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上的京津冀”率先成型 三地协同发展重在产业升级

2019-01-22 03:05:01
来源: 时代周报

时代周报记者 姚佳莹 发自北京

2019年京津冀协同发展进入第五年之际,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推进将在哪个领域率先成型?

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国内考察首站便落在京津冀地区。在1月16-18日的京津冀区域考察中,习近平总书记先后走访了河北雄安新区、天津和北京城市副中心,对三地一体化和雄安新区等工作提出具体要求。在1月16日考察雄安时,习近平强调,城市建设、经济发展,交通要先行。

近日,北京、天津和河北省三地两会拉开帷幕。根据京津冀三地的政府工作报告,京津冀的交通一体化将是今年区域协同工作重点。

“轨道上的京津冀”正处于加速阶段,而从整个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的要求来看,打通区域内重要的城市节点的联系,方能达成区域协同的最终目的:即北京非首都功能的疏解和要素的流通。“一体化发展的首要一步是交通体系的改善,形成半小时或一小时的交通圈。”中国区域科学协会理事长肖金成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

初步建立全覆盖的区域交通网络

早在2014年提出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战略之时,京津冀交通一体化便被提上议事日程。2015年12月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和交通运输部发布《京津冀协同发展交通一体化规划》(简称《规划》)。京津冀地区将以现有通道格局为基础,着眼于打造区域城镇发展主轴,促进城市间互联互通,推进“单中心放射状”通道格局向“四纵四横一环”网络化格局转变。

“四纵”即沿海通道、京沪通道、京九通道、京承—京广通道,“四横”即秦承张通道、京秦—京张通道、津保通道和石沧通道,“一环”即首都地区环线通道。

在2017年雄安新区宣布成立时,从区域规划图亦可看出,无论是轨道交通和高速公路,京津冀的交通图纸规划中都加入了雄安这一交通节点,而通过2019年京津冀三地的政府工作报告,可以一窥目前京津冀的交通建设进展,建设的重点主要是加强雄安、北京城市副中心和北京新机场彼此间的联系。

2018年,京秦高速公路北京段和首都地区环线高速公路(通州—大兴段)正式通车,这是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的重点项目,至此,京津冀间最后两条高速“断头路”清零。其次,北京市还基本完成了大兴国际机场高速公路全线主体,新机场轨道地上段基本贯通。

在北京市两会期间,据北京市交通委副主任容军介绍,北京高速公路建设里程由“十二五”期间平均每年70公里增长到“十三五”时期的平均每年196公里,可以说“十三五”是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发展任务繁重的5年。

天津市方面,2018年,天津市与雄安联系的津雄城际已纳入国家规划,天津至北京新机场联络线前期工作亦在推进,4条高铁通道联通京津双城的交通格局正在成型。河北省则主要布局廊坊北三县与北京城市副中心的联动。

刚刚出版的《2019 京津冀协同发展报告》指出,随着铁路、公路多条线路的建成和开工,以及港口群、机场及临空经济区的协作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多节点、网格状、全覆盖的区域交通网络已经初步建立并逐步完善,地区间互联互通程度持续提高。

不过,北京交通大学教授赵坚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京津冀交通网络基本比较完善了,现在存在的问题是北京和周边地区,特别是和邻近的河北省县市的通勤铁路较为欠缺,因为城市轨道交通目前是由各个城市管理的,尚存在一些行政体制的障碍。”

交通建设是今年重点

在2019年,京津冀三地的交通建设布局无疑将更加密集。

除了京雄城际和京雄高速,北京还将开工建设城市副中心枢纽站,连通天津滨海新区、唐山、平谷、廊坊北三县地区;此外,新机场高速、新机场北线高速等多条高速公路将开通,通往承德的承平高速、新机场南北联络线等也将按计划开工建设。

根据天津市和河北省2019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在提出年度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后,两地所列的2019年重点工作中,排在首位的均是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交通建设均属重点领域。

2019年,天津将开工建设天津至北京新机场联络线,加快建设京滨、京唐铁路,推动京沪高铁二通道、津承城际项目前期工作;天津港亦将设立服务雄安专用窗口。而河北省主要布局在加强与雄安新区和北京城市副中心的联系:雄石城际、京秦高速等项目将加快建设,支持北京城市副中心和大兴国际机场建设,推动廊坊北三县与通州区协同发展。

可以看出,天津和河北的交通建设重点主要是加强与北京和雄安的联系,其中,北京市目前的首要任务是“疏解非首都功能”,未来将有很多要素从北京转移,而雄安作为“千年大计”,亦是京津冀区域未来重要的增长极和交通枢纽。

“交通改善后,达到半小时或一小时交通圈,河北的城市便能逐渐获益于京津的发展。工程师可以住在天津,但到河北的企业指导,以长三角为例,苏南的很多企业都由上海的工程师提供指导,这样长三角地区就能得益于上海的辐射。”肖金成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

根据《规划》,到2020年,多节点、网格状的区域交通网络基本形成,城际铁路主骨架基本建成,公路网络完善通畅,港口群机场群整体服务、交通智能化、运营管理力争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基本建成安全可靠、便捷高效、经济适用、绿色环保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形成京津石中心城区与新城、卫星城之间的“1小时通勤圈”,京津保唐“1小时交通圈”,相邻城市间基本实现1.5小时通达。

产业格局调整兼顾三地利益

“轨道上的京津冀”只是区域发展的前奏,而最终是为实现要素在三地的自由便利流通,尤其在北京实行减量发展的背景下。

在1月18日的座谈会上,国务院副总理韩正点出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关键一点,即兼顾京津冀三地的利益,“既要有激励优惠政策,又要有限制性措施。要从‘引’和‘逼’两个方面着手,尽快拿出一批看得见、摸得着、有干货的政策,特别是要研究建立一个兼顾各方利益的内生动力机制,让北京愿意放,河北、天津等地方也愿意接。”韩正表示。

而除了利益的协调,还有三地产业发展的取与舍。

目前,北京聚焦“四个中心”建设,从北京市2019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可以看出,“减量发展”依旧是北京目前的重点工作,除了严控增量和疏解存量,对于要保留的首都功能,还将有一系列的重组和升级。“从两个方面讲,作为大国首都,北京目前的首都功能还未成长成熟,需要增补,所以,在既有非首都功能的疏解过程中,还有保留的首都功能的重组优化和重新布局的问题。”中规院(北京)规划设计公司二所所长刘继华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

对于天津、河北如何承接产业转移,肖金成认为,“天津要素成本不高,发展空间大,但应吸取北京的教训,对于北京疏解的非首都功能,不能照单全收,而应着重产业升级;而很多产业链条可向河北的城市延伸,例如汽车零部件就可以布局在河北,可以帮助河北留下许多劳动力。北京的功能疏解,天津的产业升级,对河北的产业发展会形成有利局面。”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