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升级进入慢时代 三四线城市逆袭赶超

2019-02-19 02:48:11
来源: 时代周报
以今年春节为例,猫数据显示,三四线城市年货消费增速均达到55%,超过一线城市的51%和二线城市的54%,而五线城市也呈现增长势头,年货消费增速为53%。

 时代周报记者 谢洋 发自广州

“欢欢喜喜闹元宵,过完十五过完年。”作为中国人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刚刚过去的这个春节,从一个侧面折射出国民消费这驾马车的运行新轨迹。

商务部数据显示,2019年春节黄金周期间,全国零售和餐饮企业实现销售额约10050亿元,同比增长8.5%,首次跌破两位数。申万宏源研究团队分析认为,8.5%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今年1-2月份的消费态势,并将为今年全年的社消增速筑底。

北京工商大学商业经济研究所所长洪涛则将年初的社消增速预计总结为“八九不离十”:即区域之间仍存在不平衡,乡村及三四线城市的社消增速或高于10%,城镇及一二线城市的数据则在8%-9%,总体增速或与去年第四季度相近。

“目前,三四线城市已经成为消费主力,且乡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连续7年超过城镇,代表中国乡村消费具有较大的潜力。”洪涛向时代周报记者指出,当前,消费升级的“慢消费”模式不断涌现,在这种由“快”变“慢”过程中,中国经济质量不断提高。

与此同时,经济增长动能切换的格局愈发明晰—2018年,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76.2%,比上年提高18.6个百分点,连续五年成为经济增长第一动力。“2019年,消费仍然会是经济增长最关键的动能之一。从内需来看,近几年消费增速放缓的幅度明显小于投资。”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副总经理、首席研究员唐建伟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虽然今年的消费增速可能还会进一步下降,但在整个经济中贡献率最高的格局将维持不变。”

消费升级进入慢时代

春节黄金周里,电影及旅游两大行业备受关注。

从电影来看,《流浪地球》领跑了整个春节档的电影票房,但背后的消费市场则是喜忧参半,具体反映在票价的提高及观影人数的下降。猫眼数据显示,今年春节档的平均票价相较去年上涨超过15%,票房累计超过58亿元,去年的总票房为57.51亿元;观影人数则约为1.3亿,同比下降超过10%。

从旅游市场看,经中国旅游研究院(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综合测算,春节期间全国旅游接待总人数4.15亿人次,同比增长7.6%;实现旅游收入5139亿元,同比增长8.2%,客流自十年来首次步入个位数增长。

对此,唐建伟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认为,去年的高基数导致今年春节档票房增速放缓;而从旅游市场上看,则反映出更高质量的消费。中国旅游研究院与银联商务联合发布的《2019春节旅游消费大数据报告》亦指出,近三年来,春节旅游消费力指数持续增长,从2017年的113.9上升至115.4。其中,高品质住宿设施消费人次年增长率超过35%,今年春节的同比增幅更高达45.3%。

此外,商务部在2月10日发布的春节黄金周市场报告中指出,今年春节的商品消费更重品质,传统年货、绿色食品、智能家电、新型数码产品、地方特色产品等销售保持较快增长。其中,安徽、云南重点监测企业家电销售额增长15%左右,宁夏重点监测企业通信器材销售额增长14.2%。河北保定、湖北潜江重点监测企业绿色有机食品销售额同比分别增长40%和18.6%。

消费延伸出来的多个领域在去年也有亮眼表现。商务部数据显示,2018年流通业全年实现增加值11.7万亿元,占GDP比重约13%;市场主体比上年增长10%;吸纳就业增长8.5%;税收的贡献增长10%左右,为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四线城市逆袭赶超

去年至今,拼多多、共享经济、“实现车厘子自由”等众多社会热议话题均指向消费升级与分层。随着经济增长步伐放缓和内部结构优化,新兴业态的诞生与不同消费群体的面貌逐渐浮出水面。

国金证券消费升级与娱乐研究中心在近日发布的一份报告中指出,年轻的单身群体正成为未来中国消费趋势变化的重要风向标。从消费特征来看,方便、悦己、精神追求和自我提升是未来的主要消费方向。此外,当前国内中等收入人口已经增加至4亿左右,这一群体为消费提供了有力支撑。“4亿的中产阶级消费大,消费层次高,代表着新型消费发展的方向。”洪涛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三四线城市正逐渐成为拉动消费的主力军。以今年春节为例,猫数据显示,三四线城市年货消费增速均达到55%,超过一线城市的51%和二线城市的54%,而五线城市也呈现增长势头,年货消费增速为53%。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邢自强亦撰文指出,三四线城市的居民消费将在2017年15万亿元人民币的基础上翻两番,“2030年达45万亿元人民币,成为今后十年消费的主力军”。

“向上易向下难,这是刚性消费的体现。总体来看,消费是整体维持不断升级的,这个势头将会持续。”由消费反映到宏观层面,唐建伟认为,“区域差异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显著特点,这也为中国经济的腾挪提供了一个反转的空间。”

双重“加持”促消费

中央提出扩大内需的发展战略大致有三个时间节点。

“政府首次提出扩大内需要追溯到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陈新年曾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分析指出,“第二次强调扩大内需是在十年前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国际金融危机之时。今年美国的贸易单边主义再次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作为一个近14亿人口的大国,扩大内需是我们发展的根本动力。”

2019年,在中央加强逆周期调控和财政货币政策双扩张的要求下,促进消费的政策将陆续出台。1月2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等十部委联合发布《进一步优化供给推动消费平稳增长 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实施方案(2019年)》(下称“方案”)。该方案提出了6个方面共24项政策措施,涉及汽车消费、城镇消费、农村消费、新品消费、优质供给及政策体系等,通过补贴等优惠政策,顺应居民消费升级的大趋势,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推动消费平稳增长。

此外,有专家提出,在“更大规模”减税降费与更加积极财政政策的双重“加持”下,今年的消费需求或将有所增长。“减税降费对消费的影响,关键是看个人所得税的进一步改革,”唐建伟表示,“综合来看,这次个税改革将产生上千亿元以上的减税效果,如果最终能反馈到居民收入上并促进消费支出,对全年的消费乃至经济增长将会起到支撑作用。”

2月12日,商务部市场运行司副司长王斌在2018年商务工作及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关于下一步的促消费工作,核心是紧紧围绕中央关于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总体要求,积极落实《意见》和《方案》,加快实施消费升级行动计划2019年重点工作,推动消费市场平稳增长。王斌透露,今年4月份,商务部还将召开全国性专题会议推进落实,主要措施包括提升城市消费、促进乡村消费,补短板和强弱项、扩大服务消费、创新流通方式以及优化消费环境,推动出台商务信用联合惩戒对象名单管理办法,制定电商企业诚信档案评价规范等五个方面。

“未来,消费的有效性会更强。依靠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新兴技术,消费将变得更加精准。”对于即将到来的消费新风口,洪涛指出,精准消费会同时倒逼精准的流通和生产,且倒逼效应会越来越强。“因此未来的消费增速肯定不同于过去那种井喷式的发展,而是逐渐趋于平稳。生产、流通和消费三者的有效性,能够更好地促进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