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泰资管“寒冬”首发公募产品 主动管理业务规模超六成

2018-11-19 15:12:22
来源: 时代在线

时代周报记者 盛潇岚 发自上海

2018年的券商资管行业正遭遇许久未遇的寒冬。

市场不断下行、资管新规明确“去通道、降杠杆”,券商资管规模正在不断下降。中国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2018年三季末券商资管行业管理规模13.84万亿,比今年年初16.57万亿减少了2.73万亿,比去年规模最高峰(18.77万亿)下降近5万亿。

不过,在市场进入冰点之际,一些专注于主动管理的机构却在逆势布局。时代周报记者从中泰资管获悉,旗下首只公募基金中泰星元灵活配置混合基金将于11月19日起公开发行。“在一个行业整体洗牌清洗的时候,如果你能够活下来,就会享受到行业重新启动带来的红利”,中泰资管CEO叶展认为,券商资管行业正经历“剩”者为王时期。

逆水行舟,回归资管本源

截至2018年11月,中泰资管成立刚满四年。叶展认为,公司对自身的定位是极为明确的,从成立之初,中泰资管始终坚持以主动管理为方向。尤其是在通道业务盛行的行业环境下,不盲目追求规模,一直保持主动管理规模过半的占比。

“你是希望自己赚钱,还是希望让客户赚钱?很多情况下二者是不可兼得的。为了长期利益而放弃一些眼前的利益,这是我们的主动选择。我们拒绝了许多通道、定增、新三板和股指期货套利业务,但赢得的是客户的信任与我们主动管理能力的与日俱增。”尽管中泰资管CEO叶展用“我们比别人的转型早了一点”来形容这几年对主动管理的坚持,但在外界看来,这一决定的得出或许并不轻松。毕竟,在以规模定排名与考核目标的环境下,当其他机构都大力开展通道业务时,一家机构如果主动放弃通道业务,就意味着放弃收入、规模与排名的大幅下滑。

叶展强调,资管行业的本质是受人之托、代客理财,履行信托精神、体现投资管理能力是券商资管的“本源”。做好主动管理,其核心就是要打造投资管理的核心竞争力。虽然做主动投资需要面对纷纭复杂的市场、满足客户多变的需求,难度非常大,但主动管理也是资产管理公司唯一的出路。

数据显示,2018年前三季度中泰资管的主动管理业务规模占比分别为61.00%、59.20%和60.62%。目前,中泰资管拥有权益投资、固定收益、对冲基金、资产证券化等多类别产品,资产配置覆盖股票、债券、资产支持证券、金融衍生品、商品期货等各大领域。

首只公募产品

11月19日,中泰资管旗下首只公募基金中泰星元灵活配置混合基金公开发行。在外界看来,选择当下市场冰点之际发布偏股混合型基金,中泰资管可谓勇气可嘉。

基金经理姜诚坦言,这是公司在充分评估市场风险报酬比后作出的决定。“我们选择在这个时点发行,一方面是因为从长周期的维度来讲,当前市场风险已经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释放,处于风险报酬比较高的区域;另一方面我们也希望打破‘基金好发不好做,好做不好发’的魔咒,让持有人能真正赚到钱。”

此外,记者还观察到,这是一只少见的将“产品仓位与点位负相关”明确为产品投资策略的偏股混合型基金,该基金产品的招募说明书中提到,将根据市场整体估值水平系统评估系统性风险,根据个股估值水平(中证800指数的市净率P/B )决定股票资产的投资比例。

在姜诚看来,首发选择灵活配置型基金并明确产品仓位与点位负相关的投资策略,更多取决于个人的投资风格。“仓位的变化并非主观预测、进行择时的结果,而是基于市场的温度进行反向操作,根据个股的风险报酬比进行调整。比如,在市场一片贪婪时,我会因为股票的风险报酬比下降而减仓,而在市场一片恐慌之际,我也会基于个股的风险报酬比提高来逆势加仓。”

谈及后市,姜诚认为进一步杀估值的空间并不大。长期来看,中国制造业的生产效率仍处于全球领先地位,不应过度放大对劳动力成本上涨的恐慌;中国的人口红利仍在,但表现形式从低端劳动力红利向高端技术人才红利转变;中国企业在若干领域将陆续冲击全球技术前沿,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型不存在实质性障碍;经济体制仍有制度红利空间,螺旋式发展中还将朝着市场化方向迈进。中泰星元灵活配置混合基金与基金经理姜诚将继续挖掘A股市场中的价值良机。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