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博会签下逾亿元订单

2019-04-24 14:41:29
来源: 时代周报

时代周报记者 潘展虹 发自东莞

4月21日,第十一届中国加工贸易产品博览会(以下简称“加博会”)落幕。为期四天的展会收获众多订单。加博会提供的数据显示,阳江十八子集团与6家企业达成意向合作,成交额约1.3亿元;中国商业联合会采购团意向成交额600万元;广东省商品交易市场协会组织采购团组通过现场洽谈,意向采购金额达3000多万元。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院长、教授桑百川认为,“在国内外环境变化之际,企业必须‘两条腿走路’。”他建议,企业要瞄准国内市场,加强推动与内地的经济合作,同时谋求转型升级,深耕国际市场。

扩内销

越来越多“中国制造”将目光放回国内,以提升企业竞争力。

广东优力普物联科技有限公司将自主研发交换机应用于企业、学校等机构安防领域,主要发展国外市场,美国、德国、俄罗斯、中东等均有其产品的身影。尽管国外市场需求持续呈上升态势,但优力普还是试图回到国内以占一席位。

“国内市场更好做,”优力普国内品牌事业部销售经理崔庆娟向时代周报记者说, “与国内一个省的合作销售可能就超过国外一个国家的总额。”她直言,这是企业瞄准国内市场动力之一。

在外贸发展面临众多不稳定因素的当下,国内市场为大多数制造业企业提供了更多可能。

本次加博会,广东森博科瑞莱空气制冷有限公司与石家庄企业达成180万元意向合作。这家以自主品牌掘金国内的企业期待在国内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目前,该企业每年在国内市场均有10%至20%增长。博科瑞莱市场部经理吴洋对时代周报记者说,企业唯有透过不同展会推广自主品牌,吸引意向客商。

桑百川在中国开放型经济发展论坛上提到,如今制造业面临国内外形势变化,如发达国家制造业大规模外移转变为制造业回流,国内高企的要素成本替代廉价生产要素,产业结构升级替代工业化加速扩张。他建议,企业要瞄准国内市场,加强推动与内地的经济合作,同时瞄准消费结构升级方向,加快产品结构、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企业要思考如何与科研力量结合,与国际市场的开放结合。”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院长樊纲认为,过去大部分技术都是在学习模仿国外,如今留给“学习模仿”的机会、条件越来越薄弱,为此企业必须要进入自主创新阶段,以自主品牌、技术走向世界。

掘金海外还需防风险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正在成为中国制造业企业拓展海外市场的首选。

“考虑到产品对温度要求的特殊性,我们也会重点瞄准‘一带一路’。”吴洋对时代周报记者说,目前企业近60%~70%业务集中在国内,其余则在国外市场。“一带一路”沿线大多是天气较为炎热地区,对销售蒸汽式制冷产品有利。

以广东为例,企业以对外工程承包为先导,以金融服务为支持,带动装备产品、技术、标准、服务联合“走出去”,合作内容涵盖基础设施、能源资源、加工制造、物流运输、农林开发等领域,合作方式从传统的商品和劳务输出为主发展到商品、服务、资本输出并进。海关总署广东分署统计信息显示,2019年第一季度广东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3579.2亿元。

“‘一带一路’还是充满市场机遇。”在论坛上,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院长张威提到,2014年至2018年中国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货物贸易规模基本保持在一万亿美元左右,在中国货物贸易总额所占比重保持在1/4。她认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总人口近50亿,经济总量约39万亿元,产业基础较为薄弱,甚至没有健全的基本产业体系,加上越来越多沿线国家愿意搭上中国经济发展的快车,合作意愿较强,蕴含巨大的经济发展潜力。

但其中亦有风险和考验。“如在法律方面,企业对所在国家的法律体系是否了解,如何与当地的劳工组织、工会组织打交道等。”张威表示,企业“走出去”发展海外市场,容易出现生搬硬套国内思维模式。此外,还有文化差异造成的系列“水土不服”都会引发各种问题,成为企业“走出去”的考验。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