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手中铁结盟中集 顺丰的新业务野心

2017-09-26 04:08:08
来源: 时代周报
在“时效快递”业务增长趋稳的情况下,快递巨头顺丰控股(002352.SZ)正在通过加码新业务来加持高增长以及“走出去”的兑现。

时代周报记者 吴平 发自广州

在“时效快递”业务增长趋稳的情况下,快递巨头顺丰控股(002352.SZ)正在通过加码新业务来加持高增长以及“走出去”的兑现。

9月13日晚间,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集集团”)发布公告,称将其持有的中集电商的78%股权以6.3亿元的价格出售给深圳市丰巢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丰巢科技”),顺丰为后者的主要股东之一。

相比起来,更具想象空间的是顺丰与中集集团的结盟。根据公告,顺丰与中集集团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计划在多式联运、快递、“一带一路”和中欧班列、铁路、装备、技术、商业等领域开展进一步合作。

早在2016年3月,中集集团就成立了中集多式联运发展有限公司。据介绍,中集在国际多式联运等装备制造和服务有超过30年的经验。

“中集给顺丰供应各种半挂车超过350台,也是顺丰中转场输送机的主要供应商,双方2014年起合作项目超过68个。”深圳某私募基金交运研究员覃奋(化名)对时代周报记者说。

恰逢近期中国铁路总公司(以下简称“中铁总”)改革提速,8月28日,顺丰在接受机构调研时表示,将会认真研究并积极参与中铁总的改革。

顺丰公关部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铁路方面,“顺丰希望抓住这一机遇,以海外的华人市场为主要切入点,一方面帮助中国企业走出去;与此同时,顺丰国际通过安全便捷的跨境物流服务,将海外优质商品引进来,助力中国供给侧改革。”

各寻出路

顺丰控股首席财务官伍玮婷在中报业绩披露会上表示,顺丰的“时效快递”业务收入,2017年上半年的增速为16.97%。

据了解,这个业务指的是顺丰最具优势、收入占比最大的产品,也就是通常理解的价格在20元之上的商务件。

按照伍玮婷的形容,这是“业务量健康稳定增长”。不过,对于拥有国内最高效且强大网络的顺丰来说,这个增速并不能为其增添更多的光环色彩。

经过多年发展,顺丰已经拥有让竞争对手望尘莫及的护城河。除了55架推力强大的波音货运飞机、2.5万辆左右的自营及外包车辆,33条高铁线路、52条普通铁路线路之外,还有价值超过78亿元的全国76万平方米的已建成建筑面积,以及已经签约的3515亩土地。

但实际上,快递行业的增速正在从山顶走向下坡。

自2011年以来,我国网络购物的交易规模的增速,也逐渐从60%下降到30%之下,随着网购愈发普及、渗透率上升到高点,网络购物的增长趋于平稳。

在此大背景下,2017年上半年,中国规模以上快递企业的业务量同比增速下滑到30.7%。但此前的2011-2016年,业务量的复合增速为53.5%。

或许恰是由于市场的变化,顺丰将定增募集资金改变了投向。根据8月26日的公告,原本计划投向电商产业园等中转场项目的资金,从50亿元大幅度缩减至14亿元。

9月22日,连年呈亏损状态的百世集团(NYSE:BSTI)在纽交所上市。凭借持股达23%的第一大股东阿里集团的支持,百世快递的业务量增速却在2012-2016年保持了93%的高增长。

有趣的是,百世快递的创始人及高管团队更多来自互联网企业,这与顺丰、三通一达创始人的草莽出身完全不同,加上菜鸟对快递业渗透,让行业格局更显微妙。

“或许是由于菜鸟的介入,让快递企业都感受到了压力,大家反而有了共识,加之行业集中度提升,行业不再无序竞争。”覃奋对时代周报记者解释。

进入门槛低、企业以低价抢占市场、恶性竞争,是快递行业多年以来的发展状态。据统计,2005年快递企业平均每件快递的收入是27.7元,但2014年仅为14.65元。           

但2017年以来情况正在慢慢改变。根据统计局数据,8月份CPI中,邮递服务当月同比增速接近2.4%,从2017年2月最低的-0.3%左右持续上涨。

顺丰公关部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相对于2015-2016年,顺丰的单价处于上升水平。

无论怎样,国内规模以上快递企业都在寻求战略突破。

圆通在并购方面表现积极,5月10日公告拟收购先达国际物流;韵达快递则努力强化员工和加盟商激励,推动股权激励和可交债发行,绑定加盟商和总部的利益。

加大重货收入

作为行业龙头,顺丰控股的战略动作自然更加引人关注。财报和业务数据均透露了其战略意图。

“公司上半年,新业务增速迅猛。”顺丰集团公关部对时代周报记者回复说,“重货、冷运和国际业务分别同比增长99.7%、85.6%和39.5%。”

根据顺丰控股中报,公司重货业务合作的大客户主要有尼欧、启迈斯、华帝等,可见,与普通快递面对普通消费者的小件运输不同,重货主要是针对跑步机、厨电等商业客户的大宗物流的B2B。

我国公路货运行业,习惯按照30公斤、3吨为界限,把行业分为快递、零担、整车三个子行业。

快递行业以顺丰、三通一达为代表;零担运输指的是若干货物拼装成整车发货,每件货物按照重量和体积计费,以德邦为代表;整车运输则是批量的大重量货物,多是企业大票货,包车运输并计费,这个市场极其分散。

但不容忽视的是,以市场规模的角度看,相比快递业,重货物运输无疑是老大哥。

我国77%的社会物流是通过公路运输,其中快递、零担、整车运输的市场规模分别为9%、25%、66%;此外,社会物流费用的60%是用在运输环节。因此,以2016年我国社会物流费用11万亿元计算,快递市场约占4573亿元,零担市场规模超1.27万亿元,而整车市场规模则超过3.35万亿元。

引人联想的是,作为顺丰股东的招商局集团,恰是在1872年以航运物流业起家,目前是百事可乐、可口可乐等20多家大型跨国公司中国地区的物流服务商。

对比国外同行,似乎也能看到顺丰的未来。美国联邦快递的传统快递业务收入,从2010年的占总收入比例60%左右,下降到2016年的50%左右,而其陆运、重货、其他物流服务板块的收入占比则逐年提高到42.4%。

根据年报,顺丰的重货、冷运、国际等新业务收入在总收入中的占比,在2015年为14.9%,2016年为19.31%,“预计未来将达到40%的占比。”覃奋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

这些新业务虽然起步晚、基数低,但增长极快。根据年报,重货业务2015年的收入规模仅为12亿元左右,2016年增长了120%,达到23亿元,2017年半年报的增速依然近100%,相比起来,顺丰时效产品的收入规模2016年为460亿元;冷运业务2015年收入规模为7亿元,2016年增长100%,达到13.6亿元,2017年半年报增速依然为85.6%;国际业务2015年收入仅为2.7亿元,2016年暴增到11亿元,2017年半年报增速为39%。

按照这样的态势,到2019年,顺丰重货业务的收入将达到145亿元的规模,相当于国内时效产品的20%,比目前的5%左右的水平将会有大幅度增长。

收入结构的调整,也将带来票均收入的提高,目前已经有所显现。顺丰公关部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半年报时效产品占整体收入比例为67.71%,但新业务的收入占比不断提升,影响了票均单价的提升。”

据测算,顺丰重货业务的单票价格为187元左右,相比起来,国际快递为63元左右,冷运为36元左右,国内时效产品为20元左右。

顺丰的进入,或许也将改变中国零担、整车的市场格局。

据统计,2016年中国零担市场,前10家企业总计的市场占有率仅为3%,而美国这一数字为78%;中国快递行业前8家企业市占率为76.7%,而零担和整车行业的这一数字仅为2.7%。这是一片需要标准化和现代化的蓝海。

中国物流费用占GDP比例为15%左右,远高于美国的8%左右和全球的11%左右的水平。而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更提出:“要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和绿色物流、冷链物流、城乡配送。”

中欧班列与多式联运

在我国物流体系、物流市场改革的进程中,无论铁路还是公路市场,似乎都到了需要新力量激活行业升级的时刻。

在我国货运市场,77%的社会物流是由公路运输,铁路货运的占比仅约8%。重货运输多是B2B,即门到门的运输方式。如果铁路运输想要突破这个瓶颈,参照国外经验,一方面是修建专用铁路线路,另一方面是采取多式联运。

7月,中国铁路总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陆东福会见了一汽、东风、上汽的负责人,随后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探讨商品车物流合作、企业铁路专用线建设等事项。

而此前发布的政策,让汽车企业不得不更多寻求铁路的帮助。

2016年9月五部委发布《车辆运输车治理工作方案》,规定自2016年9月21日起,全面禁止双排车通行,在2018年6月30日之前,暂时允许单排车运输,2018年7月起,全面禁止非标准车辆。据报道,东风汽车认为商品车运力将出现34%的短缺,一汽认为今后公路运输成本将提升2.5倍左右。

双排车,即公路上经常能见到的,上下两层都是双排装载新商品车的大型货车,承担着把刚生产出来的新车从工厂运往各地4S店的责任。

根据中铁总的计划,将与汽车企业合作建设铁路专线,把铁路的一端延伸到汽车生产厂,另一端连接到销售的汽车物流园,从而实现门到门运输。

但似乎更现实的是多式联运,即把货物装在集装箱中,从发货地,用船运、转到公路、转到铁路、转到航空等多种方式,最终送到收货方门口。

在欧洲,有25%的货运总量是由多式联运完成,在美国则有10%左右的货物是通过多式联运运输。常用的办法是,起重机或者特制机械把集装箱从货车或者货船上搬到火车上,或者直接把集装箱连同运输车一起转移到火车上。

在美国铁路方面,多式联运占铁路货运总量的48%,而对比起来,中国铁路集装箱运输仅占铁路货运总量的3%左右。

在2014年10月发布的《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中,把多式联运列为了12大重点工程之首,2016年6月发布的《营造良好市场环境推动交通物流融合发展实施方案》中,要求重点推进多式联运,拓展国际联运服务;而在2016年10月的《中欧班列建设发展规划》中,更是进一步明确强调,要着力优化运输组织及疏运系统,提高中欧班列运行效率和效益。

1月,在《关于进一步鼓励开展多式联运工作的通知》中,提出各部门分工,抓紧推进,力争2020年多式联运比2015年增长1.5倍。

“多式联运”在顺丰与中集集团的战略合作中亦被重点提及。顺丰公关部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双方拟在多式联运、快递、“一带一路”与中欧班列、铁路、装备、技术、商业等领域开展进一步合作,“具体实施与合作细节双方还在商讨中”。

入局铁路改革

铁路系统的改革,是其中无法绕过的关键环节。

2013年,铁道部分拆为国家铁路局、中国铁路总公司,实行政企分开,前者隶属交通部,负责拟定铁路技术标准,监督管理铁路安全生产、运输服务质量和铁路工程质量等,后者作为大型央企,由财政部履行出资人职责,负责铁路运输调度指挥、经营客货运输、负责铁路建设等。

随后,中欧班列兴起。开通中欧班列,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已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

2014年中欧班列的班次数量从80列增加到308列,2015年进一步增长到815列,预计到2020年将达到5000次以上,增长迅猛。

但中欧班列仍然面临货源不足、经济效益欠佳的问题。一方面是回程空载的问题,据报道,2016年重庆往返欧洲的中欧班列,出口货值为146亿元,进口货值仅为24.4亿元;另一方面,依赖多式联运组织货源,2015年7月起,越南出产的咖啡通过国际公路运抵重庆,再装上中欧班列运输到欧洲,德国的健身器材则从中欧班列运抵重庆,再用飞机运输到新加坡,2017年5月,盐田港始发的中欧班列也正式开通,意味着可借用船运联通东南亚区域。

而这两方面的发展,都与铁路体系的改革进程密不可分。

据报道,目前,全国18个铁路局都已经成立由“一把手”任组长的公司制改革领导小组。今年年底之前完成中铁总非运输企业的公司制改革,例如中铁建设投资公司、研究院和报社等,此后对全国18家铁路局和中铁快运等运输公司进行公司制改革,最后对中铁总进行改革。

实际上,在率先表态将积极参与中铁总改革之前,顺丰已经和中铁总有着一定深度的合作。

公开资料显示,2012年铁路部门尝试用动检列车运送快递业务时,顺丰即第一个参与。今年2月,顺丰也与中铁快运举行会谈,提出要加强与铁路业务发展、参与资本运作,希望能与铁路企业优势互补,加快市场化发展,共同推动双方深度合作。

据媒体报道,顺丰员工已经进驻中铁快运进行办公,中铁快运从6月份就开始内部编写改革方案。

“顺丰可以利用网络帮助中铁快运组织货源,铁路的列车运输能力及站场资源对顺丰也极具价值。”覃奋对时代周报记者说道。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