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城市双遗存再利用及实践高峰论坛落幕

2017-06-07 19:00:31
来源: 时代在线
2017年6月1日下午,由上海产业转型发展研究院主办、上海锦和商业经营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特别主办的“穿越时空·世博无界——上海城市双遗存再利用及实践高峰论坛”于越界·世博园召开。

2017年6月1日下午,由上海产业转型发展研究院主办、上海锦和商业经营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特别主办的“穿越时空·世博无界——上海城市双遗存再利用及实践高峰论坛”于越界·世博园召开。

来自城市规划研究领域的权威专家、政府代表,以及在城市更新实践中有所建树的企业家和高管,着重讨论城市更新背景下世博遗产和工业遗产再利用的新理念、新价值、新实践,以期对未来世博地块的开发和利用有所启发。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巡视员、上海市文创办副主任陈跃华先生表示,上海盘活存量资产的文创园区改造方式凝聚了新兴产业,对城市更新起到了极大的作用,目前市级授牌文创园区已达128家,区县有300多家,上海的文创产业腾飞对上海的经济转型起到了极大的贡献。其中,作为工业与世博双遗存,越界·世博园将提供有上海特色的、与世界接轨的创意产业园区。上海市黄浦区副区长陈卓夫先生宣布,将为建设“文创+科创”的黄浦特色文创产业和创新企业创建更好的创业环境。

上海锦和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上海锦和商业经营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郁敏珺女士解读越界世博园的传承与创新。郁敏珺介绍说,上海城市改造由原来的“拆改留”转变成“留改拆”,越界世博园的定位将融合商务、旅游、娱乐等非传统的改建理念,保留原来工业遗产的框架、结构,充分展现具有现代气息和工业遗产的建筑设计。越界世博园将是世博文化遗产的承载区、城市最佳实践区,会珍惜双遗产的价值。

上海创意产业中心秘书长、上海汇橙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何增强先生讲述上海文创园区的新机会与新方向,他认为,更新、转型、拓荒是蕴藏在文创园区基因中的关键词,文创园区之所以生生不息,是因为城市空间和产业活动永远会产生新的需求,与其他商业形态相比,文创园区拥有最大的能动性和适应性。未来园区建设的新方向是什么?主要将体现在三创园区、人文街区、生态景区、创意社区的“四区融合”。我们之所以孜孜不倦地讨论新方向、新模式、新方法,就是希望提供一套套“文创解决方案”来应对未来新一轮的城市更新,这将是我们持续探索和实践的动力。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城乡规划系主任、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总策划师唐子来先生讲述城市最佳实践区的两次转型,他讲述了世博园区的最初设想和“一轴三区”的设计理念。唐子来先生认为,目前在上海双遗产并不多,世博园区的双遗产是指世博前的工业遗产和世博后的场馆遗产。现在我们仍旧保留了一些世博场馆,规划成功只是图纸上的成功,真正的成功在于商业化的转型。

上海交通大学建筑系教授、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研究员、哈佛大学研究学者、城市更新保护创新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更新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建筑学会工业建筑遗产委员会委员王林女士主讲未来生活方式的理想空间---工业遗产保护更新的趋势与未来。

王林女士称工业建筑的转型是城市经济转型的风向标,工业遗产保护中苏州河的工业遗产建筑就在其列,黄浦江两岸开发时我们也保留了工业遗产、历史街区、风貌街坊等。上海的工业遗产保护和更新走在了前沿,比如1933就很好的保留了历史建筑的特质。在未来的工业遗产改造中应多元化,融入商业、娱乐、休闲甚至是住宅的元素,应搭建有活力的城市空间。

上海晟世泰平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陈立民先生表示,上海房地产市场已从增量转向存量,上海土地面积是6千多万平方公里,可供建设的土地面积是3千多万平米公里,以后会不断缩减。上海未来工业土地将集约节约使用、商办地将会被强制持有、住宅是买少见少。世博园改建将会是商办地产的佼佼者,世博板块本身的商业价值后市可期。

论坛专家在演讲后,还进行了圆桌互动,共同探讨了未来工业遗存对城市更新发展的可能性和作用。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