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倩:坐在有光的位置上,提问到老

2017-08-22 02:53:34
来源: 时代在线网
做了20多年的记者,为什么董倩这次要强调“懂得”?在自序的最后一段,她揭晓了答案:“我已人到中年。年轻时的浅薄一层层褪去。

时代周报记者 陈泽秀 发自广州

8月12日,中央电视台记者董倩携第一本随笔集《懂得》亮相南国书香节。虽然出版方在介绍时,称此书是董倩的“自传”式心灵履历,但书中精选的45篇深度访谈,主要还是在讲述别人的故事,包括近三四年间的热门新闻当事人如马云、李彦宏、董明珠等。

1995年,董倩从北京大学历史系毕业,进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国际部工作,从此开始了长达20余年的记者、主持人生涯。《懂得》一书的封面是董倩坐在凳子上,面对读者微笑,前方是一台摄像机。自序中,她坦言这是自己最喜欢的状态,“虽然摄像机对着我,但我却隐藏在摄像机背后,就像珠宝店柜台里的黑丝绒,不会喧宾夺主,只是为了衬托宝石的独特”。

入行至今,董倩坚守这样的职业信条:绝不喧宾夺主。网络媒体兴起后,她依旧保持低调,极少袒露自我。董倩没有微博,直到最近在朋友的劝说下开通,截至目前发过三条信息,其中两条是申请微博认证,余下一条是新书推广。她依然拒绝开通微信个人公众号。

也因此,董倩的新书分享会,成了一场大型的“采访会”,台下的观众纷纷举手争抢提问机会,董倩终于由提问者变成了回答者。她一改在新闻节目中客观冷静的风格,尽显了智慧女性幽默风趣的一面。当被问及有朝一日是否会写自己时,董倩回答,永远不想写自己。

记者应深入人心 

回顾自己的成长道路,董倩用了“一帆风顺,暗波涌动”八个字。她说,高中毕业时很想读英语专业,但没有考上,整个大学期间极其低落。“如果时光可以倒流,我会好好读历史。承认现实往往是改变现实的最先决条件。”她借此劝告年轻人,不管学什么专业,都该好好读书,哪怕未来专业不对口,也有机会可以改变人生。

毕业后,董倩考进中央电视台,进入《焦点访谈》国际部,主要做收集资料的文字工作。一年后,被调入《东方之子》栏目,真正开始记者生涯。“面对各行各业精英,对他们进行7分钟的专访,我一开始都不知道怎么开口问问题,太难了!”刚开始的两三年,在现在的董倩看来,是一段“惨不忍睹”的时光。

如今,董倩早已褪去当初的胆怯与幼稚,被形容为“提问很厉害的记者,总弄得人张口结舌”。入职20余年来,她先后在《新闻调查》《面对面》《新闻1+1》等栏目担任采访记者和主持人,参与过中央电视台几乎所有重大新闻事件的报道。

外人看来,记者是非常辛苦的职业,要深入一线,采访前要做大量功课,董倩却说,长期的记者工作使自己获得积累,特别享受采访的过程,采访给她带来的乐趣甚至超过了家庭。当被问及什么时候考虑“退休”时,她表示,记者这个行当可以干一辈子,随着社会开放程度的提高,未来的记者会像医生一样,越老越值钱,“当我一把年纪时,我可以采访任何人,这是我的优势。”

好友白岩松在董倩新书的序言中也提到,坐到人物专访提问人的位置上,是董倩眼睛最放光的时刻,“她可以坐在这个有光的位置上,一直提问到老。这是董小姐(董倩)的幸福与职责所在”,因为她“懂得自己,知道自己的喜好所在,懂得我们共同的好奇”。

眼下自媒体蓬勃发展,董倩认为真正考验记者功力的时候到了。“我会永远记住,我是内容的提供者,我要深入人心,这就是我与你们在座每个人的巨大差异。”在董倩看来,时下人人都有一部手机,人人都可以告诉世界此时此刻发生了什么,作为专业记者,更需要关照新闻当事人的内心所想,“记者这个职业的价值和意义是,从自己熟悉的生活中抽身出来,到陌生的地方和陌生的人心里去,把他们特殊的经历和体验告诉更多的人。”

托尔斯泰影响采访风格

有读者好奇,记者应如何在采访中与陌生人快速建立良好的关系?“懂得、了解、真诚,是最好的通道。”董倩说,人心是相通的,拿出真诚,对方很快就能领会到,“你如何与生活中的亲人朋友沟通,就怎样与新闻当事人沟通。”

或许正是这种真诚打动了董明珠,多次采访后,两人成为好友,董倩称她为“明珠姐姐”。为支持“好妹妹”董倩的全国第一个新书发布会,董明珠花两个小时专程从珠海赶来,却因为有重要的会议,只能在现场待10分钟。用来回的4个小时换10分钟,值吗?董明珠笑着说,当然值,“人生最精彩的10分钟往往会改变世界”。

谈到写作时,董倩说,从来没有想过写作是这么艰难的一件事。如果写给自己看,不会有压力,想到什么写什么,但是写给别人看,就要对自己和别人负责。她希望自己能写出朴实的文字,表达出对人和事物的观察和理解。而另一方面,作为电视新闻记者,要用最简单的话表达含义最多的内容,她希望自己的写作也能达到这个效果。董倩说,自己最喜欢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因为他会细致描写一个人的衣着、神态等。受他的影响,她也会在采访时努力捕捉采访对象所呈现的面貌,“我只能大言不惭地说,我受到了托尔斯泰的一点点影响”。

工作之余,董倩喜欢跑步。跑到一定时间,体力会到达临界点,是坚持跑下去还是停下来?很多人觉得是个坎,董倩却异常享受这一刻,“咬咬牙坚持一下就过去了,就像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困难,过去后就特别有成就感”。但她也认为,这并不代表每个人都要这样,“很多人觉得人的一生就是要欣赏大自然的种种美好,就是要体会家人带来的平淡、宁静的天伦之乐,这有什么不好呢?”

做了20多年的记者,为什么董倩这次要强调“懂得”?在自序的最后一段,她揭晓了答案:“我已人到中年。年轻时的浅薄一层层褪去。生活的不易和复杂让我在采访每一个人的时候,能更深地理解他的处境,以及身处其间的艰难和思量。因为我知道,每一张平凡的面孔后面,都有一段不平凡的日子。”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自营业务暴增250%,投行业务连续两年下滑,国元证券想做产业投行
互联网金融上市公司谋转型:陆金所减员收缩进行时,信也科技卷向东南亚
北京取消“离婚限购”政策,对楼市有何影响?
23省份人口数据出炉:浙江海南增量领跑,中西部仅贵州正增长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