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罗·克鲁格曼揭“诺奖得主中国行”序幕

2018-11-14 15:40:37
来源: 时代周报
2008年10月13日,克鲁格曼因其提出的“新贸易理论”和“新经济地理理论”,获得当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时年55岁的克鲁格曼也成为了有史以来最年轻的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

时代周报记者 王州婷 

当第一届“诺奖得主中国行”的嘉宾保罗·克鲁格曼从大洋彼岸来到中国之时,时代周报还是一份创刊仅半年的报纸,但这位当时炙手可热、被外界称之为“让奥巴马头痛”的天才经济学家的到来,对由时代周报倾力打造的“诺奖得主中国行”而言,不得不说是一个极具历史纪念意义的开端。

2008年10月13日,克鲁格曼因其提出的“新贸易理论”和“新经济地理理论”,获得当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时年55岁的克鲁格曼也成为了有史以来最年轻的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

2009年5月13日,作为“诺奖得主中国行”首位嘉宾,克鲁格曼就金融危机后的“全球经济复苏与中国机遇”“中国制造与广东创新”“全球金融危机改写中国经济地理版图”等主题与多方对话。 

时光荏苒,因缘际会,克鲁格曼就像是时光标尺中的刻度,开启了“诺奖得主中国行”至今十年的群雄争辩盛会。

时代周报与克鲁格曼

在中国当代报业史中,南方办报氛围浓厚,而在2008年前后,各大报业集团竞相角逐,各类细分市场的报纸刊物也如雨后春笋,作为广东省出版集团旗下的时代周报正是诞生于这一时期。

2008年11月8日,在众多报刊林立中,时代周报另辟蹊径宣布创刊,按照当时的办报初衷,认为彼时的媒体需要的是一个眼光敏锐,能凝聚中国改革最有建设性智慧,能以国际视野影响有影响力的精英媒体。

作为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代表人物,克鲁格曼以其准确、敏锐、犀利的思维准确地预判了1997年亚洲经济危机、2000年商品市场的长期牛市、2001年油价进入飙涨期,2006年美国房价潜在的暴涨暴跌风险,以及先于2008年爆发全球金融风险,对美国经济和金融资本主义发展模式提出了质疑等,而作为政论家的克鲁格曼,他的“童言无忌”,针砭时弊,也深受大众欢迎。

因而,作为一个定位为放眼全球视野的主流政经类报纸,时代周报先后发表了20余篇介绍克鲁格曼的文章。而这也为后来克鲁格曼成为“诺奖得主中国行”首位嘉宾埋下了伏笔。就“诺奖得主中国行”而言,其主旨正是希望将全球最优秀的经验成果引入中国、惠泽大众,整合业界优质资源,撬动政、商、学界的沟通互动,打造一个多方对话交流的平台。

第一届“诺奖得主中国行”由广东省出版集团、南方广播影视传媒集团、时代周报、广东电视台、中国移动广东公司广州分公司、中山大学联合组织,除了邀约彼时最富盛名的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之外,活动还云集了经济学家石小敏,广州金融办主任周建军,时代周报时任总编辑宋繁银,广汽集团董事、副总经理、广州本田董事长付守杰,以及时任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室中心主任的钟伟等各界知名人士。

金融危机后的中国机会

事实上,克鲁格曼出席“诺奖得主中国行”是其到访中国的第三站,在此前的两日,克鲁格曼中国之行备受瞩目,演讲场场爆满,无论是坐着还是站着的听众,几乎人手一本保罗名作《萧条经济学的回归》。

人们对克鲁格曼表现出极大热情的背后,或许与其成功预测2008年金融危机有着莫大的联系。在获得诺贝尔奖之前,克鲁格曼抨击里根时代吹起的新自由主义资本经济风潮,认为缺乏监管的资本主义是造成2008年金融危机灾难的主因,而他提出的“新贸易理论”成为教科书上的标准模型,为人们讨论贸易、经济增长、政治经济尤其是经济地理的论文提供基础性的支持。

除了作为享誉全球的经济学家以外,克鲁格曼还是一位针砭时弊的政论家,在其为《纽约时报》撰写专栏文章期间,他用深厚的经济学理论功底深入剖析美国政府的各项政策,他常常在大众面前一针见血地戳穿政客背后的骗人把戏。而在此次访华过程中,克鲁格曼也以其锋芒和个性,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比于北京上海行中与各界专家学者进行针锋相对的观点碰撞,“诺奖得主中国行”活动论坛上,克鲁格曼更多是与与会嘉宾共同思索和探讨。实际上,在克鲁格曼访华那一年,由于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以制造业见长的广东形势并不好,大量的出口企业忧心忡忡,市场也不断提出要进行经济转型。

因而在此次“诺奖得主中国”中,活动的主题被确定为“全球经济复苏与中国机遇”“中国制造与广东创新”“全球金融危机改写中国经济地理版图”等。

不过在这次访华中,克鲁格曼却提出了一些让市场安心的观点,他提出,全球化并没有走到尽头,虽然全球贸易额严重下滑是不争的事实,但可能只是临时的现象,由于耐用消费品的回升,即使在经济还没有完全复苏的情况下,全球贸易的复苏可以早于全球经济的复苏。

此外,他认为全球化会带动中国的发展,贸易保护幽灵不会回归,而危机过后的中国,也将有可能从劳动密集型的产业模式走向高精尖的制造业,“只要中国不断发展,肯定会往价值链上端走,它的企业家精神会帮助中国成为一个薪酬水平较高的高科技国家,这是一个自然发展的过程”。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