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处,佛山故事闪耀《将改革进行到底》;一个画面拍三个多

2017-08-01 02:06:01
来源: 时代周报
7月26日,大型电视政论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在央视首播结束。10集中,既有对全面深化改革全景式的梳理总结,又讲述了人民群众身边生动的改革故事。

时代周报记者 王心昊 潘展虹 发自佛山

7月26日,大型电视政论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在央视首播结束。10集中,既有对全面深化改革全景式的梳理总结,又讲述了人民群众身边生动的改革故事。其中“收官之作”《人民的获得感》受关注度最高,其次为第1集《时代之问》和第2集《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砥砺奋进的五年间,尤以百姓“获得感”与经济“新常态”备受关注。

在这场宏大的改革叙事中,“佛山故事”闪耀镜头22次。

专题片开始6分钟后,一头佛山人熟悉万分的金色醒狮出现在画面中。在佛山人眼里,狮子具有驱邪镇妖之功,预报吉祥之意。摄制组把镜头对准这一佛山经典文化符号,在佛山人看来,是对佛山改革成果的一种肯定。

制造业转型升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生态城市文明建设……“佛山故事”22次频繁出镜《将改革进行到底》,充分证明佛山的全面深化改革走在全国前列,“将改革进行到底”成为这座南方城市的主旋律。在中山大学教授、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江看来,佛山民营企业拥有深入骨髓的创新基因,又舍得在研发上投入成本,加上当地政府超前的服务理念,为企业进一步发展创造了完备的生长环境,“佛山故事自然而然成了改革样本”。

《将改革进行到底》摄制组在佛山安东尼针织有限公司拍摄。.jpg

佛山制造从有到优

连续几晚,广东溢达纺织有限公司企业传讯部主任向钊准时守在电视机前“追剧”。

当《将改革进行到底》第一集《时代之问》定格在20:04时,向钊激动起来:“各领域改革紧密联系,相互交融,任何一个领域的改革都会牵动其他领域,同时也需要其他领域改革密切配合。”与这段画外音相配的画面,是广东溢达纺织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自动化设备操作纱线交错的织造工序。“以纱线交织成纺布画面,表达各领域改革的紧密联系,很贴切。”向钊向时代周报记者解释,“光是那一个画面,就拍了三个多小时。”向钊回忆说,为了拍摄纱线交错的画面,车间工作人员特意把机器外壳拆下,让摄制队钻进机器内部拍摄,“单是看他们拍摄的角度,就知道这部专题片值得期待”。

据向钊介绍,今年3月20日,在佛山市委宣传部的积极联络和策划下,溢达纺织企业传讯部接到采访通知。21日,央视摄制组、佛山市委宣传部等10多人来到溢达纺织。向钊带着摄制组在展厅、车间等地踩点,落实具体拍摄事宜。

“原定摄制组踩点时间为1小时,下午直接安排拍摄。没想到他们看过车间、生产流程后大感兴趣,当场取消了原定当天回北京的机票,将拍摄时间从1个下午延长至1天。”向钊对时代周报记者解释说,吸引央视摄制组的,是溢达纺织优化的生产流程,以及整洁、先进的生产车间。

作为一家纺织企业,溢达纺织在进入佛山的30年间,和佛山一起经历了“佛山制造”从“有”到“优”的发展进程。作为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溢达纺织以攻克8个世界难关、纺出全球最细纱线的顶尖技术,成为佛山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典型之一。

溢达纺织也是佛山制造业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排头兵。早在数年前,就引进先进设备改进生产流程,自主研发自动化制衣设备,以此优化生产工艺,降低产品能耗。以其自主研发的“大规模自动化制衣生产技术的研发和应用”项目为例:和传统制衣工序相比,该项目应用使自动化制衣效率(平均值)提升3倍,产品一次通过率提高到90%以上。以具有1000名操作工的车间为例,一年因减省返工而增加产能约17.3万件。

佛山精神敢为人先

和向钊一样兴奋的,还有佛山众陶联供应链服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重光。

在专题片第二集《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 中,2分40秒的篇幅里,众陶联、华昌铝业、意美家陶瓷世界、汇亚瓷砖等陶瓷平台和企业悉数亮相,讲述佛山陶瓷行业转型升级的故事。“早在20世纪80年代,佛山便是改革前沿之地,也是最早尝到改革开放甜头的地方。如今,这个以制造业为主的地级市,经济总量接近1万亿元,同时也体会着结构转变的紧迫压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在重塑这里的实体经济……眼下,佛山众多制造业企业都在对沿用多年的生产线进行调整。更精细的流程管控、更先进的智能装备,让产品供给能够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

镜头切换间,一个个支撑佛山高速发展的专业市场一一亮相,展现了佛山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敢为人先的“佛山精神”。

有“佛山名片”之称的陶瓷制造业,历经30多年的高速发展之后,总产量约20亿平方米/年,总产值超过1000亿元/年,陶瓷产量占全国30%以上,出口量占全国70%以上,陶瓷从业人员超过10万人。然而,高速发展的背后,高污染、高能耗、非标准化的三大“痛点”成为陶瓷企业发展的瓶颈。据佛山市建材行业协会对企业进行抽样调研,2016年上半年,佛山陶瓷业生产线的开工率约为80%,下半年生产线开工率不足60%,近50%的企业面临生存困难,倒闭或转让的企业占总体企业数的4%左右。

痛则生变。李重光介绍说,2017年,“在政府的引导下,佛山14家企业联合成立了众陶联产业平台,集合业内顶级专家,为陶瓷生产制定了108个原料标准和36个检测标准,更精细、更严格的质量管控体系覆盖生产全过程。连沙子、石头这些最普通的原料,都要纳入统一管控。”标准推行几个月后,产品优等率提高了三个百分点。南海大城工匠、广东宏陶陶瓷有限公司副厂长余国明说,近年佛山在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导制造业转型升级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尤其是在陶瓷行业,已经通过技术的改造提升,成功打造成一张亮丽的城市名片。

李重光向时代周报记者强调,众陶联能够作为“佛山故事”之一亮相《将改革进行到底》,是一种幸运。“佛山市委宣传部凭着敏锐的触觉找到我们,把众陶联和其他佛山优秀的企业有机整合一起,呈现了全面深化改革大背景下佛山砥砺前行的身影。”

综合性改革“仍在路上”

在佛山,值得称道的改革措施远不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项。

人民始终是改革的主体。第六集《守住绿水青山》中,镜头下奋勇争先的龙舟健儿和50公里徒步市民的灿烂笑颜,无不体现着环境治理和城市升级为市民所带来的幸福感提升。从2017年开始, “河长制”在全国范围全面启动实施。这一项具有创新意味的改革手段,使得河长们可以越过传统的行政边界,按照生态规律来保护流域生态。而佛山,早在2008年,就已经在汾江河的治理上,探索实施“河长制”。

汾江河的治理经验,为佛山推进制度创新、率先实施“河长制”打下了基础。为改善全市水环境质量,2013年,该市要求针对全市227条主干内河涌分批制定“一河一策”水环境综合整治方案。 而据2016年9月佛山市水务部门发布的水质监测结果来看,佛山第一批42条“一河一策”河涌已有30条河涌达到Ⅴ类水标准,主要污染物五日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平均值同比分别降低20.1%、25.6%、39.14%和10.4%。“河长制”在佛山初见成效。

事实上, 从制造业的由“有”到“优”,到敢为人先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再到“河长制”还市民一个绿水青山,佛山政府一直坚持将改革落到实处,通过改革让市民真切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幸福感。

《将改革进行到底》里,佛山故事闪耀22次。下一步,佛山乃至全国改革的突破口在哪里?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研究课题组课题组副组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简称“国经中心”)产业规划部部长王福强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重点强调,包含佛山在内的大湾区内地九市,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经济实力、城市发展水平都取得了显著提升。总体来说,易于改革的领域特别是经济领域都已经取得了进展,现在面临的最大难题,是改革遇到了天花板,好多以前不敢触及的领域成了改革的阻碍。“如果没有综合性改革,经济改革就会很难推进,取得的成果也很难保持。”王福强指出,“目前,教育、医疗、文化等方面的改革滞后,已经严重损及了经济改革的成果,也不利于社会的整体发展。”王福强对时代周报记者指出,当下迫切需要推进综合性改革,而综合性改革涉及敏感领域,需要通过地方立法的形式,鼓励地方开展相关领域的改革,保护改革者。另一方面,王福强还呼吁,推动各项改革深入,必须建立容错纠偏机制。“没有容错机制,各项改革就只会停留在口号上。有了授权,才打开了改革的天花板,激发创新活力和改革热情,真正推动改革迈向深入。”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北京车展首日:车企大佬互相“串门”,雷军人气爆棚
浙商证券入主之际,国都证券逾4亿股股权挂牌出售!此前多位股东清仓式转让股权
丁世忠力挺,安踏在上海试水新店态,不赚钱也要开
常青产品数量占比过半,腾讯游戏被低估了吗?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