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是中国制造业上的“椎骨”

王心昊
2018-09-27 11:54:16
来源: 时代周报
中国高级技工在产业工人中的占比只有5%,远低于日本的40%和德国的50%。报告指出,今年年中,中国高级技术工人缺口将突破1000万人。

时代周报记者 王心昊 发自佛山

作为职业教育者,梁泽洪管得有点“宽”。

6月初的某个早晨,梁泽洪带着一叠关于珠三角地区产业发展的资料回到办公室。作为顺德第一职教集团的负责人,除了关注职业教育工作以外,梁泽洪还干起了“产业调研”的活儿。虽然不少外人认为他关注区域产业是“不务正业”,但在梁泽洪看来,这种“不务正业”才是未来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职业教育培养的是专才,要满足市场需求才有意义,我产业调研就是为了知道市场想要什么。”梁泽洪这样解释自己对区域产业的关注。

曾在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陈登职业技术学校(下称“陈登职校”)的校长岗位上工作了16年的梁泽洪,对中国的职业教育有深刻的认识。在他看来,“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传统理念导引下,中国职业教育发展至今面对尴尬的发展局面:一面是“中国制造2025”战略下对技术工人的热切渴求,一面是受传统观念影响而产生的对职业教育的“傲慢与偏见”。根据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发布的2017年人才蓝皮书《中国人才发展报告(NO.4)》显示,中国高级技工在产业工人中的占比只有5%,远低于日本的40%和德国的50%。报告指出,今年年中,中国高级技术工人缺口将突破1000万人。

国家层面推动职业教育的行动已经在路上。2014年6月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曾专门就加快职业教育发展作出重要指示,要求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努力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努力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作为我国职业教育的第一大省,乘着名师东风,广东职业教育究竟该如何发展?中国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研究员姜大源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时强调,当下社会对职业教育仍然存在误解,“不惟能力惟学历”的想法仍然广泛存在。“职业教育的培养理念在于‘一技之长,能力至上’转型升级时期的中国经济需要更多高质素的劳动大军。职业教育是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是社会公平的润滑剂,同样也是个性发展的动力源”。

不是退路是好路

根据教育部公布数据,2016年在全国超过2000所中等职业学校的474.71万毕业生中,就业人数为459.15万,就业率为96.72%,而同期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率为92.2%。

尽管在就业率压倒了本科毕业生,但在初中毕业生的选择中,职业教育往往扮演“退路”的角色。佛山市吉利中学一名初三教师告诉时代周报记者,不少未能考上公立高中的初三毕业生,情愿选择高价入读私立高中,也不愿意去职校就读。梁泽洪印证了该说法:“有些学生在刚刚入学时,都表示自己有一种被抛弃感,来参观的有些人也觉得,职校就是给读不了书的人找一个地方待着。”

改变需从机制开始。

2016年3月21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公布。该文件旨在保障人才以技能要素参与利益分配,以市场价值回报人才价值,强化对人才的物质和精神激励。文件同时提出,要研究制定技术技能人才激励办法,探索建立企业首席技师制度,试行年薪制和股权制、期权制。作为珠江西岸制造业龙头的佛山,2012年就出台了高技能人才入户政策。根据该政策,技师、高级技师入户佛山将不再受工作年限限制,可以直接递交个人及亲属相关资料,办理入户手续。“制造业是佛山的脊梁,技术工人就是脊梁上的一块块椎骨。给予这些技术工人方便,让他们在佛山落地生根,是支撑这个城市制造业继续向前的重要保障。”佛山市人社局的相关领导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联手企业“山基创新”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副会长、全国民办职业技术教育分会会长、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创校校长俞仲文是中国职教界的“大拿”。在接受《光明日报》采访时,他提出了职业教育中的“山基创新”理论。俞仲文指出,创新存在不同层次:既有重大的、领军式的“山尖”创新,又有融合在生产、管理、服务、建设一线中的局部的技术革新和技术改良,即所谓的“山基”创新。而“山基”创新的关键,在于职业院校和企业之间的“联姻”。

2007年,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与迅达(中国)电梯有限公司开展合作,成为国内职业院校与企业合作共建领域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据时代周报记者了解,从2007年至今,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和迅达的合作经历了由浅入深的过程,双方的技术水平在合作过程中得到了长足进步。

开始合作时,迅达公司出资在校内建成生产性实训基地,供学生和企业培训使用,企业对学校实行“订单培养”。合作一年后,学校获批成为首批机械工业部电梯技术技能鉴定站,迅达公司也一跃成为华南地区标志性建筑电扶梯的最大供应商。双方决定进一步加强合作,按照企业员工的培训模式对学生进行职业训导,实行校企“双导师”制,共同承担教学实训任务。2010年,鉴于之前的成功经验,学校与迅达公司决定共同创办电梯技术学院,深度培养电梯安装及维护人才。

陈登职校选择了同样的发展方向。陈登职校所处的乐从市钢铁、塑料、家具三大专业协会会长,都是学校校董会的成员。学校开设的所有课程,都经由业界和学界的专家交流研讨产生,以确保课程的创新性和适应性。梁泽洪以学校的省级重点专业营销学向时代周报记者举例说,通过校企共建,陈登职校把案例搬入课堂,引导学生进行营销创新。“很多人觉得职业院校的学生没有创新能力,这是偏见。职业院校应该把创新的焦点聚集在小的创新上,这些创新虽然不大,但对于地区产业发展来说,则是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行。”

企业应有更多话语权

2015年12月,佛山中德职业技术培训学院南校区正式在陈登职校挂牌,这是继2014年顺德区中德工业学院之后第二个落地陈登职校的中德合作项目。中德双方的企业、政府机构和学校,将通过培训学院建立起稳定而畅通的交流渠道。佛山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徐小增认为,此举能够引入国外的职业教育理念,实现中德两国政府、企业、行业之间的互动交流,培养出适合产业转型升级的人才,扭转当前高级工人缺乏的局面。

佛山的职教理念再次走在了前面。2016年8月,第二届中国职业教育国际合作峰会在深圳召开,来自全球近20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多位职业教育工作者、政府主管部门领导以及企业家参与了论坛,试图通过中外职业教育发展情况的对比交流,实现中国职业教育的弯道超越。

姜大源对时代周报记者指出,中国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但高级工人依然极度缺乏。产生困境的原因,在于用人的劳动制度与育人的教育制度是分离的,这导致劳动人事部门与教育行政部门在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管理职能上的交叉,也导致了劳动市场的用人需求与职业教育的育人供给存在脱节,尤其是行业企业参加职业教育路径的缺失,使本应在职业教育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上有更多话语权的行业企业,一直处在可有可无的“失语”境地。

在职业教育的协同化上,欧美等发达国家已经作出了许多探索。通过教育部门与就业部门、工业部门、雇主组织之间的通力合作,打破职业教育闭门造车的困局。梁泽洪对时代周报记者进一步指出,地方产业的调整对职业教育影响巨大,而政策影响对于地区产业集聚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校、产业、政府,是支撑职业教育这个鼎的三个足”。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新行长任职资格获批!邯郸银行去年净利润“腰斩”,不良贷款率上升
首份上市险企一季报!中国平安净利367亿,保险资金投资组合规模逼近5万亿
卖奶茶卖出百亿身家,四川80后夫妻干出今年港股迄今最大IPO
在深圳湾开出专门店,李嘉诚家族北上抢客,最高降930万港元推售香港豪宅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