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村换新颜:扶贫攻坚战的“雪峰山模式”

2017-12-26 05:04:56
来源: 时代周报
雪峰山公司董事长陈黎明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开发旅游是一条最阳光、有尊严、收实效、可持续的脱贫致富路径。”

时代周报记者 程洋 发自溆浦

一场拉锯式的脱贫攻坚战,在雪峰山打响。

“从现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十九大报告吹响了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而老少边穷地区,是我国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路上的主战场。

位于湖南中西部,横跨怀化、邵阳、娄底、益阳四市,南北绵延700多公里的雪峰山,是湖南省最大的集中连片贫困地区。

如今,雪峰山地区在当地雪峰山生态文化旅游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雪峰山公司”)的引领下,逐渐走出了一条旅游扶贫的“雪峰山模式”。

雪峰山公司董事长陈黎明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开发旅游是一条最阳光、有尊严、收实效、可持续的脱贫致富路径。”

一举摘掉贫困帽

从上市公司大康牧业董事长的位置上退下来后,陈黎明开始了他人生的二次创业。他笑言自己这是老马识途再上雪峰山,要带领乡里乡亲脱贫致富奔小康。

溆浦县统溪河镇丫吉坳村的村民张成佳,已经深刻感受到了旅游扶贫带来的改变。他现在经营着一家十五六人的家庭作坊,生产当地特色农产品雪峰山腊肉。

“这些工人都是家里的亲戚朋友。”张成佳告诉时代周报记者。据他介绍,从2015年开始,随着当地旅游业发展,腊肉每年能销售三四万斤。“今年大概能有5万斤,每斤30元,纯利20%。”

张成佳创业之初的10万元启动资金,正是雪峰山公司提供的。陈黎明说:“过去他一直想脱贫致富,却没有启动资金。我们知道这个情况后,就给他扶持10万元启动金,吸收他为康养基地从事绿色养殖、加工生产。经过一年努力,为康养基地提供绿色生态肉食品3万多斤,纯收入20多万元,一举摘掉贫困帽。”

家住溆浦县葛竹坪镇山背村的村民李光烈,将老屋租给了雪峰山公司,二楼是一个大学生文化创业园,一楼有几间民宿客房。他告诉时代周报记者:“一年租金收入就有4000多元,民宿的收入属于自己。十一的时候,房间都不够,还要介绍到村里其他人家去住。”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国庆7天假期,他家民宿有18个床位,每个床位40元,收入5040元,加上餐饮的收入,“脱贫了”。

李光烈计划从银行贷款5万元,交由雪峰山公司运营,连续三年,每年收入10%的红利。“贫困户贷款没有利息。”他告诉记者,而且三年之后可以作为股本参与公司分红。这是一项被政府高度重视的旅游扶贫融资举措。

“要和当地建立起命运共同体”

“十年前就说要搞旅游,现在终于是有动作了。”李光烈指着近两年才修建好的公路,把村里的变化都看在眼里。“环境改善了,我们自己住着也舒服。”李光烈笑着说道。

55栋经过翻新的木阁楼错落有致地排列在山间,屋顶加瓦、电线改装、廊下有白色的漆线。据悉,雪峰山公司每户翻新补贴两万多,屋前屋后铺青石板,又花了两万多。

除了抢修老屋,在改善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在当地雪峰山公司的组织下,打造致富路工程12个,累计50余公里,投入资金3000余万元硬化路面,解决景区周边10万余人出行难的问题。

葛竹坪镇山背村沈家湾花瑶古寨,在旅游开发前,只有一条弯弯窄窄的盘山小路。2015年,雪峰山公司投入400余万元打造了一条6米宽的景区公路。

瑶族青年刘永和告诉时代周报记者:“这些路都是搞旅游的时候搞起来的,以前都是泥巴路,车子都进不来。”

不仅如此,雪峰山公司投入资金300万元,整修加固硬化12条渠道计20公里,恢复梯田灌溉面积1000余亩,解决了500余人饮水困难。

雪峰山公司还给村民搭建安乐窝,投入资金380万元,改造民居126栋。对景区内及周边的民居进行危房加固、风貌改造。

陈黎明说:“我们公司的注册地就在溆浦,我自己也是土生土长的溆浦人,我们景区的大多数员工也是当地人,我们要和当地建立起命运共同体。”

旅游扶贫的“雪峰山模式”

自2014年5月以来,雪峰山公司累计投资了近3亿元,打造了一个国家级森林公园、两个国家级森林康养试验建设单位、一个省级十大避暑度假胜地、三个3A级景点、申报一个4A级景点。而发展旅游扶贫,也使景区所在的4个乡镇22个村近10万农民受益。

三年多时间,雪峰山生态文化旅游公司斥资帮助景区贫困户办起了62家农家客栈,今年收入可达800多万元,同时公司就近吸纳320多村民在公司上班,其中贫困户110多人,年发放工资900多万元。而在景区建设过程中,劳务用工、就业安置、扶持创业、资源入股等方式也是贫困户创收的重要来源。

这正是被社会各界称道的旅游扶贫的“雪峰山模式”。

雪峰山公司山背分公司经理舒建东介绍说,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每亩地给村民200元,雇佣村民参与管理,由公司统一规划梯田景观,而未来山背梯田将主打民俗文化、农耕文化、特色产品和生态旅游。

“农户生产的农产品可以直接卖给公司,由公司负责销售,不存在卖不出去的风险。”雪峰山生态文化旅游公司办公室主任夏喜衡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帮助村民走上农产品深加工、实现产业化的道路,正是乡村振兴战略里面提到的“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

今年6月6日,湖南省委书记杜家毫在考察雪峰山旅游之后作出批示:“雪峰山资源丰富,风光独特,民族和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旅发委要认真规划,各地区应协调推进,精准精细做好旅游扶贫富民大文章。”

如今,雪峰山公司大力发展旅游扶贫,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命名为旅游扶贫的“雪峰山模式”在全省推介,国家旅游局授予其《“公司+农户”旅游扶贫示范项目》的称号。

“文化先行”的乡村振兴战略

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精准脱贫,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新农村,雪峰山是先行者。

“雪峰山公司在两年前就用自己的行动在为乡村振兴战略真金白银地开展工作。我们强调文化先行,实际上就是乡村振兴的最早一批实践者。”吉首大学原正校级督导、中国乡村旅游研究院院长、雪峰山公司文化创意首席顾问张建永如是说道。

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就是“乡风文明”,而实现乡风文明,其重要途径当然是加强乡村文化建设。陈黎明介绍说,雪峰山区搞旅游开发,就十分重视乡村文化建设,一直强调“文化先行”理念,先后就当地农耕文化、高庙文化、巫傩文化、红色文化、抗战文化、花瑶文化、民俗文化等各类文化进行挖掘整理开发,并运用到旅游开发当中。“我们投入300多万元资助了12个少数民族民俗文化表演队,每月为26名非遗和民间文化传承人发放600-800元生活补贴。”陈黎明说道。

民俗艺人黄建德在景区枫香瑶寨表演“三棒鼓”,这是一种自唐朝流传下来的传统曲种,流传在湖南湘西一带,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景区表演,公司有补贴,一天三百块钱。”黄建德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奉寨妹是瑶族挑花技艺的非遗文化传承人,现在每个月有500元的补贴,将来她的挑花将开发成旅游产品,成为收入的重要来源。奉寨妹说:“我身上手工挑花的围裙要一万多块一件,要做一年多的时间。”

“旅游是载体,是撬动雪峰山地区经济发展的杠杆,而文化是基础。”陈黎明强调说。雪峰山是一块文化的宝地,旅游开发正唤醒沉睡在大山中的文化遗产,激活了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改造,也激活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创新。

这块被联合国卫生组织誉为“没有被污染的神奇土地”,它的身上也肩负起了新时代的历史使命——发展生态旅游,带领山区人民脱贫致富。寄托了当地人希望的雪峰山,正向着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方向发展。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民航运输量Q1创历史新高,海航却掉队:客运较2019年跌近四成,机队规模收缩
余承东隔空喊话后,一汽联手大疆发力智能驾驶,业内人士:双方技术有互补
苏北县城盯上10平方厘米的生意:成本不过10块,有人靠它换豪车赚百万
这届年轻人对存钱“上头”:一边“抢”大额存单,一边砸钱囤黄金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