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亿人的家庭医生:上门看病需签个性化服务

2018-01-16 02:21:41
来源: 时代周报
家庭医生团队的“标配”是由全科医生、全科护士和公卫医生组成。医生提供健康评估,护士提供护理评估,为签约居民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及家庭健康档案,进行动态管理。

时代周报记者 温迦南 发自广州、佛山

“已经探望了9户病人,还要再探望5户才完成今天的安排。”近来广东多变的天气,加快了家庭医生赵宜(化名)的脚步。由于天气忽冷忽热,不少长期病患的病情出现反复。赵宜每天上门的患者家,达到了15家左右。

去年年底,一则由新华社刊发的消息让家庭医生引发热议:消息称“我国超5亿人有了自己的家庭医生”。而根据国家卫计委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11月底,家庭医生的人群覆盖率超过35%,重点人群覆盖率超过65%。

以赵宜所在的广东省佛山市为例,截至2017年底,共有167万佛山户籍居民签订服务协议,户籍人口签约覆盖率达42.61%。全市公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均已经实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城市居民可以前往各镇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获得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尽管如此,佛山市卫计局的一名相关负责人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家庭医生在推广上已经取得一定进展,但如何避免只“签”不“履”尴尬,政府和医疗机构仍然任重道远。

接纳程度在提升

赵宜目前是佛山一家基层医院家庭医生小组的负责人,该家庭医生小组同时也是该医院家床科。

按照现有的家庭医生制度,针对不同年龄段、不同病种人群的健康教育和健康管理才是主要服务。一般家庭签约基础包后,家庭医生提供包括常见病和多发病的健康咨询、疾病诊疗、就医路径指导和转诊预约等服务。

按照规定,没签约家庭医生的居民一般最多只能开两个星期的药;签约家庭医生后,如果患者病情稳定,医生开的药量就能延长到一个月。如果居民行动不便的,服务站还会成立一个特殊的团队,提供家庭医生跟踪服务,进行个案管理。

“如果签约家庭中有一位成员有高血压,我们会对这个家庭作出标注,不仅为这个高血压患者进行治疗,更会动员整个家庭一起参与到患者的诊疗之中。”赵宜坦言,用药方面,家庭医生可能不如三甲大医院里的专科医生,但家庭医生更清楚患者的生活环境,会评估患者的起居环境并提出细致的建议。

成为家庭医生五年,赵宜印象最深的不是抢救过多少病人,而是看到居民健康观念的不断改善。

赵宜还记得,2013年他的团队刚刚开始去拜访社区居民签约的时候,吃“闭门羹”是常有的事。有一次居民刚拉开防盗门看到“穿白大褂的”,就把门拉上了,还在门里大喊“家里没人”,赵宜和他的同事面面相觑,十分尴尬。

如今,得益于政府对家庭医生的大力宣传,赵宜和他的团队已经很难再“碰壁”了。赵宜告诉时代周报记者,他们的团队会定期在不同的社区举行义诊活动,社区居民对于家庭医生的接纳程度也越来越高。

“除了帮助病人用药,我们到患者家里时,都会评估上一些生活上的风险因素。”在佛山担任驻社区家庭医生的何青青(化名)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提供细致的服务是家庭医生为提高基层医疗质量所作出的最大贡献。”

在何青青看来,家庭医生既是一个医务工作者,也是一个沟通者、服务者、协调者、通信员和宣传员。家庭医生除了本职工作之外,还需要向居民宣传国家卫生政策和公共卫生知识和协调患者与家人、社会的关系。

赵宜表示,在绝大多数居民的眼中,“家庭医生”就是上门诊病的医生。但在中国,只有签约了个性化诊疗包的居民,才能够有家庭医生上门服务。而正是这样的“认知落差”,使得家庭医生在过去几个月中一直处在风口浪尖。何青青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她在随访之中也有遇到过签约居民的质疑,指责他们“只签约,不上门”。

全科医生缺口9万

家庭医生团队的“标配”是由全科医生、全科护士和公卫医生组成。医生提供健康评估,护士提供护理评估,为签约居民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及家庭健康档案,进行动态管理。签约后,除了享受国家的12项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居民还能预约随访和开长处方。

“我们团队中的医生,大多都是从专科医生转为全科医生。”赵宜对时代周报记者介绍。

2012年开始,赵宜经过了在广州等地近一年的转岗培训,正式成为了一名全科医生。

“专科对疾病关注得多,而全科医学不只关注疾病,更关注人本身。居民来社区看病,逐步与医生建立熟人关系,可以增强医患双方的熟悉度和信任度。” 身份的转换,让赵宜体会到全科医学在健康理念上与专科的区别。

赵宜无奈地指出,在过去的医疗体系之下,全科医生长期得不到重视,收入水平也跟不上专科医生。

早在2011年,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中就明确提出,到2020年我国要基本形成统一规范的全科医生培养模式和“首诊在基层”的服务模式,基本实现城乡每万名居民有2—3名合格的全科医生。

而据国家卫计委统计,截至2016年底,我国注册执业的全科医生共有20.9万人,每万人口拥有全科医生1.51人。以2020年城乡每万名人口有2名全科医生的目标进行测算,执业全科医生人数应达30万以上。据此计算,我国全科医生缺口超过9万人。

收入与签约人数有关

“我们现在的收入和我们签约的服务人群数有关。”赵宜告诉时代周报记者,他们的家庭医生小组主要是负责上门诊疗的个性化服务的签约,这一部分签约人群中多是有慢性疾病和残疾的长期病患,他们自己所缴交的个性化医疗包中的一部分费用,将会直接拨入医生小组的收入当中。赵宜向时代周报记者透露,其所在的家庭医生团队中全科医生的月薪普遍在10000元左右。

在过去,由于基层社区中心功能不完善,基层医护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许多居民对于社区医疗服务一直采取不信任的态度,连普通感冒都要挤到大医院去看,这不但使得大型三甲医院的诊疗压力过大,也形成了“看病难,看病贵”的畸形诊疗体系。

有一些患者甚至拒绝家庭医生为他们看病,在他们的眼里,社区医生就是“庸医”的代名词,“有一些患者跟我说,‘有本事,谁来做社区医生啊?’当时听得我眼泪都要下来了。”何青青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罗湖医院集团院长孙喜琢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推进以家庭医生为基础的分级诊疗制度,成为破题目前紧张的医患关系的关键。

分级诊疗的初衷是通过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承担不同疾病的治疗,合理配置医疗资源、促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

赵宜则表示,家庭医生在国内仍然是一种新兴事物,居民对家庭医生的正确认知仍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人心都是肉做的,我们只要兢兢业业地做好居民健康的把门人。我相信社区居民会逐步接纳我们的”。

据赵宜介绍,通过扎实地做好服务内容,在签约之后觉得家庭医生服务良好,并且推荐给身边其他人的社区居民不在少数。“有一位糖尿病的患者甚至拉了12个身边的亲朋好友一起来签约。”

“短时间内迅速提高基层医务人员水平是不可能的。”国家卫计委的一名工作人员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培训基层医务人员受到财政、培训规模等多重方面的制约。当下推进家庭医生的进程,更加应该通过扎实做好社区医疗服务, 从而提升居民信任度和履约程度。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盒马创始人侯毅意难平:十年老兵,梦醒新零售
从500亿缩水到9.2亿,新华基金专户捅了多深的窟窿?
世界读书日 以书为媒,共赴一场文化之约
保利发展跑量,去年卖房4222亿成“地产一哥”,拿出49亿利润给股东发红包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