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能对接中央环保督察组,又能处理群众投诉,珠三角河长

2017-04-25 01:53:23
来源: 时代周报
白云区治水办工作人员回忆,2015年时白云区还只有区一级河长,而没有镇街级、村居级河长。“那时候就已经要求公布河长电话了,所有反映的问题都堆到区一级,不好落实。

时代周报记者 杨凯奇 发自广州、深圳

每个周三上午,广州市番禺区新造镇北亭村支部书记梁国坤都要到村头的一条小河巡查:“看看有没有垃圾或者违建,有的话就找职能部门协调处理。”小河名唤“北亭涌”,梁国坤的另一个身份是北亭涌的“河长”,是中国“河长制”中最基层的一环。

2017年的中国,已经涌现出数以万计像梁国坤这样的河长。根据广州市治水办统计,仅仅广州一市,去年就已落实河长1938名。这些河长里,既有村长,也有市长、省长。各级河长分工各有不同,但责任别无二致:2016年12月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要求,地方各级党政一把手要担任“河长”,肩负起组织领导辖区内相应河湖的管理和保护工作。

相对于各级河湖管理委员会、长江水利委员会、水利局等传统治水机构,“河长制”的表述无疑更接地气,也是对治水者更明确的督促。

“各级领导对守水有责的意识更强了,因为他们和河流建立了更紧密的联系,治河变成了需要领导直接负责的事情。”谈及推行河长制带来的变化,广州白云区治水办一名工作人员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他透露,2016年底中央第四环保督察组赴粤开展督察期间,曾叫过几名河长询问情况,“要求是不准带书面材料。”

“全面推行河长制是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是解决我国复杂水问题、维护河湖健康生命的有效举措,是完善水治理体系、保障国家水安全的制度创新。”《意见》的定调,将“河长制”这一发轫于地方的管理经验,提升为国家高度的水环境治理战略。

“每条河流要有‘河长’了”,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发表2017年新年贺词时,回顾去年取得的环保成就,首先提及的就是“河长制”。这个新生的制度,已经成为中国破解水环境治理难题、构建环保领域一岗双责的重要抓手。

水危机催生河长制

河长制,最早出现在江苏。2007年夏季,江苏省无锡市的市民发现,他们的“母亲湖”—太湖比往年这个时候,要更难闻一些。

无锡处于太湖之滨,是江苏省重要的工业城市。20世纪90年代后,曾经可以直接饮用的太湖水一去不返。大量污染物从无锡城里的河道排放入太湖,引起一年一度的太湖蓝藻爆发。集聚的蓝藻大量消耗水中的氧气,太湖中生物死亡、腐烂,进而影响了无锡市数百万人的用水安全。

随后,无锡市开始寻找应对危机的药方:水环境治理涉及环保、水利、工农业等多个部门,也涉及上下游不同行政区域间的协调,容易互相推诿,一定要有人总揽全局,担负总责。地方一把手无疑是最合适的人选。

针对流域河流水质直接影响太湖的实际,无锡市确定,在全市各级党政一把手中,全面推行水功能区达标“河长制”,全市所有党政一把手,分别担任了64条河流的“河长”,“河长”主要职责是督办河流水质的改善工作,一河一策,逐条治理。

无锡摸索出的道路,最后被拍成了一部叫做《河长》的电影,由环保部、无锡市委宣传部和昆山市委宣传部联合摄制。而随着《意见》的出台,“河长制”从江苏走向了全国。

河长制的产生,体现了中国治水理念的三点进步:其一是以河流为抓手,重视流域环境治理;其二是将环境治理的责任落实到个人;其三是强调了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这也是近年来环保监管的“主旋律”。

广东省环境污染的主要问题在于水污染,因此也成为继长三角地区之后,率先将“河长制”作为治水重要抓手的省份之一。

“实行河长制不是我们最早,但是把河长制写进地方立法,我们是最早的。”今年两会期间,广东省江门市市长邓伟根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20世纪90年代初,江门市境内的一条重要河流—潭江的水污染就受到当时江门市政府的重视,在政府大力治污的驱使下,水污染状况一度得以好转。但在本世纪初,潭江水再度恶化。时代周报记者了解到,因为精力有限,20世纪90年代“潭江模式”的注意力一直放在干流而忽视了支流,其后的水质恶化,恰恰是因为支流污染严重,最终拉低潭江干流水质。

邓伟根介绍,江门的做法是,把潭江流域以镇街为断面,设40多个监测点,将跨境河流属地责任问题划分清晰。监测点积累了一年的数据后,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实行全面数据管理。“我们要求各镇的水质必须不断改善,至于是采取哪种模式,段长还是河长,属地自己拿方案。而且污染源的监测、分析、治理,也都是交给属地去执行。我们提出要求:你下年的水质必须在今年的基础上改善,不能恶化。这就把责任落实到人了。考核方面,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公布倒数后三名的河长(段长)的名字。”

去年年底,潭江流域的河长们进行了第一次考核,对排名后三位的段长作出预警提示。根据《江门市潭江流域河长责任制实施方案(试行)》,一年内有三个季度排后三位的段长将被实行“一票否决”,建议对其工作岗位进行调整,并在两年内不予提拔重用。“河长制”向水污染治理不作为亮出了剑芒。

级别不一,护河有责

北亭村看起来只是广州众多城中村中普通的一员,握手楼和古老宗祠在同一时空彼此依存,村民们骑着自行车在巷弄里穿梭。特殊之处在于,这里突兀地立起了一座商业综合体。这得益于北亭村的地理位置:紧邻着星海音乐学院和华南师范大学的大学城校区。

但在绿化日益完善的广州大学城,北亭村的处境尴尬。它的周围环伺着黑臭水体,其中渭水涌更因为污染严重而被北亭村民多次投诉。今年4月,广州市水务部门透露,广东省委副书记、广州市委书记任学锋将担任广州大学城内水系的总河长,确保今年年底前大学城内3条最主要的黑臭河涌要完成整治工程。

北亭涌也是北亭村黑臭水体中的一员。时代周报记者在北亭涌河口看到,在梁国坤以及多方共同努力下,河面上的垃圾基本已被清扫干净。水面上散发着异味,但并不浓烈。

巡河是河长梁国坤的日常工作。“我每周都会来看看河道附近有没有违建,有的话就去找城管部门。如果有污水排放,就要找卫生部门和环保部门,一起协同解决。”梁国坤介绍,北亭村没有工厂,因此北亭涌的污染源主要是村民的生活污水。“村里的污水没有纳入大学城统一的污水处理系统,雨污没有分流,污水和雨水一起直接排进了河道。5月份,北亭涌的截污整治工程就要开工了,估计10月左右,北亭村的污水就能纳入大学城的统一污水管道。”协助村里的污水管网接驳,也是梁国坤作为河长的职责之一。

广州已实行四级河长制,市委书记担任第一总河长,市长担任总河长,市以下还有区、街道(镇)、居委会(村)等各级河长,将河流划分为区段进行管理,下级河长接受上级河长监督。

梁国坤的上级河长是小谷围街道办主任黄浩霖,他同时也是大学城各条河涌的镇(街)级河长。他每个月也要巡查一遍负责的各条河涌,同时负责组织查控各类污染源和违章建筑,封堵违规排污口,落实河道和排水设施日常维护。

前述白云区治水办工作人员介绍,有一些镇(街道)的河涌比较多,河长巡不过来时,会委托城管、农技中心代为巡查。

“区级河长负责组织编制、推动方案制定、推动职能部门完成污染源的查控、河涌的截污以及排水管网泄漏的问题。并负责协调解决上下游污染问题。”广州市越秀区治水办工作人员赵蓉(化名)向时代周报记者介绍,告诉时代周报记者,东濠涌是越秀区重点治理的河涌,区长苏佩亲自担任河长。“去年年底广州水务局组织了一次全广州市的河长巡河活动,苏区在活动当天亲自到东濠涌巡河,全程步行。”赵蓉强调。

上级为下级筹措经费

上级河长的另一项功能,是为所管河流的下级河长筹措经费。赵蓉介绍,东濠涌的截污系统已经完善,日常的维护管理还是越秀水务局管,区级河长平时工作主要是落实一些相关经费。梁国坤也称,北亭涌河长的经费由街道办支付。

白云区治水办工作人员介绍,各级河长要行使职责,还需懂得一些治水的知识。为此市水务局会对镇街级河长进行培训,对村居级河长则采取发资料函授的方式。“各级河长的巡河方案,还要委托治水办制定。”

赵蓉同时也是东濠涌河长热线的接线人员,负责收集投诉与社会意见,反馈给河长以及治水办。在广州市,区及区以下河长的电话需要公开。区一级河长公布的电话一般就是河长热线,由接线人员代理。

白云区治水办工作人员回忆,2015年时白云区还只有区一级河长,而没有镇街级、村居级河长。“那时候就已经要求公布河长电话了,所有反映的问题都堆到区一级,不好落实。现在就明确多了。哪个河段有污染,可以反映到最基层的河长那里。”他透露,镇街级、村居级河长的电话必须是本人号码,治水办会不时抽查。

公众参与是基层河长考核中的重要一项。根据2016年10月13日出台的《广州市河长制考核办法》,镇街级河长(或河长指定人员)电话打不通或无人接听的,每次扣0.1分;来访、来电、微信、QQ等途径反映的各类投诉举报问题受理不细致、处理不到位、反馈不及时的,每次扣0.2分。以百分制计算,年度考核低于60分的河长将被约谈。

梁国坤告诉时代周报记者,考核分日常、年终和年度三项。他还记得,两周前因为省委副书记、广州市委书记任学锋要来大学城巡查河涌,番禺区水务局派了几名专家前来考核。

跨界河流如何管:太湖流域管理局镜鉴

“立足不同地区不同河湖实际,统筹上下游、左右岸,实行一河一策、一湖一策,解决好河湖管理保护的突出问题。”这是《意见》对各地推行河长制的一大要求。

跨界河流的管理一直是难题。由于涉及到不同行政区划、不同部门,一旦发生污染问题,河道的上下游、左右岸之间就容易相互推诿。统筹上下游、全流域的治水工作,是河长制的一大亮点,但具体如何落地,考验着主政者的管理智慧。

赵蓉认为,城市内部的跨区河流治理,问题相对简单。她所在的越秀区治水办,全称是越秀区水环境整治联席会议办公室。会议成员包括各个与水环境治理有关的单位以及分管水方面的领导,包括河长。在广州市层面,也有市治水办,属于市水务局管理。“市治水办有一个每季度的会议,在这个会议上每个人都会把问题反映一下。然后在市治水办这个市一级平台上去统筹落实 。”

赵蓉介绍,市以下的各级河长之间也有沟通。“如果出现污染问题但影响不太大,镇街级河长之间就可以协商解决。涉及河涌的大的污染问题,就要上报到区级河长来协调解决”。

亦有人建议,最好能建立区以下,镇街级、村居级河长间的平级联席会议机制,有利于通过正式、公开的渠道解决跨镇、跨村的河流污染,节约向区级河长汇报的时间成本。

“涉及上下游,一定要联动。上游的水污染,不能把责任甩给下游。”白云区沙坑涌河长热线接线人员回应时代周报记者。这是一条处在广佛跨界区域的河涌。该名工作人员表示,跨市的河涌往往是治理难点所在。

时代周报记者了解到,广佛跨界河涌目前还是属地管理,尚未建立起广州、佛山同级河长之间交流的平台。“涉及跨市,我们还是要跟市里商量、探讨,通过市水务部门去跟佛山方面对接,”上述河长热线工作人员透露,“主要是怕河长之间协商,会跟市里的说法不一致。”

通过市级各部门间层层转达,再将意见反馈给佛山方面,必然带来大量的时间消耗。“我们在工作中也发现有必要直接跟佛山的河长联系,”河长热线工作人员表示,“目前跨市河长间的联席会议机制,我们正在构思。”

时代周报记者了解到,广东省已经建立起省级断面监测点,每年都会公布跨地级以上市河流交接断面水质达标状况,监督交接断面水质不达标的城市分析各流域水质下降原因,编制实施辖区内的达标方案。对于跨境河流治理,河流交接断面监测点提供了数据依据,也就将责任划分清楚。

在跨境河流河长制建设上,太湖流域的苏、浙、徽、沪等省份的经验值得借鉴。这其中,太湖流域管理局承担了重要角色。

太湖流域管理局是水利部太湖流域、钱塘江流域和浙江省、福建省(韩江流域除外)范围内的派出机构。时代周报记者查阅资料发现,太湖流域管理局是流域内各省份河长制建设的重要推手。去年年底,在《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出台后,太湖流域管理局相继出台《关于推进太湖流域片率先全面建立河长制的指导意见》,直接对接流域内各省份的有关部门,相当于各省间协调的一个平台。

太湖流域管理局在居中协调的基础上,还搭建起了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水利工作协调小组、环太湖城市水利工作联席会议等协商平台,正在探索建立入太湖河道、重要跨省河湖河(湖)长联席会议制度,协调解决重点难点问题。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北京车展首日:车企大佬互相“串门”,雷军人气爆棚
浙商证券入主之际,国都证券逾4亿股股权挂牌出售!此前多位股东清仓式转让股权
丁世忠力挺,安踏在上海试水新店态,不赚钱也要开
常青产品数量占比过半,腾讯游戏被低估了吗?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