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显微镜”助推大湾区科创 广东大科学装置数量仅次北

2018-09-04 03:14:16
来源: 时代周报
8月23日,被誉为“超级显微镜”的中国散裂中子源在东莞通过验收,正式投入运行。这意味着从此发出的中子束,有了东莞印记。

时代周报记者 潘展虹 发自广州

8月23日,被誉为“超级显微镜”的中国散裂中子源在东莞通过验收,正式投入运行。这意味着从此发出的中子束,有了东莞印记。

不仅是中国散裂中子源,近年来还有深圳大亚湾中微子实验站、江门中微子实验站、强流重离子加速器等一批国家重大科学装置落户广东,广东成为仅次于北京的全国大科学装置布局最多的省份,由此带来了巨大的人才集聚、技术溢出等效应。去年,广东科技综合实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实现新突破,区域创新能力首次超过江苏跃居全国首位。

8月24日,国家发改委高技术司巡视员伍浩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要着力打造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三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围绕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核心科技园,形成世界级科学研究中心,推动广东及全国前沿领域的基础研究和高新技术开发研究的发展。”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回复时代周报记者表示,中科院已和广东联合成立领导小组,共同推动国家大科学中心建设。

“能对接科技创新资源,吸聚高端人才,助推产业转型升级。”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学系教授林江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散裂中子源是东莞承接的极具分量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可在短时间内带来大批顶尖科研人员,嫁接全国乃至全球的科技资源,为本地关联技术和产业布局和合作,为东莞及广东科技创新产生连带效应。

根据《广东省推进基础设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方案》,到2020年广东将投资约640亿元,建设中微子二期实验室(江门)、中国科学院(惠州)加速器驱动嬗变系统装置和强流重离子加速器装置等项目18项。

国之重器填补空白

谁也不曾想过,以“世界工厂”闻名的制造中心东莞能建成一座“国之重器”。

散裂中子源是物质材料微观结构的理想探针。核心技术在于中子探测器。通过散裂中子源生产的中子束打到DNA、结晶材料、聚合物等物质上,测量其散射轨迹、能量、动量变化,从而反推其结构。

中子不易得到,自然界中子仅能维持15分钟。散裂中子源就如“中子工厂”,可源源不断生产中子。但装置庞大、部件繁多且复杂、造价高等原因,此前只有英国、美国、日本拥有散裂中子源,核心技术自然也被其掌握。

中国散裂中子源就是为了改变核心技术被“卡脖子”的局面。项目自2011年9月动工,总投资约23亿元,建设内容包括一台直线加速器、一台快循环同步加速器、一个靶站,以及一期三台供中子散射实验用的中子谱仪。整个工期耗时六年半,直到今年3月才进入试运行阶段。

而衡量其成功与否的标准就在于用户的科技成果和对满足国家战略需求的贡献。试运行期间,散裂中子源首期三台谱仪已完成10个用户单位16个研究组的21个样品实验,取得首批重要科学成果。这些实验均针对国家重点发展领域,如锂离子电池材料、稀土磁性、新型高温超导等。

8月23日,国家验收委员会专家认为,散裂中子源各项指标均达到或优于批复的验收指标,显著提升中国在磁铁、电源、探测器及电子学等领域相关产业的技术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在强流质子加速器和中子散射领域实现重大跨越。接下来,其将正式投入运行,成为全球第四个散裂中子源。

“对探索前沿科学、攻克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具有重要意义。”中国散裂中子源工程总指挥、工程经理陈和生接受采访时介绍,其填补了国内脉冲中子源及应用领域的空白,为物质科学、生命科学、资源环境、新能源等诸多领域的基础研究和高新技术开发提供强有力的研究平台。

大科学装置数量仅次北京

散裂中子源通过验收,为广东大科学装置的成绩单添上了靓丽一笔。

近年,广东大科学装置下了不少“苦功”,努力填补国内科技领域的空白。例如,2012年3月深圳大亚湾中微子实验站宣布发现第三种中微子振荡模式,并精确测量到其振荡概率。韩国科学家的发现比其迟了25天。

在坚持自主创新、推动创新驱动发展上,广东尝到了甜头,连同中国科学院等科研机构,已布局多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例如,经科技部批准建立的六个国家超级计算中心就有两个在广东,分别位于广州、深圳。广州中心围绕“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承担高性能计算、海量数据处理、信息管理服务;深圳中心配置国内首台过千万亿次的超级计算机系统“曙光6000”,承担大规模科学计算和工程计算任务,并提供云计算服务。

还有不少在建项目,如江门中微子实验计划在2019年底建成。2016年批准立项的加速器驱动嬗变研究装置和强流重离子加速器装置落户惠州,即将进入设计建造阶段。中山大学牵头的“天琴计划”、深圳参与的“未来网络实验设施”等都被纳入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

如今,广东成为全国布局大科学装置最多的省份之一,数量仅次于北京。

助推大湾区科创建设

大科学装置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在国外已有成功例子。

英国牛津郡本是生产小麦、燕麦为主的传统农业郡。在1985年散裂中子源落户之后,顶尖科研人才和国际投资随散裂中子源而来,带动计算机、生物科技等成为当地主导产业和发展驱动力,成为欧洲重要科技创新中心。日本散裂中子源则推动筑波科学城崛起,聚集40%国家级研究所和2万多名顶尖科研人才,成为日本科学中心、知识中心和人才聚集地。

这也是广东布局大科学装置的用心,围绕这些装置建成科学与技术中心,发挥辐射、示范、引领及推动作用,成为重要的人才培养基地。去年国家科学奖励大会上,广东获得38项奖项,其中28项是科技进步奖,10项是技术发明奖。

“大科学装置获得重大国际影响的科学成果,在科学与技术上缩小与国外的差距。”中国科学院院士、高能物理所所长王贻芳表示,从学习到自主研制,可实现并驾齐驱甚至是一定程度的领先,这是大科学装置建设成果,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差距。“技术原创不多,规模只有发达国家的十分之一,重大科学成果不太多,整体而言,我国大科学装置还处于追赶阶段。”

去年7月签署的《深化粤港澳合作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首次提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这是继北京、上海后的第三个科技创新中心。一年后,国家发改委再次提到要着力打造大湾区科技创新中心。

广东各地也正积极推动科技创新发展。东莞将以散裂中子源项目为核心规划建设约20平方公里的中子科学城,引进国家级乃至世界级重大科学装置和实验室,以及一批项目研究所及研究型大学分部,搭建和运营国家实验室群。“重点开展人工智能材料、先进制造材料、生命材料和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等相关研究,拟设立5–7个研究部和成果转移转化平台等10个左右交叉平台。”东莞科技局向时代周报记者回复,将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和相关产业集群发展,着力打造以科技产业为主的创新生态。

“大科学工程的设备和材料近80%均立足国内自主研发、生产,需要攻克许多关键技术难题,将带动广东多个领域的高技术发展。”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介绍,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等将以实验落地为契机,与中山大学、深圳大学等多所本地高校共建联合实验室和联合学院,引领相关学科发展。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北京车展首日:车企大佬互相“串门”,雷军人气爆棚
浙商证券入主之际,国都证券逾4亿股股权挂牌出售!此前多位股东清仓式转让股权
支付服务持续优化,广州市重点商户境外银行卡受理覆盖率已达93%
守本固源老酒战略,锚定长期发展价值,舍得酒业一季度营收21.05亿元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