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长跑冠军访谈录

2019-04-09 02:04:42
来源: 时代周报
华宝证券整理的一份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12月底,权益类公募基金经理共1391人,其中公募从业时间不到3年的占了53.6%,5年及以下的基金经理占了82.5%,10年以上的老将仅占3.59%。

2018年年报显示,国内的基金数量已达5626只。在数千只产品中挑选出心仪的基金,已经成了一个技术活。

股市的短期涨跌很难预测,基金的赚钱效应又何尝不是如此。2017年,沪深两市有2/3的股票在下跌,普通投资者多半亏损,而公募基金表现抢眼,87%的基金盈利,权益类基金的盈利比例亦高达八成,“炒股不如买基金”一时成为主流观点。然而,2018年的股市经历多次踩踏,权益类基金全线皆墨,让刚刚买入“爆款”基金的投资者徒叹奈何。

对于基金经理能力的评价,一直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这个难题不仅困扰着普通投资者,对于社保险资等大型机构,甚至是在基金公司内部,围绕投资绩效所进行的归因分析也难言完美。

判断基金经理的能力高低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维度来评价,年度排名固然存在较大的瑕疵,业界所津津乐道的“冠军魔咒”便是印证。有位多年从事基金评价的业内人士甚至认为,需要十年的时间才能对一位投资经理的能力作出较为客观的评价。这一判断并非空穴来风,业内曾有一位三年期甚至五年期业绩领先的基金经理,后因频频踩雷导致基金净值大幅回撤。

但从现实角度看,目前采用十年期业绩作为评价标准几乎不太可能。国内的公募基金虽然经历了20年的发展,但从业超过十年的基金经理屈指可数。华宝证券整理的一份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12月底,权益类公募基金经理共1391人,其中公募从业时间不到3年的占了53.6%,5年及以下的基金经理占了82.5%,10年以上的老将仅占3.59%。

对于基金评价而言,这是一个尴尬的数据。5年前,记者梳理基金经理长期业绩,还能找到一大批五年期业绩优异的老将。然而,2015年的牛市导致了大量基金经理“公转私”。根据华宝证券数据,2015年基金经理的离职率与新增率高达32.4%与72.8%。

鉴于以上原因,本次的基金“长跑冠军”系列访谈,选择了以三年期业绩作为评价区间。富Choice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3月25日,萧楠以100.6%的三年期收益率在可比的87只股票型基金中排名第一,而刘彦春以85.49%的收益率在可比的412只偏股型基金中排名第一。数据显示,尽管过去三年市场风格几度变幻,仍有一批基金经理为投资者带来了可观的收益。

正如彼得·林奇所言,“你无法从后视镜中看到未来”。过去的收益率数据并不能告诉我们,基金经理们的业绩表现是否能够持续。不过,通过跟基金经理的深入交流,或者能让我们撇开冰冷的收益率数据,更有温度地感知或理解基金经理的风格。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