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一核一带一区”新格局 广东破解区域发展难题

2019-01-22 03:09:22
来源: 时代周报
去年7月江湛高铁投用,改变了湛江人过去动辄五六个小时往返粤西与珠三角之间的交通轨迹,推动了拥有2200万人口的粤西地区进入“高铁时代”。

时代周报记者 潘展虹 发自广州

广东正尝试以精准差异化推动区域协同发展,缩小发展距离。

1月14日,广东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建设推进会,强调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是广东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总抓手,以此全面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

其中,“一核”是以广深为主推动珠三角核心区深度一体化;“一带”是将粤东粤西打造成新增长极,与珠三角串珠成链形成沿海经济带;“一区”将粤北山区建设为生态发展区,以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为引领,高水平保护实现高质量发展。

会议强调,要正确把握差异化发展与协同共进的关系,寓差异化于协同之中,以精准的差异化落实高水平的协同发展。

华南城市研究会会长、暨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胡刚对时代周报记者说,在此发展格局下,粤东西北地区不再被简单视为区别于珠三角的“一个整体”,而是各自可根据当地自然资源、工业条件、基础设施等发展适合本地的产业经济。

“不同区域有不同的产业分工,可减少各个地区产业发展同质化。”广东省社科院宏观经济所副研究员万陆说,区域功能、产业分工不尽相同,使其发展路径不一样,从而达到各展所长的目的。

基础设施先行

“一核一带一区”概念始于去年6月。2018年6月,中共广东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提出了以功能区为引领的广东区域发展新战略,形成由珠三角核心区、沿海经济带、北部生态发展区构成的区域发展新格局。这一区域发展战略将广东区域发展格局明确为三大板块,各自实现差异化的功能定位和区域发展策略:以广州、深圳为主引擎推进珠三角核心区深度一体化;重点打造粤东粤西沿海产业,与珠三角沿海地区串珠成链,形成沿海经济带;把粤北山区建设成为生态发展区,以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为引领,在高水平保护中实现高质量发展。

区域发展,基建先行。半年多以来,广东交通基础设施陆续投用,为“一核一带一区”打开了局面。

以粤西地区为例。去年7月江湛高铁投用,改变了湛江人过去动辄五六个小时往返粤西与珠三角之间的交通轨迹,推动了拥有2200万人口的粤西地区进入“高铁时代”。湛江西站站长熊开宇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从去年7月开通至12月底,该站发送旅客约130.2万人次,到达旅客约127.2万人次。他说,预计今年春运期间单日发送旅客人次有望突破3万大关。

轨道交通打通的不仅是珠三角至粤西的连接通道,还有沿线城市的经济发展经脉。一大批发展项目随之陆续进入粤西地区,如全球化工巨头德国巴斯夫集团投资100亿美元建设的精细化工新型一体化石化基地落户湛江,成为该集团继德国、比利时后第三大一体化生产基地,预计2020年全面动工,2021年初建成投产,2026年基本完成100亿美元投资;粤西地区水果大市茂名也找到了“走出去”的路子:以荔枝为媒推进区域品牌建设,推广农业、经贸、旅游等特色产业,将茂名生态旅游线路及优质农产品推上全国舞台,吸引大量游客。

“路要进去,物要出来,钱要进去,人要出来。”万陆对时代周报记者说,随着高铁、高速等交通设施陆续投用,交通通达为要素自由流动奠定基础,这也是“一核一带一区”分工的前提。过去一年,广东加快推进路网建设,深茂铁路江门至茂名段等国铁项目,东莞至惠州城际、广佛肇城际佛山至肇庆段等城际铁路项目陆续建成,潮惠高速惠州段、广中江高速等高速公路相继通车,加速推进“一核一带一区”要素流动。

 “一带”和“一区”已有不俗表现。“一带”中湛江预计2018年全市生产总值突破3012亿元,增长6%,实现历史性跨越。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军民融合等初步构成湛江特色现代化产业格局。“一区”中清远以“广州总部+清远基地”“广州创造+清远制造”“广州孵化+清远加速”等模式,借鉴深汕特别合作区建设,探索广清特别合作试验区,承接广州产业转移和城市功能外溢。

“就目前情况来看,‘一核一带一区’框架是搭起来了。”万陆认为,目前部分产业园区发展形势喜人,双转移园、产业共建等方式在区域奠定产业基础,粤北地区在乡村治理、脱贫、公共服务治理均等化方面都有较好成效。

接下来,在“一核”牵引下,“一带”和“一区”连接将更紧密。广东省发改委出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补短板重大项目2018年投资计划的通知》显示,未来6年广东将新建成19条(段)高铁/城际,总投资4807.42亿元。珠三角九市将一“轨”网尽。此外,沿途连接38个县(区)、164个乡镇(街道)、15个产业园区、20个滨海新区的广东滨海旅游公路,沿线各市路段将在2020年全面启动建设,到2025年实现兼具交通运输、生态保护、旅游休闲的复合型功能,支撑“一带”发展。

精准差异化发展

交通基建为“一核一带一区”搭好框架,下一步就是精准差异化,各展所长。

 “精准差异化的核心是功能分工、产业分工。”万陆对时代周报记者说,这是延续广东过去在区域差异化发展的思路,根据长时间调研摸索后更明确区域发展定位,强调功能和产业分工,将生态环境放在明显优先位置,适度发展经济。从功能分工来看,珠三角更多地承载服务功能,推动流动、创新,周边地区除了生产制造,还要肩负绿色生态功能。

精准的差异化还为粤东西北区分了各自产业发展定位。“过去很长一段时间,粤东西北地区都是作为一个整体,区别于珠三角。实际上,粤东西北地区各自资源条件不同,应当将其分开看待。”胡刚说,粤东粤西地区是沿海地区,湛江港口以及丰富的海岸线资源可推动当地发展海岸经济、海洋经济、临港经济,粤北地区则可利用生态资源发展旅游业。

时代周报记者梳理广东各地两会公布的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发现,“一核一带一区”已根据各自区域定位找准发展方向。“一核”广州将强化国家中心城市担当,辐射带动珠江—西江经济带和粤北生态发展创新绿色发展。具体而言,要推动更高层次的广佛同城化,更高质量的广清一体化,以及穗莞、穗中合作。深圳则重点建设两座“城”,分别是光明科学城以及西丽湖国际科教城,推进材料基因组等大科学装置建设,依托诸多高校和中科院先进院,打造大湾区原始创新的重要策源地、核心区。

“一带”的东翼汕头将围绕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补齐科技创新、城市化、城市软实力“三大短板”,全力打造自由贸易区、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国家高新区、汕头江湾新区四个平台;西翼湛江则重点放在海洋经济,提出打造世界级绿色高端临港产业集群,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新产业集群、东海岛重化产业循环经济示范基地和海洋产业集聚区。“一区”的清远抓住广清一体化的机遇,带动全市区域协调发展,并以生态发展区功能定位为引领,加强环境保护和治理,把绿色生态打造为清远的核心竞争力。

“按照功能区引领发展,该保护的保护,该发展的发展。”胡刚对时代周报记者说,这就是“一核一带一区”在破解区域发展不平衡上的意义。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