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实验室到资本市场 华大基因布局全产业链

吴绵强
2017-07-18 01:56:16
来源: 时代周报
华大基因最早进入基因测序行业,“我们的方向是全产业链布局,现在的布局包括上游、中游和下游。”华大基因副总裁刘娜表示。

时代周报记者 吴绵强 发自深圳、广州

没有明星、没有官员,甚至连华大基因(300676.SZ)联合创始人兼董事长汪建亦未上台敲钟,现场举槌敲钟的是6位被邀请的特别人士,包括华大基因的员工、“唐宝宝”(唐氏综合征)代表、受益华大基因检测的用户,以及关爱关怀罕见病和残障群体的代表。

这一刻,华大基因等待了数年。这家成立于1999年的基因航母,曾先后经历多次融资和20余次重组。

作为国内基因检测行业龙头,此次华大基因发行总数4010万股,发行价13.64元,发行市盈率22.99倍。开盘之后,华大基因集合竞价阶段顶格高开涨20.01%,连续竞价阶段该股瞬间涨至32.04%触发临停,10点复牌后瞬间涨至43.99%,当天报收19.64元,总市值达78.6亿元。

根据券商机构对华大基因上市定位区间预测,预估价格区间在50-94.4元。

在当天的深交所上市发言中,汪建承诺,至少五年内不减持华大股票,华大将继续做好长线投入,不急于近期短平快。

市值,显然不是汪建最关注的事情,如何实现“服务全人类”才是。

华大基因主营业务为通过基因检测等手段,为医疗机构、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等提供基因组学类的诊断和研究服务。对于华大基因未来的发展,汪建表示,在过往的成绩上,下一步把血管病、肿瘤病都控制住。

在基因测序行业的“高烧”之下,华大基因曾受到投资人热炒。不过,光环褪去,其业绩仍有较大增长空间。华大基因最早进入基因测序行业,“我们的方向是全产业链布局,现在的布局包括上游、中游和下游。”华大基因副总裁刘娜表示。

主要精力不在市值上

公开资料显示,华大基因前身为深圳华大基因医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大医学”),成立于2010年7月9日,由华大控股、华大农业共同出资设立。2015年6月23日,华大医学整体变更设立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业务为通过基因检测等手段,为医疗机构、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等提供基因组学类的诊断和研究服务。

华大基因的高估值和众多机构抢投此前一直为外界热议。招股书显示,华大基因拥有43家机构股东,包括红杉、软银、云锋基金、深创投以及和玉高林等众多投资机构。

在过去3年多的时间里,华大基因吸引了40余家投资机构,虽然每次开出的价格都称得上“天价”,但仍旧吸引了大量资本追逐。

华大基因董事、总经理兼CEO尹烨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回忆:“那年也就是在这个楼里,我在大概几周之内见了上百家投资机构,跟他们谈了我们未来的畅想,当时我们有1个亿的利润,希望能够做到100亿的估值。”

即使拥有如此多的投资者,但汪健及“华大系”始终保持绝对话语权。

招股说明书显示,华大控股是华大基因的控股股东,在发行前,直接和间接持有华大基因42.42%的股份;汪健又持有华大控股85.30%的股份,为实际控制人。汪建间接持有上市公司32.51%的股份,按照华大基因总股本40010万股计算,汪建持有华大基因股份13007.25万股。

7月14日,华大基因开盘后股价上涨43.99%,至19.64元/股。根据券商机构对华大基因上市定位区间预测,预估价格区间在50-94.4元。据此测算,后续汪建的身家或继续水涨船高,将达到65亿-123亿元。

“如果大家天天盯着招股书说股价的东西,将来还有意思吗?”在华大基因总部举行的上市媒体见面会上,汪建主动提及自己对于华大基因股价的看法,“华大基因要服务全人类,让大家过得更好。”

对此,尹烨在回答时代周报记者的提问中补充称,汪老师的发言并不是表示其不关心市值,“而是他主要的精力不应该都放在市值上,(如果)都放在市值上,就变成了大家所谓最熟悉的市值管理,这就变成了另外一个我非常不喜欢的一个事情。”

针对市场上称华大基因对投资者不友好的信息,尹烨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可能大家经常发现华大对投资人的态度不好,其实我们对急功近利的投资人态度不好,对大部分志同道合的投资人我们是非常友善的。我们向他们提供员工待遇,也就是说他们投资了华大基因,不光有资金回报,我们还管他们全家的健康,从无创产前到肿瘤的早筛到提供相关的细胞存储,我们提供了非常好的良性互动。”

巩固生育线产品

资本市场从来不缺乏故事,而A股市场亦看中的是持续盈利能力和未来的经营业绩等现实指标。华大基因秉承“基因科技造福人类”的愿景,汪建在公开场合亦经常提到服务全人类的宏大志向。

华大基因主营业务为通过基因检测等手段,为医疗机构、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等提供基因组学类的诊断和研究服务。此次上市筹资主要用于云服务生态系统的建设、医学检验解决方案平台的升级、基因组学研究中心等项目。

事实上,即使华大基因拥有如此高的估值,但是其业绩远低于市场预期。历史数据来看,2014年、2015年和2016年,华大基因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1.31亿元、13.19亿元和17.11亿元;净利润分别为5852.98万元、2.72亿元与3.5亿元。

即使如此,华大基因仍持续花重金在研发领域。最近三年的研发费支出分别为1.31亿元、1.02亿元和1.77亿元。在遗传性耳聋、孕前遗传病、无创产前检测、肿瘤等多个诊断服务领域,以及基础科研领域进行大量研发。

作为国内少有的掌握核心测序技术的企业,华大基因先发优势明显。华大基因副总裁刘娜在回答提问时表示,基因检测领域还处于新兴产业,目前大众的意识在逐渐提高,但实际上渗透率还处于比较低的水平,(未来的)增长点一方面是来自华大自身产品的渗透率,比如无创产前领域。

2014年6月,华大基因推出的BGISEQ-100和BGISEQ-1000两个型号的基因测序仪率先获得了CFDA 的上市审批,成为首批国产基因测序仪,目前已广泛用于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服务。

2016年10月及2017年1月,华大基因 BGISEQ-500基因测序仪及无创产前基因测序业务的配套试剂再次获得CFDA审批,华大基因通过“自产”摆脱了对美国公司Illumina的依赖。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每年新生儿有1100万,随着二胎放开,新生儿达到1900-2000万,“目前渗透率是小于20%,随着市场的增长我们的空间有多大,目前我们布局的无创产前只是其中一个产品,全世界4个新生儿中就有1个用华大的检测手段,这是我们核心的产品。”刘娜说。

此外,刘娜表示,后续在生育健康方向,华大基因还有很多比如婚前的遗传病的基因检测、新生儿代谢病的筛查、耳聋基因的筛查,甚至药物基因组的检测,“在生育线还有很多产品布局。”

事实上,在无创产前基因检测之后,下一个金矿是肿瘤基因测序技术。在肿瘤领域,华大亦在持续布局。

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的肿瘤发病率已达到460万,并呈逐年上升和年轻化的趋势,因此在肿瘤的指导用药、精准诊断、精准检测、甚至肿瘤早筛方面,如果正常人都能做肿瘤的早筛,市场空间巨大。

刘娜透露,目前华大基因在肿瘤这块还在布局HPV(人乳头瘤病毒)的基因检测产品,这跟宫颈癌的发生密切相关,而且是宫颈癌发生的主要病因,目前在中国适龄女性覆盖度不到20%,适龄女性的人群数量大概有4亿。

“如果采用自取样的方式,每个女性都能覆盖一次HPV检测,女性远离宫颈癌,这个潜力也是非常大的。”刘娜表示。

市场竞争激烈

当前,基因测序市场产业链分工明确:上游为设备和耗材供应商,Illumina等少数外资凭借技术垄断市场;中游为第三方测序服务供应商,需依赖设备投入、运营管理与终端维护开发,是目前中国企业最具优势的一环;下游为生物信息分析服务商,现处于起步阶段,由于数据分析的技术瓶颈日益突显,待发掘的市场潜力最大。

国内基因公司在中下游领域竞争优势明显,第一方阵的企业包括华大基因、贝瑞和康、达安基因、博奥生物等,其余较为知名的企业包括安诺优达、诺禾致源、凡迪生物、百迈克等。

刘娜指出,几年前,基因测序行业只有200多家企业,如今已突破1000家。

即使如此,华大基因的优势依然明显。其在国内主要城市设有分支机构和临床检验中心,并设有海外中心和核心实验室,服务覆盖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包括境内31个省市自治区2000多家科研机构和2300多家医疗机构,其中三甲医院300多家;欧洲、美洲、亚太等地区合作的海外医疗和科研机构超过3000家。

招股书显示,华大基因的主要收入来源于国内,报告期内(2014年、2015年和2016年)中国区的主营业务收入占比分别为58.90%、68.57%和 76.52%。2015年和2016 年中国区营业收入占比增长主要源于生育健康类业务中无创产前检测业务等临床检测服务的增长。

事实上,华大基因仍然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

以无创产前基因检测领域为代表,市场上越来越多的新进入者进入该领域。目前,国内外市场上的主要参与者为华大基因、贝瑞和康、博奥生物、安诺优达、凡迪生物、达安基因、Sequenom(已被 LabCorp 收购)等。其中,贝瑞和康、安诺优达、凡迪生物等都是华小公司,即由从华大离职的人所创立的公司。

贝瑞和康此前借壳天兴仪表(000710.SZ)上市,包括该公司董事长高扬在内的多位人士,均曾供职于华大基因。目前,“华小”已成为华大基因的竞争对手。

此前,高扬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基因测序行业在全球,无所谓是美国、中国还是欧洲等地,其实都还是一样,(中国)与发达国家都是同一起跑线。

目前,华大基因、贝瑞和康、博奥生物、安诺优达、凡迪生物、达安基因主要分布在中国和南亚市场;Sequenom等主要分布在北美市场,而 LifeCodeXX 专注于欧洲市场;仅有 Sequenom 公司涉足大洋洲的市场,在澳大利亚设有分部。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东北证券去年自营业务收入大增超2倍,沪深交易所首发保荐项目连续两年挂零
三六零2023年报:经营性现金流同比提升65.84%,近两年复合增速达136.26%
文创冰淇淋圈粉年轻人,伊利“须尽欢”联名长隆一口气推8款新品
进击的“股神”!国轩高科去年炒赛力斯赚1.43亿,今年一季度扣非利润仅1060万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