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户籍改革推行三年,无形壁垒打破了吗?

2018-04-17 02:14:54
来源: 时代周报
在目前分税制的财政体制下,仍由地方政府来主导户籍制度改革,出于维护本地利益的需要,改革在一定程度上会打折扣。

夏之雨

“新户籍改革推行三年,无形壁垒打破了吗?”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管理研究院等近日联合发布《社会体制蓝皮书:中国社会体制改革报告NO.6(2018)》指出,户籍改革涉及整个国家政策体系的调整和国家不同部门之间的联动,地方政府的能力很难达到。在目前分税制的财政体制下,仍由地方政府来主导户籍制度改革,出于维护本地利益的需要,改革在一定程度上会打折扣。

众所周知,户籍管理制度本身的改革并不复杂,核心的问题一是许多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政策与户籍挂钩,而且形成的时间久,涉及的领域多,协调的难度大,二是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城市之间的差别较大,需要合理引导。只要中国城乡、区域之间发展严重不平衡的格局无法根本改观,中国的户籍改革就不可能一蹴而就。以此种维度观察,新一轮户籍改革无疑是持一种渐进的思路。2014年7月24日,国务院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随后全国31个省区市出台地方版户改方案。认真梳理一下不难发现,新一轮户籍改革的最大亮点无非两个:建立居住证制度在全国成为“标配”;多地放宽了户口迁移条件。

毫无疑问,实现人口的自由迁徙是户籍改革的终极目标。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制约,在制度变革的过程中又必须作出一些过渡性安排。居住证制度扮演的就是这样的角色。这个角色的出现,象征着中国告别了暂住证时代。从“暂住”到“居住”,虽仅有一字之差,却有着质的不同。暂住证的功能主要是便于对非常住人口进行管理,不附带任何福利,而免费接受义务教育等福利已附着于居住证上。这种质的区别既反映了社会治理思路的变化,也表示中国朝着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迈出了重要一步。

新户籍改革推行三年,居住证制度发挥了多少预期效应?对于一个要在城市栖息的人来说,是叫居住证还是叫暂住证似乎是个无感的问题,重要的是他在申领居住证时是否方便,居住证上到底附着了多少好看又好用的福利,从申领居住证到最后落户是否总是高不可攀。限于经济发展条件的不同,各地居住证制度有着不小的差异,因此这些问题很难一概而论,但也不必讳言,许多城市的居住证含金量明显不够,蓝皮书指出的“无形壁垒”的存在应该是一个事实。

从具备城乡差别的户口簿到城乡统一的居住证,公众根据个人意愿自由迁徙的障碍越来越少了,但在“后户口簿时代”,政府需要给拥有居住证的人们提供无差等的基本公共服务,对地方政府来说,这种服务不仅是“量”的增加,更是“质”的改变,无疑是一个重大挑战。基于这一认识,在目前分税制的财政体制下,蓝皮书提出的地方政府主导户籍制度改革难免会打折扣是一个客观的分析。

但是看到这一点也不必悲观,因为形势比人强,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深度变迁,户籍改革的许多障碍很可能会在无形之中烟消云散。

从昔日的研究生才可以落户到郑州的中专生即可落户,中国一些大城市的落户条件目前已几乎没有门槛。各地为什么要竞相引进人才?道理十分简单,这几座城市,基础设施、经济发展水平都相差不大,如果继续维持较高的户籍壁垒,人为关住人口流动的大门,你之所失正是他人之所得,此消彼长,一定会给城市的发展带来非常不利的影响,而越是在老龄化社会,这种影响就会愈加显著。因为城市发展在于人,城市活力也在于人,人似乎是城市的负担,其实更是城市的贡献者。显然,为吸引人口落户,各大城市的身段之所以如此谦卑,并不是行政官员主观意志的产物,而是形势逼人之下的一种被迫适应。

形势比人强,只要中国经济社会继续向前发展,户籍壁垒被彻底打破就不是一件遥遥无期的事情。

(作者系媒体评论员)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公募行业限薪传闻再起,今年已有超80名基金经理离职
稻香村、片仔癀、菜百,国货品牌亮相消博会,有老字号国货展位被年轻人围观
一季度经济数据有何特点:5.3%增速超预期,居民收入增长跑赢GDP
“广东尖货”出海,谁在幕后铺路?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