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神话的创新,其实每个普通人都有

​马维
2019-08-15 12:06:30
来源: 时代在线网
你有没有认真问过自己,创新能力究竟是什么?创新究竟是如何发生的?回看人类简史,关于创新创造的故事好像都显得挺神秘,与灵感、顿悟、酝酿以及天才息息相关。

马维

“创新”一词,如今已经将地球人的生活整个包围了:政府公文里,有“万众创新”;商业策划中,“创新”是不可或缺的万金油;学校教育,更是立志把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当作头等大事—从“幼升小”考试、奥数竞赛,到高校自主招生,如今教育最看重的,好像都是学生的创造力。可是,你有没有认真问过自己,创新能力究竟是什么?创新究竟是如何发生的?回看人类简史,关于创新创造的故事好像都显得挺神秘,与灵感、顿悟、酝酿以及天才息息相关:诗是在梦中写成的,交响乐是一气呵成谱出来的,事物从“无”一下跨越到“有”的……创新者都像魔术师一样。

在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凯文·阿什顿看来,这种高不可攀的幻觉,乃是对创新的误读。这个词之所以会拥有如此之多的神秘感,多半是由几百年间的各类出版物反复渲染、塑造而来的,但人们在证明其“神秘”时所引用的例子,却并非实情。

例如,在西方广为流传的莫扎特写给父亲的一封信,曾经被认为是最好地诠释了作为创新行为之关键的“灵感”是如何飘忽不定、不可捉摸的:“每当我自由自在、独自一人且心情舒畅之时,我的思维最为流畅,丰富。这一切能点燃我的灵魂。而且在不被打扰的情况下,我的创作主题会越发广阔,变得清晰而有条理,即使创作内容很长,它也几乎是以全貌完整地出现在我脑中。当我着手写下自己的想法时,我很快就能将其付诸纸上,因为正如我之前所说的,一切都已完成;而且纸上的内容和我之前的想象几乎没有不同之处。”可是,对莫扎特生平的详尽研究表明,他从来没有写过这封信。与此类似的,我们也许还能想起爱迪生利用聚光照明协助医生给妈妈动手术的故事。这件事的可信度,同样值得高度怀疑。

正是对这类故事的证伪,有助于打破关于创新的那些浪漫成见和千古神话。这些神话往往暗示了,在人类群体中,只有很少的人拥有创造力。凯文写作这本书力图证明的核心事实即是:创造很寻常。作为人类,每个人都拥有创新的可能,如同每个人都拥有走路、运动的能力一样,尽管每个人的运动天赋会有差异。事实上,自15世纪专利制度在意大利建立以来,获得专利的发明者人数一直都在增加,从初始需要等上130年,专利发明人才能凑足100万,到2000年,每4000个美国人中就有一名首次专利获得者—作为迄今唯一拥有“应该把事情做得更好”的想法的物种,人类的创造力不断进步。“创造就是人类,创造就是每一个人。”

尽管如此,直到1935年之前,还没有人认真研究过创新的本质,也没有人关心创新需要经历怎样的过程,这或许仍然是上述偏见导致的:人们认为,创新只是奇迹,可遇不可求,创新都是飞跃式的,没有什么“过程”可言,但一名叫做登克尔的学者,在《关于问题的解决》这部专著中,提出了“创新的本质就是解决问题”这一看起来毫无魅力的结论。为了验证自己的想法,他做了很多实验,例如向人们提出问题,要求他们在试图解决这些问题的时候大声说出自己的想法,通过这种方式,他看到了思维的结构—也可以理解为创新的全过程。

由此登克尔发现,头脑不会飞跃,解决问题并引导人类创新的是观察、评价和不断重复的试错。所以,创新实际上总是循序渐进的,它不是感知上的突然变化,即所谓“灵感”能够带来的。并且,人类历史上的几乎所有重大创新,都是众人努力的结果,每一个创造者都创造出一点新东西,把创新往前推进一点,不过有的进步不太起眼,有的则属于重大突破。尽管被人们铭记的往往是后者,可是那些在当时看来只是细微的改变,往往是引发重大突破的“导火索”,没有它们,也就不可能有此后那些闪亮的“啊哈!时刻”。

还有一个事实,似乎也是不应该忽视的:创新往往源于困难。乔布斯就一直在问自己:“为什么这样行不通?”或者,“如何改变才能让它行得通?”当年,很多公司以为,智能手机只是手机,他们因为产品销量和顾客满意度的节节攀升而欣喜不已,认为没有什么是需要修补的。而乔布斯看到的却是,苹果公司作为计算机制造商,不能满足于让手机仅仅是手机,它应该是人们口袋里的一台电脑,打电话只是它的功能之一。乔布斯早就发现,传统计算机的外观丑陋,“看起来就像是垃圾”,因为“所有伟大的产品设计师都跑去设计汽车或建筑物了”。虽然苹果公司没有生产过手机,但这一点也不要紧,因为它想创造的那个东西,本质上是电脑,是它一直以来都擅长的。而那些高枕无忧的手机制造商,他们从来都不愿意让困难出现在自己的视野里,所以,他们都失败了。

曾经,经济学家马尔萨斯从人口和地球资源的角度论证了人类必将面临的大饥荒和灭绝,但人类直到今天依然还在这里。从统计学的角度来说,马尔萨斯预言的趋势并没有错,人类目前的人口数量甚至远比他预言的多得多。但是他错在对人口红利的估计上:人越多,创造者就越多,人们可以互相连接,继而创造出更多的好东西,从空间到医疗,从教育到信息。在这部书的作者看来,这也是过去几十年创新呈现出明显加速度的原因—大量人口的消费会导致地球危机,但人类用变化击败了变化;人类以持续不断的创新,延续了自己的历史。创新一直在路上。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对标华为车BU!亿咖通加速掘金万亿汽车智能化市场
小赢公益新里程:深化乡村阅读,落地寻乌首座乡村学校图书馆
老工业城市组团到广东,他们想学什么?
千亿有色龙头资产腾挪!多年未分红,负债超70%,中铜资源股权遭中国铝业清空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