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珠海 阳江高新区如何做到1+1>2

2018-01-30 02:45:47
来源: 时代周报
“现在强调环境和高质量发展,我们要招进发展前景好、有技术含量的产业,从数量向质量转变。”阳江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谢彦举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时代周报记者 程洋 发自阳江

站在阳江高新区按照1:550比例设计的沙盘前,面北而立,沙盘的西南角是海陵湾,货轮往来其间,缓缓驶入阳江港,这一带是密集的港口工业园区。在沙盘的西北角和东北角,是一片有待开发的预留地,阳江高新区正在布局两个千亿级别产业基地。

“现在强调环境和高质量发展,我们要招进发展前景好、有技术含量的产业,从数量向质量转变。”阳江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谢彦举告诉时代周报记者。这是在新一轮产业共建背景下,阳江高新区确定的高端路线,集中发力高新技术产业,拒绝落后产能、过剩产能和技术含量低的产业转移。

发端于2005年,广东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珠三角产业转移计划,广东正走出一条跨区域合作、协调发展的产业共建新路子。

历经十多年的发展,阳江高新区见证了广东省产业转移的变迁。早在2008年,按照省委、省政府“双转移”工作部署,阳江市先后与广州市、珠海市共建产业转移园,如今园区面积已达到21.8平方公里。

广东省政府参事、 广东省委党校教授陈鸿宇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产业共建是产业转移实践中具有广东特色的、实际效果很好的一种探索和创新,是新时期全面促进产业转移和产业承接的可行路径。”

与珠海结对子

珠海与阳江,是在广东新一轮帮扶共建背景下结成的对子。

这是珠海对口帮扶阳江产业共建的第二轮, 140名珠海帮扶干部常驻阳江。珠海对口帮扶阳江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刘煜,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9名处级干部被派往阳江高新区,与第一轮5名处级干部的阵容相比,新一轮帮扶的力度更大。

据广东省2017年统计数据显示,8个对口帮扶指挥部共派出第二批工作人员417人,其中市级183人、县级234人;三年计划安排财政帮扶资金90.2亿元,目前已到位24.5亿元;新引进签约项目超过230个。

“我们珠海市的3年资金19.6个亿,一年到位,目前已经划拨了14个亿,用于支持阳江高新区核心片区的产业共建。”刘煜说。通过财政帮扶资金、国企筹资代建的创新模式,一年以来,珠海为阳江的高端不锈钢、风电装备制造业平整出了土地约8000亩。而作为珠海的国企,华发集团成为园区的开发、建设、投资主体,负责筹资50亿元,实施全过程的代建。

珠海帮扶阳江,重点突出“园区建设”和“产业招商”。

位于阳江高新区的阳江港,是国家一类对外开放口岸,利用优越的港口条件,港口工业园区划出了11.66平方公里,作为产业园区的核心区域。并新增开了一条高栏港到阳江港的集装箱航线,提高了阳江的货物运输能力。

“我们帮助阳江打造特色农产品,建设绿色生产基地,珠海利用自己紧邻港澳的便利条件及规范化农业生产的管理优势,将多个农产品生产基地升级成为了供港澳的农产品基地。” 珠海对口帮扶阳江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康洪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而精准招商是高新区的重点工作。瞄准阳江的高端不锈钢、风电装备制造业和食品加工这几个主导型产业,珠海指挥部成立了四个招商小组,通过“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开展精准招商。

康洪介绍说:“在开展招商工作之前,指挥部结合阳江的发展实际,与相关专业机构一起,进行了专业、深入的研究和谋划,对国内外可能来阳江投资的企业进行系统的摸底和对接,可以说我们是实施了一个系统的‘精准招商’。”

在2017年,高新区举办了两场较大规模招商会,签约项目63个,计划投资638亿元。 刘煜说:“一年以来,引进了37个亿元以上的工业项目,这些项目都已经动工了,投资额达到223.4亿元。”而之前定下的招商目标是20个亿元以上项目,这份成绩单的背后,是珠海方面的高度重视。

站在阳江港的码头,长222米、高20米,货量600吨的货轮“文竹海”停靠在岸边。从这里出发,途经香港,可以去往欧美和东南亚各地,深茂铁路线也直接联通园区。而在1991年,谢彦举初到阳江高新区,这里还是一片滩涂地。他说:“欢迎你明年再来,到时候会有更多新变化。”在他身后的工地上,推土机正举起高高的“手掌”。

优势互补实现共赢

从珠海到阳江,从珠三角到粤东西北,陈鸿宇认为,“产业的空间扩散转移是珠三角的工业化进入成熟期之后必然发生的客观趋势。2008年广东省顺应这一趋势,提出了‘双转移’战略,实际执行中取得了一定效果”。但当时转移到粤东西北的企业并不很多,他认为,产业转移能否成功,需要把握好转移时机和相应的基础设施等条件,除了当时国际金融危机导致全球经济下行,粤东西北地区的交通和园区基础设施落后,城镇化水平低,也是导致产业转移成本高企的主要因素。

2013年是珠三角产业转移的一个关键节点。这一年,广东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战略出台,在全省战略层面,狠抓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园区提质增效和中心城区扩容提质,进一步加快了产业转移的步伐。陈鸿宇说:“当时‘三大抓手’的重要举措,就是总结了我省产业转移的前一阶段经验,瞄准了工作中存在的短板做出的部署。”也是这一年,珠海从广州手里接过了帮扶阳江的接力棒。

康洪说:“珠海与阳江的对口帮扶和产业共建,让两市建立起了一个稳定的产业发展联合体,有利于两地产业的优化布局和更好地吸引各类外来投资。两地间的协同,完全可以发挥‘1+1>2’的效应,这是一种共赢。”

而产业共建是广东省在对口帮扶的过程中摸索出来的一条新路,其提法首次出现在2016年7月的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广东提出产业共建,推动同一产业、企业在珠三角和粤东西北整体布局、一体发展,形成同一水平、优势互补的分工合作格局。这是一种良性互动,通过区域协同发展来缩小地区间发展的不平衡。

在广东省政府印发的《实施珠三角规划纲要2017年重点工作任务》的通知中提到,要推进珠三角与粤东西北一体化发展。珠三角的产业转移不再是传统的落后产业的转移,而是区域一体化、优势互补的分工协作。

康洪认为,阳江为珠海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腹地,有利于珠海优势产业的对外转移和产业升级,有利于推动珠海产业向中高端发展;同时,也有利于阳江充分利用珠海紧邻港澳、外向性程度高、服务业相对发达的优势,更好地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更好地吸引各类优质发展要素,进一步加速阳江优势产业的提升和壮大。

“双转移”的对应面是“双提升”,珠三角以“双提升”即“提升产业竞争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重点,而粤东西北地区则以“双转移”即“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和“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为重点。

是否意味着珠海迈向高端,走向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而把低端落后的产能转移到阳江?面对时代周报记者的疑问,谢彦举说:“我们不是低端落后产业的转移,而是发挥珠海和阳江各自的区域优势,共建高端产业园。”

陈鸿宇表示,产业共建是一个很好的方式,它的出发点不是行政指令的“拉郎配”,而是企业根据市场需要作出的自主决策。他说:“要鼓励珠三角企业把总部、研发、财务等母体留在珠三角,把生产链条和配套产业延伸到粤东西北,通过产业共建把产业链‘甩出去’。至于到什么地点与什么对象去发展产业共建,企业自己会作出选择。”

一份《广东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产能行动计划(2016—2018年)》指出,推动珠三角地区产业梯度转移,促进全省产业合理布局。到2018年底,三年累计推动珠三角地区1600个项目转移落户粤东西北地区,省产业转移工业园完成工业增加值达到2800亿元。粤东西北地区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

“产业共建作为产业转移行之有效的基本手段,还要继续推进。但粤东西北制约产业共建的许多瓶颈尚待缓解,自2016年来,粤东西北增长幅度又重新落后于珠三角,与珠三角的差距还在进一步拉大,因此,通过产业共建来解决粤东西北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意义重大。” 陈鸿宇说道。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净利润破百亿的长安汽车,想以降本来突破盈利瓶颈
新股第一研报|出门问问:AIGC第一股,AI领域市占率仅0.3%
京东安联财险股权更迭:安联保险拟转让53%股权给子公司,京东持股上升
北京半马调查结果公布,特步就报名失误道歉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