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新雄心:打造全球金融资源配置中心

2017-06-13 03:36:00
来源: 时代周报
广东省政府党组成员陈云贤表示,广州要继续完善现代金融服务体系,以创新驱动发展,打造全球金融资源配置中心,努力建设成为国内领先并在世界有重大影响的全球城市。

时代周报记者 曾令俊 实习生 李雅颖  发自广州

对广州这座一贯平和、包容、接地气的城市来说,“打造全球金融资源配置中心”的发展新目标显得有些“高大上”。5月26日,以“全球金融中心:开放与聚焦”为主题的第20次珠江金融论坛在广州举办。论坛上,广东省政府党组成员陈云贤表示,广州要继续完善现代金融服务体系,以创新驱动发展,打造全球金融资源配置中心,努力建设成为国内领先并在世界有重大影响的全球城市。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脉。早在2015年5月,广州市委书记任学锋到“一行三局”(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广东银监局、广东证监局、广东保监局)调研时就表示,广州发展金融保险业有对外开放度高、实体经济基础好、市场活跃、互联网产业发展快、创新驱动发展潜力大、辐射带动力强等优势,希望驻粤的“一行三局”一如既往给予大力支持,指导广州以编制“十三五”发展规划为契机,加快金融保险领域改革创新,进一步优化金融发展生态。

今年2月,广东省长马兴瑞在履新之初,即到 “一行三局”走访调研。马兴瑞表示,近年来广东金融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还存在金融机构总部数量较少、资本实力和竞争力不强等问题,希望“一行三局”一如既往地支持广东经济社会发展和金融业改革创新,吸引相关金融要素资源在广州聚集,助力广州加快打造区域金融中心,推动广东从金融大省向金融强省转变。

事实上,将金融视作稳增长、促转型、惠民生的重要支撑手段,广州一直在重点发力金融业。多年前,广州便开始着手打造广州国际金融城,推行“金融+”三年行动计划。2016年年底,《广州市金融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出台,《规划》提出,要将金融业打造成为广州市服务业的第一大支柱产业。伴随“一带一路”建设、广东自贸试验区、粤港澳大湾区等国家战略的实施,广州金融改革创新迎来了新的历史机遇,“打造全球金融资源配置中心”成为广东站在新起点上开创新局面的发力点之一。

综合能力

全球金融资源配置中心,是指在全球范围内能够对资源用途、布局和流向进行整合、创新、决策、控制、分配和激活的城市中心。“所谓的配置中心,必须是一个金融资源聚集、扩散、流转的枢纽。”广东省政府特聘参事、省委党校教授陈鸿宇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与过去一般的资源配置中心相比较,全球资源配置中心要实现的,是从参与到主导国际市场的转变,是由集聚全球资源到配置全球资源的转变。建设全球金融资源配置中心是综合能力的表现,而不单指某个要素的简单配置。

在国内,首先使用“全球资源配置中心”这一概念的城市是上海。2011年12月,国家发改委印发《“十二五”时期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规划》,提出要显著提升上海国际金融中心配置全球资源的功能;2016年8月公示的《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40(草案)》,则以“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为总目标,采用了“在全球资源配置领域具有重要话语权的国际中心城市”的提法。

同年年底,广州市委书记任学锋在广州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上指出,广州要高水平建设“三中心一体系”和国家创新中心城市,强化枢纽型网络城市功能,提高全球资源配置能力。此次树立“打造全球金融资源配置中心”的目标,可视作对这一发展思路的落地与细化。

后起之秀

一向以商贸、制造业和物流中心城市定位的广州,何以后来居上,成为“全球金融资源配置中心”?

2017年3月,广州首次入选全球金融中心指数体系。据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郭万达介绍,广州是中国内地第6个入围全球金融中心指数的城市,在进入榜单的88个金融中心城市中排名第37位,内地排名第4,是名副其实的全球金融中心城市里的后起之秀。

郭万达介绍,全球金融中心指数采用客观特征指标和主观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评价。客观特征指标包括营商环境、人力资本、基础设施、金融业发展水平、声誉等五大方面,由101项具体指标构成,相关数据均来自联合国、世界银行等国际权威组织公布的报告。从五大特征指标来看,广州在“人力资源”(全球排名第23位)、“金融业发展水平”(全球排名第28位)、“基础设施”(全球排名第31位)、“声誉”全球排名(第36位)等4项指标的排名都较其综合排名37位有所领先。其中,人力资源和金融业发展水平两项的优势最为突出。

金融业本质上是“以人为本”的行业,人才不可或缺。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广州要打造全球金融资源配置中心,大型的金融机构需要有,但并非充要条件:“关键是要有人才,人才来了,其他的机构自然而然会起来了。广州这些年,从总量上来讲没有问题,但从个体来讲,落后了不少。主要是没有大的公司、大的机构,没有领衔的人物。”

近年来,广州加大对高层次金融人才的奖励和吸引力度。2016年,共评定金融领军人才和金融高级管理人才60多人、金融高级专业人才155人。人才流通不断深化广州的国际金融合作交流。截至2016年末,共有来自15个国家和地区的42家外资金融机构在广州设立了92家机构,以大型央企、世界500强企业为代表的高端产业正加速向广州集聚,国际金融界的F20—国际金融论坛(IFF)、全国最顶级的风险投资论坛—中国风险投资论坛、全球最顶尖高端会议—《财富》全球论坛纷纷落户广州。

除了引进金融精英人才,广州金融业的健康发展是另一大亮点。这座踏实的城市,始终恪守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这一宝贵理念,近年来尤其加大了直接融资的发展力度,目的是降低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2016年,全市直接融资余额达1.35万亿元,在大城市中仅次于上海(1.48万亿元),占全省(含深圳)的60.65%,直接融资占社会融资规模比重已经达到52.3%,居全国大城市第一位。通过直接融资,为各类企业减少融资成本超过250亿元。此外,2016年,广州的保费收入增速、新三板挂牌增长率同样名列全国第一。

补齐短板

今年3月,中证机构间报价系统正式落户广州,标志着“两所”(沪深交易所)、“两系统”(全国股转系统、中证报价系统)在京沪广深形成了四足鼎立的局面,广州正式结束了没有全国性金融交易平台的历史。而在王文看来,要成为全球金融资源配置中心,广州还差一家大型网络金融公司。“如果我们的跨境网络支付能够进一步走出去,如果广州能够借未来的‘一带一路’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网络支付、清算、信贷储蓄的平台,未来的趋势会很好。”王文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分析说,“杭州有阿里巴巴、深圳有腾讯,广州急需要有一家大型的网络金融公司推动广州往下走。”

广州人才+深圳创新,联手通关是正途。

在全球金融中心指数中,广州的“营商环境”排名第40位,这也是郭万达认为广州金融亟须弥补的短板之一:“政府需要加大改革力度,营造法制化环境。此外,政府还需要加强国际推广,懂得营销自己,让广州名片走向世界,和全球金融中心合作,吸引更多国际资本、人才和国际机构到广州,提高与国际标准接轨的程度。最重要的是,广州要抓住国家的战略,‘一带一路’往哪走,金融机构就跟着走。”

除了以“一带一路”为契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建设也将助力广州金融走向国际化。陈鸿宇认为,广州应联手港澳,争取在粤港澳大湾区先行先试推进金融创新制度,更加紧密地融入全球金融体系。“广州要成为全球金融资源的配置中心,一要构筑开放型的金融体制,在运行规则上与国际惯例接轨;二要按照市场化、国际化、法制化要求,改善广州的金融生态环境,提高金融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三要从广东和华南以至周边地区的实体经济发展需求出发,确定广州市参与全球金融资源配置的目标定位和实现路径。”陈鸿宇分析说。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英伟达宣布联合昊铂量产L4,搭载2000TOPS算力芯片
壹健康探索健康管理数字化解决方案
汤臣倍健梁允超:风起云涌VDS新周期
盯上爱微醺的年轻人,茅台推气泡低度酒,每瓶118元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