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科大首届392名本科生即将入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招生

2017-08-15 01:50:43
来源: 时代周报
今年,社科大完成了在18个省(市、自治区)的本科一批次以及国家专项录取工作,2017级新生共392人,其中男生191人,女生201人。

时代周报记者 姚佳莹 发自北京

广东汕头的应届考生黄向鸿正等着9月10日去北京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下称“社科大”)报到。

7月底,一份来自社科大的本科录取通知书寄到了黄向鸿手中,通知书上盖有中国社科院的公章,公章中间是一枚国徽。黄向鸿毕业于广东汕头的金山中学,今年以理科606分(高于广东一本线121分)的成绩被社科大国贸专业录取。

他将成为这所旧的“新大学”里的第一届本科生。

今年5月17日,教育部宣布社科大获准创办,在原本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的基础上,接收整合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下称“中青院”)本科教育及部分研究生教育资源而组建。社科大横空出世。

近日,社科大在官网发布了新生入学须知。今年,社科大完成了在18个省(市、自治区)的本科一批次以及国家专项录取工作,2017级新生共392人,其中男生191人,女生201人。录取的文理科最高分分别来自天津和陕西,分别高出当地一本线110分和228分。

如此耀眼的招生成绩,难以让人联想到这是一所刚“出生”两个月的学校。

社科大与中青院的整合

黄向鸿与社科大结缘,始于一次偶然。“我爸偶然翻阅专业目录,发现社科大是第一年招收本科生,上网查阅资料后,发现学校师资和学生人均资源都很强。”于是,7月2日回校最终确认志愿时,黄向鸿将原本报填的志愿改为了社科大。

社科院研究生院为中国社科院的下属单位,坐落于北京市房山区良乡高教园区内,地处西南五环外郊区。这里即将成为社科大校本部,但正门口的校名还没更改,八字校训“笃学、慎思、明辨、尚行”立于正门。

社科院研究生教育的起点始于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1978年,为改变“文革”后社科人才匮乏的局面,由邓小平、叶剑英等批准设立社科院研究生院,是“春风第一枝”—中国第一所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生院,旨在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培养社会科学理论研究专门人才。当年10月,第一届448名硕士研究生入学。截至2016年,社科院研究生院共拥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5个、博士学位二级学科108个(含18个自主设置的博士学位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7个、硕士学位二级学科114个(含18个自主设置的硕士学位二级学科),7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另一边,虽然中青院的科研实力无法与社科院研究生院比肩,但自有其专长。中青院成立于1985年,由教育部和共青团中央共建,是共青团中央直属的唯一一所普通高等学校,与中央团校实为“两块牌子,一套机构”,不仅承担普通高等教育职能:拥有6个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1个二级学科授权点,及3个类别的专业型硕士授权点,更是团中央干部教育培训的主阵地。

此番两校教育资源的整合,主要围绕专业、人才和基地等资质展开。中青院14个本科专业划转至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包括:思想政治教育、法学、社会工作、劳动与社会保障、社会学、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财务管理、新闻学、广播电视学、政治学与行政学、行政管理、汉语言文学和英语专业,其中7个专业于今年开放招生。

“两家单位学科相近,专业设置覆盖率高,在资源整合、团队融合方面具有良好的学科专业基础。”社科大校方人员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在师资方面,社科大接收中青院优秀教师队伍,主要负责本科生的公共课,同时部分社科院研究生院的博导和硕导将负责本科生的专业课。此外,中青院原有的“国家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训基地、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全国高校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全国研究培训基地等相关资质也一并转移至社科大,“人随机构走”。

然而,不同于企业间资源重组是优胜劣汰的结果,高校间教育资源的整合在理念先行、整合资源的同时,实为学校办学理念的重新定位和确认。

马克思主义学院招生占1/3

共青团中央改革,是此番两校资源整合的缘起。

按照2015年7月召开的“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改革要求,共青团中央进行整体改革,隶属的中青院是此番改革工作的重点之一,社科院和团中央将此列为2017年工作重大事项。据社科大校方人员介绍,社科院每周举行大学创办例会,研究大学创办过程中的问题,并与中青院建立定期商谈的工作联系机制。团中央则成立专门领导小组,研究中青院改革工作,最终形成的方案是中青院剥离本科和部分研究生教育,专注共青团干部培训。

中青院原本的高等教育职能由社科院研究生院承接,成立社科大。为人关切的是,社科大成立后,办学定位是什么?两校资源整合是否产生新的办学主阵地?

从社科大今年的招生人数看,马克思主义学院招生人数为120人,占开放招生的4个学院7个专业的将近1/3。翻看招生简章,从“致力培养政治可靠、作风过硬、理论深厚、学术精湛的哲学社会科学后备人才,培养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和建设者”的办学宗旨,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理论将是社科大未来着重投入的学科领域。

这当然不是偶然。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是社科院的传统强项,2005年,社科院组建了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设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后流动站。2013年,社科院启动“马克思主义理论骨干人才计划”,又成立了“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与研究生院“一个机构、两块牌子”,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在社科院研究生院教育阶段就已贯穿始终。

校方人员对时代周报记者强调:“社科大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放在第一位,聘用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的领导骨干和教学骨干担任学校各级领导、辅导员和授课教师。”再加上如今整合中青院本科资源,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着力点更为清晰——中青院1986年首轮招生的专业便是思想政治教育,这一专业今年亦开放招生。

除此之外,着重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更有着呼应时代需要的意味,社科大将发挥强势阵地的优势,承担起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培养的使命。

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实施以育人育才为中心的哲学社会科学整体发展战略,构筑学生、学术、学科一体的综合发展体系。”而在今年3月,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到社科院调研时提出,把中国故事讲好,让理论研究具备解释当代中国和世界的力量,阐明中国道路的来龙去脉。

社科大的使命从中可见一斑。

办学布局雄心勃勃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还有不到一个月,首届本科生就要来了,社科大将如何承担起这一使命?

校方人员告诉时代周报记者,社科大将采用“师徒制”指导模式,为每名本科生设置学业导师,入学后第二学期导师和学生双向选择,届时每位导师将只指导2-5名学生,同时鼓励本科生参与学校和导师的科研活动,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其次,采用小班授课模式,一般为15人/班,固定教室,提供学生更稳定的上课、自习环境,精细化办学。再者,实行“本-硕-博”一体化培养,在某些基础学科和重点学科开展连续培养试点。同时,采取国际联合培养模式,为学生提供赴海外知名高校深造的平台。

未来,社科大将扩大专业设置,校方人员回应称,今年已向教育部申请备案审批了24个新专业。包括:哲学、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财政学、金融学、保险学、法学、国际政治、国际事务与国际关系、科学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党史、俄语、德语、法语、日语、网络与新媒体、历史学、考古学、文物与博物馆、会计学、公共事业管理、城市管理、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国际发展合作。由申报专业来看,除文科和马哲研究依旧为重外,推动中国理念“走出去”的势头明显。

学校有展望,新生也已跃跃欲试。即将到房山报到的黄向鸿期待着他的大学生活,“我希望学校有浓厚的学术氛围,也希望以后学校录取分数越来越高,这样我的同学就更强大。”他说道。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深耕实体经济夯实差异化发展优势 2023年华泰证券营收利润双增
东北证券近30%股权遭"甩卖",第一大股东或将易主!公司回应:还在筹划阶段
广汇宝信2023全年业绩扭亏为盈,挖潜增效实现增值业务快速增长
业绩变脸股盘点|海通发展上市首年净利同比大降七成,五券商在解禁高峰前提前减持套现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