏州也不例外。实际上,自贸区跟苏州要发展的业务没有太大关系。而从江苏来讲,如果要做自贸区,苏州肯定是一个很重要的考虑对象。但如果从真正的自贸区本身来讲,江苏应该考虑给沿海的一些地方,应该考虑到底哪里才是真正有条件做自贸区的,不见得说必须是经济特别重要的地方才可以做自贸区。像苏南,其优势就应该是跟上海更好地进行合作分工,发挥制造业优势。

Q:新一批自贸区宣布后,数量颇多的自贸区如何差异化发展?

A:我相信现在大家普遍认为,全国东西南北中都应该有自贸区,希望能够借建立自贸区推动新一轮改革开放。

实际上,每个地方申请自贸区时,都会强调自己的个性。过去的改革更多是自上而下,现在就交给地方,实现各个地方的横向突破。所以,其实不一定都要叫自贸区,有些目标跟定位不是那么清晰的,完全可以叫改革实验区。现在地方申请、中央部委评审的做法,最后形成的格局一定是遍地开花,或者说地区之间搞平衡。

Q:目前的12个自贸区,哪些适合发展成自由贸易港区?

A:沿海几个港口都可以,但也要考虑一些基础条件。整个沿海从北到南,选几个地方来做比较好。

上海是首选,毫无疑问。上海自贸区有条件朝自由贸易港区的方向发展,但不是现在这个做法。现在的做法是进行体制改革试点,包括政府职能转变、包括放管服、审批制度改革等。如果上海自贸区要发展成自由贸易港区,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更靠近国际自贸港区标准。

目前已经有几万家企业在上海自由贸易区注册,但做的事情较少,结果就成了一个寻租行为:有了自贸区,就赶快先去那里注册一个企业,具体干什么,以后再说。我建议上海自贸区要赶紧把已经偏离的方向给拉回来,对标国际自由贸易港区如新加坡、釜山、香港等,都可以。

另外,如果成立上海自由贸易港区,它可以是一个概念,舟山港、江苏的港口,都可以跨行政区域地统称为上海自由贸易港区。广东当然也可以这么做。北面的比如渤海湾、天津港也可以这么来成立自由贸易港区。

成立自由贸易港区不是改革的问题,也不是政策优惠的问题。一旦定下来在这几个地方做自由贸易港区,照着国际自由贸易港区的现成模板去做就行了。

Q:目前经济全球化的新趋势是全球价值链收缩,跨国公司的全球产业链布局正在从原来的离岸布局调整为近岸布局,基于这种改变,自贸区应做出怎样的改变?

A:过去十年,全球产业链发生了一些变化,但如果说离岸的布局会发生根本性改变,我倒觉得也不一定。对中国来讲,如果从贸易、从全球产业链角度来看,最重要的是在全球产业链当中,中国积累的话语权如何能够进一步加强。这个加强,最终靠中国制造业升级。

中国制造业有两大中心,第一个中心是珠江三角洲,第二个中心是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特别是苏南、浙江的部分地方。在全球产业链的基本格局还没有发生根本改变的情况下,真正的问题是:怎样稳住中国在全球产业链当中的地位,牢牢地抓住机会,实现不断升级,在产业链中实现不断地向上移动。

中国作为一个大国,拥有市场强大的优势,要用好这个话语权,反过来进一步影响全球的产业发展和贸易,这才是中国目前发展最重要的事情。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