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中银:诺贝尔奖技术的商业化之路

2018-09-04 23:03:46
来源: 时代在线

获诺贝尔奖的绿色荧光蛋白(GFP)是怎么发明的?它又是如何植入鱼胚胎中用来标记产品的安全毒性的?能检测安全毒性的发光鱼胚胎又是如何商用化,来力促全球产品安全升级的?

2018年9月2日,一场主题为“运用诺贝尔奖技术,提升全球产品安全”的高峰论坛在香港科学园水中银总部成功召开。诺贝尔化学奖得主马丁•查尔菲教授亲临现场,与香港城市大学郑淑娴教授、水中银创始团队等一起为大家分享了这项诺贝尔奖技术的应用以及商业化之路,吸引了国内外政商界的广泛关注。

1.jpg

(水中银高峰论坛开幕仪式合影)

参观实验室  高度认可水中银的科技应用 

2008年,因在绿色荧光蛋白(GFP)方面的研发贡献,美国科学家马丁•查尔菲与下村修、钱永健三人共获诺贝尔奖。如今,作为生物科学的重要标签工具,绿色荧光蛋白的发明已被广泛应用于多项领域,对于提升科技应用造福人类意义重大。

作为这项科技应用的代表之一,水中银将该项获诺贝尔奖的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用于鱼胚胎毒性测试技术,并在超过15年的生物科技研究积累中,将这一世界领先的技术商用化,欲实现“智慧测试、安心选择、美好世界”的愿景。

也由此获得了包括“第43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展全球至高荣誉大奖”,“2015年达沃斯创新先锋”,“香港工商业科技成就奖”等多个国际性和区域大奖,并被香港政府评为“过去十年科技示范项目”、“香港之光”等。

如今,水中银已获得超过十家国际知名投资机构的大力支持,并在2018年成为普华永道(PwC) 首家战略投资的“生物科技+互联网平台”公司,并与中国检验认证集团(CCIC)达成战略联盟。

作为此番赴华交流的首站,马丁教授特地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飞赴水中银总部,与香港城市大学郭位校长、广东毒理学会杨杏芬教授等一行人参观了水中银的实验室,这也是亚太地区唯一一家鱼胚胎毒性测试并获ISO 17025 认证的检测实验室,该认证获100多个国家和经济体认可。

在参观过程中,马丁教授高度认可了水中银世界领先的技术与商业模式,并表示,自己的发明能够借水中银之手应用社会,造福人类,是件很值得欣慰和骄傲的事。

2.jpg

3.jpg

(香港城市大学郭位校长、诺贝尔化学奖得主马丁教授、广东毒理学会杨杏芬教授等一行人参观了水中银的实验室。)

分享科研经验 基础研究必不可少

在论坛开幕式上,水中银控股公司董事总经理兼首席执行官杜伟樑先生表示,这次论坛举例说明了大学、研究所、政府与及行业如何就全球产品安全及保障大众健康等重要议题达成合作共识,透过专业知识交流发挥相互影响,造福世界。同时,亦印证了技术专长与社会责任的结合,形成新的商业模式,让科研成果得以转化并应用于社会上。

回顾过去多年于生物技术研究及开发过程中的点滴,杜伟樑先生认为把崭新科研理念转化成可拓展的业务绝非易事,尤幸一路走来得到香港科学园大力支持,透过提供科研建设及专业技术支援加速业务发展的步伐,并陆续引来十多家机构投资者的青睐,共同创造更大的价值。现时,水中银已为全球100多家检测机构、政府、研究所、护肤化妆品企业与及餐饮品牌提供咨询服务,期盼于不久将来把技术立项成区域及国际安全标准。

都说科技改变生活,但持之以恒对基础科学的研究却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环。而这需要更全身心的投入。达尔文就曾说:我之所以能在科学上成功,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对科学的热爱,坚持长期探索。

作为本次高峰论坛的重头戏,坚持研究的诺贝尔奖得主马丁教授也分享了绿色荧光蛋白技术的发明与应用。从1962年日本科学家下村修从一种水母身上分离出绿色荧光蛋白(GFP),到1992年后,马丁•查尔菲教授成功实现GFP基因在高等动植物细胞中的高效表达,再到美国华裔科学家钱永健通过改造GFP基因,丰富荧光蛋白,再到2008年三人一并获得诺贝尔化学奖,他表示,虽然科研中的很多发现带有偶然性,但基础研究必不可少。

谈及获奖经历,马丁教授表示最终获奖是意外惊喜,但这并非科学研究的终点,科学的进步是个累积的过程。

对此,转基因鲭鳉鱼发明人香港城市大学著名教授郑淑娴也颇有同感。

谈及如何应用GFP的发明成果,与鱼胚胎结合,用来检测对生物产生不良影响的类雌激素?郑淑娴教授在会上也分享了在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她和陈雪平博士,即水中银联合创办人及首席技术官,将该技术应用于鱼胚胎检测类雌激素的研究历程。

事实上,随着癌症发生率的不断上升,以及人类生育力的显著下降,全球对内分泌干扰物污染的关注越来越大。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和美国环保局表示:“类雌激素”已成为继“温室效应全球变暖”和“臭氧层破坏”之后严重威胁人类、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人源性灾害。

郑教授表示,鉴于类雌激素给环境和人类带来的不良影响,选用具有速度快、简单、灵敏度高、非常经济、可适用于淡水和海水的鲭鳉鱼作为模式生物,成功将该绿色荧光蛋白基因植入到其基因组中,并通过对荧光信号强度的计算对雌激素或雌激素类物质的浓度进行量化,从而有效检测出产品中所含类雌激素。目前鲭鳉鱼已被国际生命科学学会(ILSI)的健康和环境科学研究所(HESI)采纳为胚胎毒性的模式生物。而她的发明也获得了国内外的广泛认可,为致力于提升人们的美好生活贡献一份力量。

开启商业化  为实现美好世界努力

复杂的前沿科技,看似距离我们遥远,却拥有改变人类命运的潜力。如果能与商业化结合走下神坛,科技造福社会就不再只是口号。

无论是绿色荧光蛋白(GFP)技术,还有转基因鱼胚胎检测技术,虽然极大地推动科研的进步,但在科技研发商业化的路上,却还有个过程。

随着生活条件的提升,人们对产品安全的需求也日益重视,作为这项科技商用化的代表,水中银将科研技术与提升人们安全需求、造福社会紧密结合起来,欲开启一条全新的发展通道。此次高峰论坛上,水中银联合创始人兼首席商务官陈子翔先生分享了创始团队如何将这项应用了诺贝尔奖的技术商业化,欲实现“智慧测试、安心选择、美好世界”的愿景。

如今,水中银以国际领先的生物技术为核心,已为超过全球100家机构提供“从品质到品牌提升”的战略升级服务,其中包括政府部门,大型国际护肤化妆,食品,保健品集团,餐饮集团,科研机构,NGO等。相关技术在这些集团与政府的支持下正在发展成团体、区域、国家与国际标准,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与应用。

谈及商业化中最难的部分,陈子翔表示让更多人了解和知道这项生物科技是当务之急。为此,公司顺应行业与消费者需求的大趋势,于2017年成立了“小鱼亲测”——全球首个应用“生物科技+大数据”的消费品安全信息平台,通过全球首创的生物测试Testing 2.0技术为市面上的消费品把关,在为消费者提供生活购物讯息的同时,也让消费者更放心选购日常用品,为消费者与行业打造一个产品安全的入口与平台。

致力于不断提升产品品质的行业代表无限极也表示:“产品的安全质量,是这个品牌与企业的生命线。一个企业要做大做好做强,产品品质就是地基,地基一定打得非常牢固,大厦才能屹立不倒。如今我们看到并验证了水中银技术的领先性与可靠性,就应该主动拥抱,努力做得比法规基本要求的理化指标更多更好,从原材料把关,配方研发,产品日常质控等全方面地应用水中银的技术,为消费者提供“品质卓越”的产品。”基于此,论坛现场,无限极还与水中银携手共建生物安全评估合作平台,开启合作新时代。

4.jpg5.jpg

(无限极还与水中银携手共建生物安全评估合作平台)

作为创新科技的代表,水中银未来的发展也被各方寄予厚望。高峰论坛最后,香港科学园行政总裁黄克强表示,水中银作为中国“官产学研”的经典案例,应用科研技术助力企业建设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为社会带来巨大贡献,并期待水中银能在未来做出更大的贡献。

6.jpg

【人物简介】

马丁•查尔菲教授(Prof.Martin Chafie)

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哥伦比亚大学生物科学系教授

现任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哥伦比亚大学生物科学前任主席,于2008年与Osamu Shimomura和Roger Y. Tsion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他将源自于水母Aequorea victoria中的绿色荧光蛋白(GFP)作为一种生物标记,在特定细胞或组织中表现,以观察内部的反应作用。Martin出生于芝加哥的伊利诺伊州,在哈佛大学修读了学士学位,并跟着Robert Perlma完成了博士学位(生理学),其后在英国剑桥的MRC分子生物学实验室与Sydney Brenner进行博士后研究。他与1982年加入哥伦比亚大学担任助理教授。他从分子、基因和生理学方面来研究不同类型的神经细胞如何获得和保持其独特的特征以及感觉细胞如何对机械信号做出反应。

他同时担任美国国家科学院人权委员会主席,并且是美国艺术与科学院、美国科学促进会和英国皇家化学学会(Hon.)的院士。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新股第一研报|出门问问:AIGC第一股,AI领域市占率仅0.3%
京东安联财险股权更迭:安联保险拟转让53%股权给子公司,京东持股上升
北京半马调查结果公布,特步就报名失误道歉
疯狂小杨哥不想当网红?减少直播带货场次,首部短剧开拍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