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发掘“互联网+公益”的价值

2018-09-18 03:20:37
来源: 时代周报

杨国英

我国自2008年起进入互联网公益元年,迄今已逾十年时间。一个耐人寻味的话题是,互联网之于公益的真正价值,究竟在哪里?

不可否认的是,参照发达国家的公益文化和水平,以及近些年来国内的公益实践,我国公益事业仍处在它的上升期,而互联网实际上首先让这种上升更加显性化—近日,来自阿里巴巴的数据显示,全国范围内,在支付宝等阿里生态体系中累计完成的公益捐款的笔数已经高达25.4亿笔。

移动互联网与公益,必然相生相伴。显然,对于格外依赖精神传播的公益事业来说,移动互联网的传播力天然是一块极好的基石,而互联网时代“长尾效应”的凸显,也更加契合公益以往固有的小众性质。

事实上,正如移动互联网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乃至颠覆了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互联网也在持续打破公益的诸多局限。

直观地看,移动互联网给公益带来的改变,就公益参与者而言,是参与公益的方式在变,直接效果则是更加积极的公益体验和更加广泛的参与度。移动互联网既能推举出现象级的公益产品,也能造就一些小众但不乏热诚参与者的公益项目,本质上,这源于移动互联网对“用户(公益参与者)思维”的深刻理解,其最为突出的一个表现是,大家参与公益的形式,已经由传统的金钱、物质投入转向行动等更富变化和参与感的形式—大量捐赠可以不只是“真金白银”的捐赠,而是通过参与者各种形式的“身体力行”完成。

更深一层,公益的模式其实也在变,而背后则是商业和公益、商业和社会福祉空前的紧密、交融。移动互联网时代,商业或市场化模式推动公益的力量变得空前强大,而且富有前瞻性、引领性的意义,这种力量,用在解决低碳环保等尖锐而现实的重大命题上不仅恰如其分,从长远来看也具有难以估量的社会价值。

众所周知,国际社会确立的碳排放权的交易,是商业杠杆撬动环保事业的一个典型,在国内,这种模式不仅在乘用车行业燃料消耗值与新能源的“双积分”政策中得到延伸,在互联网公益领域的作用也同样举足轻重。蚂蚁森林作为全球最大的碳账户平台,已上线18个低碳场景,而在国际上,谷歌也有类似项目尝试通过游戏场景推广低碳生活……

显而易见的是,互联网公益借助商业的场景和逻辑,其突出的优势在于可以让公益覆盖公众生活的方方面面,因而更加接近公益事业一直以来倡导的全民参与、积少成多的理想图景。

可以预见,作为史上最具主动性的高频次全民参与,互联网公益将持续凸显出它的不可替代性。事实上,新的公益模式不仅有助于解决各类公益场景所聚焦的重大现实问题,在此之外,公益资产作为大数据时代的一枚个人标签,对构建信用社会有着特殊的意义。

本质上,任何一种事物的生命力,都在于持续创新,公益也是如此。从这个角度来看,互联网之于公益所具有的核心价值,不仅在于它已经融入社会的方方面面,更在于它是当今最能包容创新、激发创新的现实存在,而互联网借助公益,则可以实现从狭义的用户思维向广义的人本理念的升级。

(作者系财经专栏作家)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北京车展首日:车企大佬互相“串门”,雷军人气爆棚
浙商证券入主之际,国都证券逾4亿股股权挂牌出售!此前多位股东清仓式转让股权
守本固源老酒战略,锚定长期发展价值,舍得酒业一季度营收21.05亿元
丁世忠力挺,安踏在上海试水新店态,不赚钱也要开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