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微众银行践行普惠金融

2017-11-20 18:03:25
来源: 时代在线
开业至今,微众银行陆续推出微粒贷、微众银行APP、微车贷等产品,通过持续的科技创新、同业合作,微众银行普惠金融产品服务体系基本成型并稳健发展。

image002.gif

微众银行成立于2014年12月,是国内首家开业的民营银行。开业至今,微众银行陆续推出微粒贷、微众银行APP、微车贷等产品,通过持续的科技创新、同业合作,微众银行普惠金融产品服务体系基本成型并稳健发展。

两年多来,微众银行始终坚持“四个不变”,即坚持普惠金融的定位不变,坚持差异化竞争的特色不变,坚持依法合规经营、严控风险的底线不变,坚持人才、科技、创新驱动业务持续、稳健发展的方向和原则不变,积极探索民营银行发展之路,取得了好于预期的发展成绩。

“三个坚持” 探索普惠金融发展方向

微众银行成立之初,即明确了以普惠金融为目标、以个存小贷为特色的战略定位。开业两年多来,微众银行咬定青山不放松,做到了三个坚持:一是坚持普惠金融战略定位不动摇,专注于普罗大众和小微企业客群,针对其痛点提供小额、便捷的贷款、存款、理财和支付结算等服务,促使普惠金融落地生根;二是坚持创新驱动业务发展不松懈,在金融科技前沿领域探索创新,将最新研究成果应用于金融服务实践,力求成为国内以金融科技践行普惠金融的先行者;三是坚持差异化、特色化道路不停步,连接金融机构和互联网平台,构建开放的金融服务生态圈,共同服务普罗大众和小微企业,承担市场“补充者”角色,寻求适宜自身发展的广阔蓝海。

开业两年多来,微众银行资产规模近700亿元,累计发放贷款超过6000亿元,管理贷款余额超过1200亿元,管理资产余额超过300亿元;微众银行有效客户近3800万人,覆盖了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567座城市,其中,71%的客户学历为大专及以下,75%的客户为非白领从业人员,近400万客户在主流金融机构无任何融资服务;微众银行笔均贷款仅8100元、户均余额约1.2万元,近93%的客户贷款余额低于5万元;微众银行还推出了手语服务,通过远程视频方式为3000多位听障客户提供贷款服务,让更多的老百姓平等而有尊严地分享改革、开放、创新带来的便捷、优质金融服务的格局初步形成。

 image003.jpg

创新驱动发展 构建互联网金融生态圈

十九大报告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报告强调,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事实上,微众银行自诞生起便具有互联网和金融的双重属性,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微众将领先的科技运用于金融业务和产品的设计研发中,通过构建ABCD(分别指人工智能AI、区块链Blockchain、云计算Cloud Computing、大数据Big Data)的金融科技基础服务功能,让自己成为一个赋能者,帮助合作金融机构提高金融科技水平,降低成本,构建一个开放、共赢、有特色的互联网金融生态圈。

比如,微众银行光线活体技术是基于人的脸部特征信息进行身份识别的一种生物识别技术,与其他生物技术相比,具有安全性、便捷性、非强制性、非涉密性等优势。而在智能客服方面,微众银行联合腾讯云推出智能云客服“微金小云”。目前,微众银行一个智能机器人可替代8位人工客服,98%的客户服务均由智能云客服完成,不仅有效支撑了海量客户需求,而且极大地节约了人工成本。

普惠金融需要全行业的共同努力,作为新进入者,微众银行不仅以“补充者”定位入局,还用“连接者”的模式将合作伙伴、业务产品和海量的用户连接起来,通过搭建“微动力”(互联网+金融)开放平台,与中小型银行广泛开展合作,共享资源和收益,输出科技能力,潜移默化地影响并推动普惠金融的发展。

布局大数据风控促进普惠金融良性发展

2017年1月,银监会发布了《关于民营银行监管的指导意见》,旨在提高民营银行竞争能力和抗风险能力,保障民营银行安全高效运行和整体稳定。对于“银行业新兵”微众银行而言,也要把风险管理作为立行之本,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全行性风险的底线。

经过两年多的探索,在满足监管要求、借鉴同业经验的基础上,微众银行不断实践探索,逐渐形成一套适合自身业务特点的风险管理模式。微众银行以大数据为核心构建创新风控体系,引入神经网络等算法,建立了社交、征信和反欺诈等系列风控模型。将人行征信和公安二代身份证等传统数据,与社交和行为等新型数据相结合,更全面评估信用风险;将大数据与生物技术相结合,更精准地识别客户身份、开展反欺诈。

截至2017年5月15日,“微粒贷”产品上线两周年,累积发放贷款总金额3600亿元,总笔数4400万笔,目前主动授信客户数9800万,城市覆盖567个。目前微众银行的贷款不良率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为持续扩展普惠客群的覆盖面和优化定价创造了空间。

微众银行行长李南青表示,未来微众银行将继续在各级政府和监管部门的正确指导和大力支持下,按照普惠金融的战略定位,充分发挥在金融科技前沿领域的试验示范作用,全力推进差异化、特色化经营,有所为有所不为,为推动国内银行业战略转型做出应有的贡献。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