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头券商救市 上市公司回购有望输血3万亿

2018-10-30 04:37:11
来源: 时代周报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上市公司全部质押股份2033亿股,其中证券公司作为质押方的质押股份为952亿股,占比47%;质押股份参考市值1.99万亿元,其中证券公司为主体的质押参考市值为0.90万亿元.

时代周报记者 盛潇岚 发自上海

A股股权质押风险阴霾有望消散。

10月22日晚间,中国证券业协会(下称“中证协”)官方网站发布消息称,已初步形成证券行业支持民营企业发展集合资产管理计划的意向性方案。根据该方案,首次由11家券商达成出资210亿元设立母资管计划的意向,由此作为引导资金支持各家券商分别设立若干子资管计划,多渠道吸引资金,以形成1000亿元总规模的资管计划,专项用于帮助有发展前景的上市公司纾解股权质押困难,支持民营经济发展。

据称,参与出资的这11家券商都是大型上市券商,包括中信、海通、国泰君安、中信建投、中金公司等。“一些大型券商本身的股权质押业务规模比较大,也深陷危机中,有更强的意愿参与化解风险,同时自身实力雄厚,有更多资金参与‘救市’。”北京一家参与资管的大型券商投行人士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目前券商最终具体的运作方案仍在探讨中。

股权质押问题如果不能妥善解决,作为质押方的证券公司、银行以及信托体系也都将受到明显的冲击和压力。其中,以券商为主体的股权质押几乎占据整个市场的半壁江山,因此券商此次参与“救市”,同样也是一种“自救”。

实际上,股权质押风险的背后是民营企业经营难的问题,监管层也在近期密集出台了多项政策支持。同样在10月22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设立民营企业债务融资支持工具,以市场化方式帮助缓解企业融资难。

同一天,人民银行引导设立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由人民银行运用再贷款提供部分初始资金,由专业机构进行市场化运作,通过出售信用风险缓释工具、担保增信等多种方式,支持民营企业债券融资,同时也鼓励商业银行、保险公司以及债券信用增进公司等机构参与。此外,10月25日,银保监会发布《关于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设立专项产品有关事项的通知》,通知指出, 允许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设立专项产品,参与化解上市公司股票质押流动性风险。

作为市场主体,众多公司回购股份进行“自救”。10月26日,《公司法》关于回购制度的修订正式通过,制度大幅优化,回购自由度提升。10月28日晚间,共有41家上市公司发布股份回购相关公告。而随着政策层面多维度支持和市场各方的“救市”与“自救”,风险有望消退。兴业研究认为,若以上市公司自有资金回购,或将贡献超3万亿元的潜在资金。

股权质押排雷

今年以来,随着指数不断下行,股票质押犹如悬挂在上市公司头顶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股权质押所面临的风险其本质是在市场持续下跌过程中,股价跌多涨少,股价与警戒线、平仓线距离拉近,股权质押融资的平仓风险随之放大。

据华创证券研报测算,在10月市场调整后,股权质押爆仓风险加大,整体距平仓线安全空间减少约20%。与7月份质押爆仓风险分布相比,跌破质押平仓线的质押笔数从409笔增加至982笔,约有29.28%家上市公司面临疑似平仓风险,同时距离平仓线空间的集中在20%以内。从跌幅空间的公司数量分布来看,距平仓线跌幅空间40%-60%之间的公司数量减少最多,距离平仓线的安全空间整体减少约20%。

根据长城证券策略团队的统计数据,截至上周末,提示将到达预警线的2463家公司中,股价触及预估预警区间底部的公司共235家,占比10%,股价进入预警区间的公司共1560家,占比63%;股价触及预估平仓区间底部的公司共160家,占比6%,股价进入平仓区间的公司共1302家,占比53%。

实际上,股权质押风险只是一个表象,深层次问题还是企业经营困难,尤其是民营企业经营难的问题。股权质押早已成为民营企业融资的一大手段。

民营企业中有1670家股权质押未到解押日,质押总股数为4031亿股,总市值达4.56万亿元;402家民营上市公司的444亿股质押股票触及平仓线,市值达4770亿元,占全部民企尚未解押股票总市值的10%。

与国有企业相比,上市民企的股权质押率明显高于上市国企。时代周报记者根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10月29日收盘,A股3556家上市公司中,共有2479家股权质押比例超过1%。其中,质押比例10%以下的有635家,民营企业370家,占比58.27%;质押比例在10%–20%的有528家,民营企业358家,占比67.80%;质押比例在20%–30%的共533家,民营企业436家,占比81.80%;质押比例在30%–40%的共有390家,民营企业329家,占比84.36%;质押比例在40%–50%的共有242家,民营企业214家,占比88.43%;质押比例在50%以上的共有151家,民营企业有135家,占比89.40%。

由上述数据可以看出,股权质押比例越高,民营企业的占比越高,大部分上市民营企业股票质押率多集中在20%–50%之间。在今年去杠杆的大背景下,社会融资下滑,民营企业资金链更为紧张。

而是否股权质押比例越高,风险越大?上海一家大型券商分析师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股权质押比例不是风险的唯一因素,还要看质押时的股价,越在高位质押,那么股价下行,风险会相对更高,同时还要看资金的用途、还款来源等。”

而如果上市公司股权质押问题不能妥善解决,作为质押方的证券公司、银行以及信托体系也都将受到明显的冲击和压力。

为了防止股权质押强平引起股市系统性风险,各方监管层集体发声,稳定市场信心,他们提出的措施包括:要求金融机构在股权质押触及止损线的情况下,根据企业的经营情况,妥善地处理,而不是不计后果地在二级市场抛售。引入长期资金来承接股权质押,资金来源包括民营企业发展支持基金、地方政府管理的各类基金、私募股权基金、券商资管和保险资金。

券商“救市”与“自救”

其中,以券商为主体的股权质押几乎占据整个市场的半壁江山,影响最大。数据显示,今年以来上市公司全部质押股份2033亿股,其中证券公司作为质押方的质押股份为952亿股,占比47%;质押股份参考市值1.99万亿元,其中证券公司为主体的质押参考市值为0.90万亿元,占比45%。截至今年6月底,券商净资产1.79万亿元,而最近一个统计年度,券商的质押规模市值高达1.37万亿元,这意味着券商股权质押市值占到了净资产的76%。

因此,券商出资缓解股权质押压力“救市”,在另一方面也是在“自救”。在11家券商名单中,多家排名靠前的龙头券商均在列。而综合实力排名靠前的大券商在股权质押方面规模尤其巨大。数据显示,交易次数排名的前十家券商累计质押股份515亿股,占93家证券公司全部质押股份的54%;前十家质押参考市值为0.50万亿元,占全部的56%。因此,龙头券商此次参与“救市”,同样也是一种“自救”。

同时,股权质押风险的消除,有利于券商股的估值修复,国泰君安非银金融团队指出:“从我们的压力测试角度来看,即使以非常悲观的假设作为基础(假设出现爆仓的限售股全损、流通股损失融资规模的50%)。包括海通在内的龙头券商也是超跌的(对于海通而言,股权质押悲观假设下对净资产的影响也不超过10%)。”

与2015年直接到二级市场买股票不同,这一次券商参与“救市”,则是通过设立集合资管计划优先支持优质的民营上市公司解决股权质押困难。

根据中证协的消息,证券行业支持民营企业发展集合资产管理计划遵照统一组织、分散决策原则设立,首次由11家证券公司达成意向出资210亿元设立母资管计划,作为引导资金支持各家证券公司分别设立若干子资管计划,吸引银行、保险、国有企业和政府平台等资金投资,形成1000亿元总规模的资管计划,专项用于帮助有发展前景的上市公司纾解股权质押困难,更好服务实体经济,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各证券公司发起设立的子资管计划按市场化方式组建、商业化模式运作,注重发挥投资银行的专业优势和交易组织能力,以提供流动性支持的财务投资为主要方式,以保持上市公司控制权和治理结构相对稳定为主要目标,制定市场化、多样化、个性化纾解风险方案,支持具有发展前景的民营企业长期、健康、稳定地发展。

上述人士指出,各家券商会根据具体项目需求在母基金的框架下设立各自的子基金,“资金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介入,比如投资股权、债权,或是并购重组等,涉及券商的投行、资管等多个部门的协调合作。在资金来源上,自有资金的比例会比较大”。

值得一提的是,财通证券分析师马涛认为,监管层表态的核心还是在于将妥善化解股权质押风险。对于融资盘和股权质押连环强平引发的系统性风险,市场可以松一口气。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刘士余主席强调“帮助有发展前景但暂时陷入经营困难的上市公司缓解股票质押困境”。所以监管层救股权质押并不是无条件地救,而是主要提供流动性、救助长期基本面较好的股票。而对于一些基本面较差的“壳公司”,监管层可能并不会出手,这些股票仍有大幅下跌的风险。无疑,质优和质差公司股价的分化将会大幅加剧。

上市公司股权回购

在券商参与化解风险的同时,上市公司回购股份也是某种意义上的“自救”,而政策层面的支持与鼓励,使得市场正掀起上市公司回购潮。

10月22日,公司法修正案草案当日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审议,草案拟进一步修改完善公司股份回购制度,有利于A股上市公司实施股份回购。

据证监会主席刘士余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所作的说明,本次修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补充完善允许股份回购的情形;适当简化股份回购的决策程序,提高公司持有本公司股份的数额上限,延长公司持有所回购股份的期限;补充上市公司股份回购的规范要求。

10月26日,《公司法》关于回购制度的修订正式通过,适当补充完善允许股份回购的情形,适当简化股份回购的决策程序,适当提高公司持有本公司股份的数额上限和延长公司持有所回购股份期限,建立健全股份公司库存股制度,并补充了上市公司股份回购的规范要求。本次制度修改依然发生于股市下行期间,回购股份以提振市场信心、稳定股价走势的作用有望进一步凸显。

随着股份回购政策层面的优化,回购自由度提升,上市公司的回购热情被点燃。时代周报记者不完全统计,10月28日晚间,共有41家上市公司股份回购、提议或最新进展公告。其中,有16家公司发布回购预案,15家公司发布回购最新进展,5家公司董事长或控股股东提议回购,2家发布公司首次回购股份,2家回购预案获股东大会审议通过,1家调高了回购规模和回购价格。

实际上,在今年股票市场接连地量下跌的同时,A股也出现了历史上最大的回购。

兴业研究发布研报称,2018年前三季度回购金额达257.5亿元,相当于2015–2017年三年的回购总额。即便如此,对比美股2009年以来9年牛市期间的回购金额(年回购均值2.4万亿美元),A股回购力度还是稍显不足。这可能也是市场持续没有打破悲观预期的原因之一。此次制度修订,便利资金充裕的上市公司加速回购,将有效强化投资者信心。

同时,今年以来A股的回购规模在逐月提升。根据民生证券策略团队发布的数据,截至10月28日,上市公司月度回购交易完成笔数从1月的57笔提高至10月的202笔,完成回购金额从1月的32亿元提升至10月的121亿元。以上市公司公告的回购价或月末收盘价记为估算回购价格,则公告计划回购的金额从1月的88亿元升至10月的656亿元。2018年至今,上市公司完成回购金额较去年全年增长200%以上,且9月以来回购活动加速上升,而在政策助力下A股回购金额有望继续快速增长。

兴业研究认为,若以上市公司自有资金回购,或将贡献超3万亿元的潜在资金。当前,A股上市公司自有现金充沛。根据统计:A股上市公司现金及等价物占资产比重平均值达15%,远高于美股上市公司的5.8%。政策松绑之后,鼓励现金较多的公司主动回购,是形成持续回购的可行路径。

据兴业研究分析,截至2018年中报,全部A股现金及等价物总额达26.15万亿元。假设现金持有占比超过8%的公司将超出部分用于回购,共有2212家上市公司可进行回购,总金额达3.49万亿元。若现金占比高的公司进行回购,3.49万亿元的回购金额对于46万亿元总市值的A股提振效应明显。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