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合作迎来最佳窗口期

2018-05-15 02:49:46
来源: 时代周报
“应当有文化自信,粤港澳大湾区有望成为世界最大的湾区经济体,以及世界最大的湾区文化综合体。” 北京大学中国城市设计研究中心主任陈可石在论坛上说道。

时代周报记者 谢洋 发自深圳

本届文博会上,首届“内地与港澳文化产业合作论坛暨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合作论坛”从产业、文化、政策等多个维度,提供了大湾区文化产业未来发展的种种可能性。在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即将落地之际,三地之间的文化产业合作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这是文博会历史上第一次举办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合作论坛,吸引粤港澳三地近千人参加,仅香港的代表就超过100人。

“近年来香港出现过一些不和谐的现象,我作为立法议员最大的体会是,这些现象其实跟经济发展没有太大的关系,而是跟社会文化底蕴和理念相关,所以从长远来看,归根结底还是要解决文化发展的问题。”论坛上,香港立法会议员马逢国对未来大湾区的文化产业合作抱有很高的期望。

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司司长赵雯则在论坛上提出,要建立常态化的沟通联络机制,拓展并深化内地与港澳文化产业交流合作。要搭建有效的交流合作平台,支持文化企业进行项目合作,支持各类机构在理论研究、人才交流与培训等领域开展合作,同时要落地一批实质性的合作项目。“应当有文化自信,粤港澳大湾区有望成为世界最大的湾区经济体,以及世界最大的湾区文化综合体。” 北京大学中国城市设计研究中心主任陈可石在论坛上说道。

破除文化交融障碍

香港凭借其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开放度,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中极具活力和实验性的阵地,而香港的文化产业和文化输出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回顾香港电影的黄金年代,娱乐和艺术领域对内地文化的冲击和融合,都是文化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粤港澳大湾区的文化产业合作论坛上,来自香港的声音格外引人关注。

马逢国直言,目前香港文化产业存在许多不足,与内地的合作依然不够顺畅。“一方面可能是历史和制度遗留的问题,二三十年前,出于保护内地文化产业等因素的考虑,在政策上会设定一些限制,但是,如今保护已经没有存在的必要。另外,香港本地的部分年轻人其实也没有来到内地参与竞争的信心。”马逢国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

近年来,香港本土的艺术活动品牌影响力不断增强。软件日渐完善的同时,硬件设施却不能及时跟进,空间的容纳度不足始终制约香港文化产业发展。据马逢国介绍,近三年来,香港的文化艺术产业蓬勃生长,表演艺术项目超过4000个,视觉艺术展览活动和电影艺术展览达到1000多场。“艺术场地是香港文化产业发展的重大限制,一年19000个艺术展演的项目申请,可能只有4000个可以通过。”马逢国说,目前香港23个文化演出场地的利用率几乎高达100%,虽然政府一直在做艺术空间的优化和新建,但是这个过程是漫长的,而整个大湾区至少有66个主要的艺术场地,加强合作可以更好地解决市场供需之间的矛盾。

审查机制、通关签证等软连接的障碍也是香港文化产业发展需要面对的问题。

“审查制度是必要的,但在文化同宗同源的大湾区内,是否能出现更宽松的政策,减少审查过程的环节呢?内地文化艺术团体来香港做商业巡演时,总是受困于签注,我也经常收到求助。这方面,香港有非常严的管制,内地中介机构则有繁复的流程,这些都是不利于两地交流的。”马逢国希望出现更为宽松的政策平台,更好地促进两地合作。

对于粤港澳大湾区的文化合作,马逢国建议,应该搭建香港和内地民间的交流平台,培养更优质的中介投资机构,为香港的演艺家、艺术团体到内地发展搭建桥梁。另一方面,可以考虑通过民间组织和官方的合作,彼此借力建立有关文化场所、团体、资源、活动和需求的信息平台。

在马相国看来,大湾区建设虽然带来了机遇,但随着各个地区开展的激烈竞争,香港的优先权并不会持续太久,“关键还是看这五年的窗口期,香港如何把握”。

世界最大湾区文化综合体

坐拥7000万人口,2017年GDP总额突破10万亿元人民币的粤港澳大湾区,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完善的产业链条和广阔的消费市场。

大湾区中,广州和深圳在数字文化、创意设计、文化旅游等产业领域具有明显的优势,而港澳地区则拥有开放的经济体系、高端的创意人才以及勃发的国际金融市场,在文化产业发展方面,双方能更好地形成两地互补。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民政事务局局长刘江华表示,随着交通要素的完善,两地之间的交往更加便利,香港政府已经预留了未来五年的基金,大力支持香港艺团到大湾区的城市演出和进行文化交流。同时,香港也在积极与大湾区各文化场地沟通合作,争取将香港艺术创意的文化节目推广到内地,让更多的香港艺团能参与进来。

澳门学者、历史学博士邢荣发认为,澳门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功能定位,首先是用好澳门的旅游产业优势,以建设世界旅游休闲中心。“澳门有着长期和葡语国家交往的良好关系,因此,我们建议推动湾区影视业界携手合作,通过澳门中西荟萃的文创桥梁作用,发挥澳门作为中葡双语人才培训基地和文化合作交流基地的优势,在澳门发展影视拍摄和后期制作基地。配合内地与葡语国家影视交易合作,培育澳门影视制作的产业链。同时支持粤澳出版业合作,运用两地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开放文化产品,充分发挥澳门在‘一带一路’和粤港澳大湾区中的区位优势,打造澳门出版平台,依托内地、辐射海外,尤其是葡语国家。”

从更深层的意义上讲,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合作指向的是民族的文化自信心。

北京大学中国城市设计研究中心主任陈可石表示,文化自信应该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建设的灵魂。“实现粤港澳大湾区成为世界最大湾区文化综合体的前提是文化自信”,在文化产业合作平台的打造中,要用植根于血脉中的文化去创造属于自己民族的杰作。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从豪车专属到国产电车标配,后轮转向真的让转弯更简单了吗?
因3亿欠款,凯撒旅业起诉前大股东海航,青岛国资入主后加速扩张
东北证券去年自营业务收入大增超2倍,沪深交易所首发保荐项目连续两年挂零
三六零2023年报:经营性现金流同比提升65.84%,近两年复合增速达136.26%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