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资产首次“晒家底”:总额454.5万亿 国有金融企业资产

2018-10-30 04:46:41
来源: 时代周报
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是增强国有企业抗风险能力的前提之一。专项报告显示,国有资产实现了保值增值,“家底”进一步丰实壮大。

时代周报记者 陈泽秀 发自广州

国有资产报告制度实行后,我国国有资产的“家底”终于首次亮相了。

10月24日,国务院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了《国务院关于2017年度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综合报告》(下称“综合报告”)。

综合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国有企业(不含金融企业)资产总额183.5万亿元,国有资本及权益总额50.3万亿元;国有金融企业资产总额241万亿元,负债总额217.3万亿元,形成国有资产16.2万亿元;全国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总额30万亿元,净资产20.5万亿元。上述三项合计后,国有资产总额为454.5万亿元,国有净资产87万亿元。

与上述三类国有资产不同,本次报告中,国有自然资源资产并未以“价格”的形式计算。综合报告显示,2017年,全国国有土地面积5.05亿公顷,内水和领海面积38万平方公里,天然气剩余技术可采储量5.5万亿立方米。

“尽管其所报告内容还存在有进一步扩充完善的空间,但不可否认,这是国资监管制度的重大创新,也是国资监管改革的突出亮点。”中国企业联合会研究部研究员刘兴国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通过这一次国资管理情况报告,国务院向全国人民交代清楚了所有类型国有资产的存量,以及国家拥有权益的净资产量,对家底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不再是一本糊涂账。

金融国有资产的“家底”

除了书面的综合报告,作为此次国有资产报告的重点,金融企业国有资产还以专项报告的形式提请审议,更详细地展示了金融企业国有资产的基本情况、取得的成效以及下一步的工作思路。

专项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国有金融企业资产总额241万亿元,负债总额217.3万亿元,形成国有资产16.2万亿元。这些资产目前主要分布在财政部管理的中央国有金融企业、金融管理部门管理的金融基础设施类机构、中央企业集团(非金融)管理的下属各级金融子公司,以及地方金融企业。

从行业布局看,银行业金融机构占比最大。截至2017年,中央层面,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国有资产分别占84.8%、65.3%;证券业分别占0.6%、1.8%;保险业分别占3.7%、3.2%。

财政部部长刘昆在作专项报告时表示,下一步,要合理调整国有金融资本在银行、保险、证券等行业的比重,推动国有金融资本向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重要基础设施和重点金融机构集中。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对时代周报记者分析,银行提供的融资主要有利于有资产可抵押的传统企业,而适当提高国有资本在证券、保险等行业的比重,可以提高直接融资的比重,促进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降低融资成本。“一个繁荣的资本市场是推动实力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杨德龙说道。

在国有企业(不含金融企业)资产方面,2017年,中央国有企业资产总额76.2万亿元,负债总额51.9万亿元,国有资本及权益总额16.2万亿元,资产负债率68.1%;地方国有企业资产总额107.3万亿元,负债总额66.6万亿元,国有资本及权益总额34.1万亿元,资产负债率62%。

刘兴国表示,中央企业的资产负债水平虽然总体上可控,但稍显偏高,而且明显高于地方国有企业,需进一步落实去杠杆任务,严控盲目依赖信贷进行规模扩张,进而实质性降低中央企业资产负债率,确保中央企业的经营安全。

“未来中央企业应坚持创新驱动战略,坚持走高质量发展道路,更多通过股权融资等直接融资方式来筹措发展资金,确保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实现企业效益提升与高质量发展。”刘兴国建议。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报告中,国有自然资源资产并未以“价格”的形式计算。今年6月底,海南省三亚市公布的国有资产调研报告指出,资源性国有资产多以实物资产计量,缺乏健全的评估办法和评价标准。

金融国资出资人职责尚未统一

此前,国有资产报告的主要内容仅限于国资委监管的企业国有资产情况,并没有完全覆盖其他国有资产,特别是金融企业国有资产、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国有自然资源等尚未列入制度化的报告范畴。

为了摸清国有资产家底,去年12月,中共中央印发了《关于建立国务院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制度的意见》,要求国务院每年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

为了做好本次审议工作,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全国人大财经委走访了部分驻京中央金融企业,并赴上海、江苏、宁夏、深圳等地,通过召开座谈会、实地调研等方式,起草形成了《关于金融企业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调研报告》。

上述调研报告也于近日发布,该报告肯定了近年来我国金融改革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金融企业国有资产规模不断扩大,资产布局有序调整,资产管理逐步规范,国有金融企业进一步做强做优做大。”调研报告如是表述。

但是金融企业国有资产面临的问题也不少。调研报告指出,当前金融企业国有资产管理还面临和存在着布局不优、职责分散、权责不明、机制不科学、经营收益预算管理不规范和法制建设滞后等问题,需要进一步推进金融企业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机制改革。

比如,在落实和完善国有金融资本出资人制度方面,调研报告认为,履行国有金融资本出资人职责的机构尚未统一,存在机构较多、管理较乱的现象。

在中央层面,除财政部、国务院授权的汇金公司作为国有金融资本的主要出资人代表之外,部分部门所办金融企业或者机构,由行业监管部门作为出资人,还存在管办不分的问题。

从地方层面看,地方金融国有资产监管职责分散在财政、国资、金融办等部门和单位,以及控股集团、平台公司等,监管交叉、监管空白同时存在,而且不同监管主体的要求、标准不一致,加重了企业的遵从负担。

调研报告建议,区分国有金融机构的不同性质,分类施策,总结国有金融资本授权经营的经验,完善授权经营机制,明晰委托代理关系,形成科学规范的国有金融资本管理架构。

事实上,相关的改革正在稳步进行中。今年6月,党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完善国有金融资本管理的指导意见》,明确国务院授权财政部履行国有金融资本出资人职责。地方政府授权地方财政部门履行地方国有金融资本出资人职责。

做好风险防范

当前金融风险形势仍较严峻,在不良率控制、不良资产管理、杠杆率控制、信贷理财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风险隐患。“摸清家底”之后,面对241万亿元的金融国资,如何才能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从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的调研情况看,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从2017年末的1.74%上升至2018年二季度的1.86%,主要是实行严格监管后部分地方农村商业银行不良率的大幅上升。“应当高度重视部分地方农商行等局部金融风险,做好风险防范和处置工作,防止演化成系统性金融风险。”调研报告中如此建议。

当前的股权质押风险也值得关注。杨德龙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今年以来,资本市场长期低迷,市值大幅缩水,对开展股权抵押融资业务的金融企业可能带来风险。“目前险资、地方国资等出手化解股权质押风险,暂时避免了雷区的爆发,但从长远来看,扩大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股权质押的问题。”此外,杨德龙建议,在金融去杠杆方向不变的情况下,要根据实际情况有节奏地去杠杆,不能过快,更不能一刀切。

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是增强国有企业抗风险能力的前提之一。专项报告显示,国有资产实现了保值增值,“家底”进一步丰实壮大。2017年,扣除客观因素后,中央国有金融企业平均保值增值率为110.8%,较好实现了保值增值目标。

但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谢经荣在审议中指出,目前金融国企有以保值为借口、减少服务的倾向,更有甚者以金融资产保值增值的名义抽贷惜贷,对经济造成负面影响。调研报告建议,健全国有金融资本绩效分类评价体系,促进金融机构落实好服务实体经济等主体责任。

根据安排,此次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后,国务院要将审议意见分解细化到相关部门研究处理和整改,并在6个月内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研究处理情况以及存在问题整改和问责情况。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