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类私募过冬 百亿俱乐部严重缩水

2019-01-15 03:48:11
来源: 时代周报
截至2018年三季度末,净值处在0.70以下的私募产品总数达1116只,涉及619家机构。其中股票型私募产品净值在0.70以下的有821只,涉及454家机构。

时代周报记者 宁鹏 发自上海

对比过去两年股票策略私募基金的业绩,可以用“冰火两重天”来形容。在2017年“漂亮50”的行情中,多数私募都有所斩获。私募排排网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12月底,纳入统计的7516只股票策略私募基金中,有4495只公布了2017年收益率,平均收益率11.28%。而Wind数据显示,全市场有数据披露的9000多只私募基金去年全年平均回报率超过9%。

然而,2018年,私募的投资收益迅速从“盛夏”转入“凛冬”。私募排排网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高达87.63%的股票类私募基金产品出现亏损。赚钱效应的缺乏,让私募行业在2018年进入了“寒冬”。

一位资深业内人士告诉时代周报记者,证券类私募某种意义上是看天吃饭,牛市中可以拿到业绩分成,赚得盆满钵满,熊市中却只能慢慢熬。

头部机构也难熬

据私募排排网数据中心不完全统计,2018年1–12月份共有5488只成立时间满12个月且有业绩记录的股票策略对冲基金产品纳入排名统计,平均收益率跌幅较大,录得-15.93%;首尾收益率相差高达247.69%。

即便是在市场持续调整的2018年,仍有679只股票策略产品实现正回报,比例为12.37%,其中收益实现翻倍的产品回落至4只,收益在50%以上的有15只,收益在10%以上的有173只,最高收益率为152.33%。

不过,更多的私募只能“比惨”。多达4809只产品亏损,占比高达87.63%。多达3618只产品收益在-10%以下,其中195只产品收益在-50%以下,最大亏损幅度为-95.36。

不只是股票策略私募遭遇挑战,在2018年的债券牛市中,也不乏失手者。据私募排排网数据中心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共有943只成立时间满12个月的固定收益策略对冲基金纳入统计排名,平均收益率2.50%。不过,仍有157只产品收益率在-1%以下,收益在-10%以下的产品有41只,最大亏损为80.60%。

在不少私募基金净值大跌的同时,产品清盘数量也创出新高。私募排排网数据显示,2018年私募基金清算产品数量累计8013只,其中提前清盘数量5069只,股票策略清盘3602只。

中基协数据显示,2018年以来,已备案的证券投资私募基金管理人数量及备案基金数量总体小幅提升,管理的基金规模呈现下降趋势。截至2018年11月底,已登记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8966家,较上月增加43家;已备案私募证券投资基金36053只,基金规模2.26万亿元,较上月减少151亿元,减少0.66%。

然而,2018年即便是头部机构也不太好过。格上理财公布的2016年四季度百亿证券私募名单显示,有包括景林资产、重阳投资等27家百亿证券私募。截至2018年二季度末,管理规模达到百亿元以上的证券私募管理人共有29家。

不过,部分私募机构已退出“百亿俱乐部”。在2016年底的27家百亿元私募中,已经有9家消失在了2018年二季度的百亿元私募名单上,其中包括六禾投资、理成资产、盈峰资本、展博投资、青骓投资、东源投资、大岩资本、富善投资。

上海喜牛投资总裁郑莹告诉时代周报记者,也不用特意看百亿规模,私募本身的运营管理能力很重要,其实行业内很多规模50亿–60亿元的私募活得很好,碰到行情好的时候规模扩张也很快。不过,目前小型私募肯定很难,其资金来源比较单一,没有太多固定费用,主要靠业绩提成,很多公司维持成本都很难。

在郑莹看来,这是一个周期性的行业,目前实际上比2008年还难,2008年还没经历过行业大扩张,现在经过了一轮扩容,才会有了所谓的“保壳运动”。

看天吃饭

阳光私募行业发端于15年前。2004年2月,私募投资人赵丹阳与深国投合作,成立“深国投–赤子之心(中国)集合资金信托计划”,被业内视为国内首只阳光私募产品,开启了私募基金阳光化的模式,此后阳光私募行业逐渐发展壮大。

其中,重阳投资是首家资产管理规模破百亿元的阳光私募,2011年规模即突破百亿元。公司核心人物裘国根曾任职君安证券,2008年上榜福布斯中国富豪榜,当时个人财富近15亿元。2011年年末,有关机构推出了阳光私募资产管理规模排行榜,重阳投资以百亿元规模位居榜首,泽熙、凯石紧随其后。

 值得注意的是,百亿元私募出现的时候,私募行业的体量尚小。2011年年中数据显示,全国520家私募基金管理机构总规模为1420亿元,前十大私募机构管理资产的总规模达460亿元,前十大私募的规模占据阳光私募总体规模的32.39%。彼时,十大头部私募机构分别是重阳投资、泽熙投资、凯石益正、朱雀投资、星石投资、从容投资、淡水泉、金中和、尚雅投资、新价值。经历了多年的市场变幻,多数头部私募机构还在第一梯队。

老牌私募仍在市场上具备相当的影响力,但“百亿俱乐部”已经有一些新玩家进进出出。据统计,共有57家证券类私募曾经突破百亿元规模。不过,“百亿俱乐部”在2018年大幅缩水,二季度末仍然出现在百亿元私募名单上的私募仅有29家。

实际上,有的百亿元私募仅为昙花一现。王茹远曾经以一封离职信开启了私募的“网红模式”,引发多位“公转私”基金经理的效仿。2014年11月,王茹远创办宏流投资。赶在大牛市前成立的宏流投资,规模迅速飙升,半年多便入驻“百亿俱乐部”。不过,伴随着市场的急速下跌,宏流投资慢慢从公众的视野中淡出。格上理财研究中心2016年7月份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6月底,宏流投资已经退出了百亿元私募之列,并且此后再也没能上榜。

光环褪色的不仅有王茹远。2012年12月,头顶“一哥”光环的王亚伟发行了首只私募产品,该产品的管理费达到了行业最高的2.5%,首募规模亦高达20亿元。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王亚伟旗下的中铁宝盈祥云3号特定客户资产管理计划提前清盘。此外,基金经理显示为王亚伟的昀沣系列基金在2018年平均亏损逾24%。

王亚伟旗下产品清盘背后,是2018年的私募清盘数量创下新高。根据格上研究中心数据,2018年前三季度全市场私募产品清盘量达到4045只,涉及1942家机构。从历史数据来看,2014–2017年全市场私募产品清盘量分别为782只、1824只、2288只、3572只,2018年前三季度总清盘量已创5年以来新高。

此外,目前私募行业平均清盘线在0.7左右。截至2018年三季度末,净值处在0.70以下的私募产品总数达1116只,涉及619家机构。其中股票型私募产品净值在0.70以下的有821只,涉及454家机构。

好买财富研究总监曾令华告诉时代周报记者,目前资本市场开放的工具比较少,私募的赚钱主要还是靠Beta,能做出Alpha的机构很少,但去年多数机构Beta都是负的。百亿证券私募大量出现,实际上也是出现在2015年的牛市。

值得注意的是,有部分百亿私募主动退出了“百亿俱乐部”,其中有几家选择了“私转公”,转型为公募基金公司,比如鹏扬投资、博道投资、朱雀投资等。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