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里的决策者:为何不能做出更理智的判断?

2017-04-05 01:58:41
来源: 时代在线网

马维 

在人类历史上,有很多突发事件的发生会改变人类历史的走向,最典型者莫过于1929年的纽约股市大崩盘。正是这次在当时看起来令人匪夷所思的大变故,引发了此后美国乃至世界经济长达十年的大萧条,全方位改变了世界人类的命运。

其实,早在2008年危机发生之时,就有不少学者和政界人士都注意到了其与1929年大萧条的颇多相似之处。尤其巧合的是,2008年那场大衰退中的两位关键决策者,时任美联储主席的本•伯南克和奥巴马总统的经济顾问会主任克里斯蒂娜•罗默,恰好都在他们的学术生涯里研究过大萧条历史。人们忍不住要问:他们为什么没有准备好应对这场危机呢?而比这个问题更值得追问的也许是,当危机来临的时候,又是什么阻止他们作出最优决定,将这次大衰退的负面影响降到最小的?隔开近十年的距离,再次回望当年这些经济学精英们或胸有成竹或慌不择路地作出的种种决策时,也许会更加客观。

决策者的成功和失误,都被巴里·埃森格林这位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政治经济学教授写进了《镜厅》这本书中。在他看来,人类很容易重蹈覆辙,很可能用不了80年的时间,我们又将在另一场严重的金融危机中,再一次遭遇灭顶之灾。

这部书的开头,巴里先讲了一个故事:著名的庞氏骗局主谋查尔斯•庞兹,借保释之机来到佛罗里达州,经营在当地火爆到全民参与的房地产生意。靠着一张七寸不烂之舌,查尔斯蛊惑人心,再次干起了诈骗的勾当。他的庞氏土地公司将每一英亩土地都分成23份,承诺投资者只要花上10美元就能拿到自己的一块地,而且60天内就能获得30美元的回报。自然,这种拆东墙补西墙的骗局很快就被戳穿了。当时的美国经历着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房地产泡沫,最后像一只无法再吹大的气球一样被突然刺破,引发了无数个人惨剧和经济动荡。

但在泡沫的最高峰,所有人都被冲昏了头脑。在当时还未经开发的迈阿密海滩上,甚至出现了这样惊人的一幕:某房地产商人发现,只要卖房子的广告能在沙滩上立着,就会有足够的生意送上门。他会把客户带到沙滩上,让他们自行挑选一片清澈平静的水面,然后立即承诺将在这片水域给客户造一个私家岛屿,“你就能自己当一个小小的孤岛鲁滨孙了”。

更可怕的是,当房价正处在不可思议的历史高位时,货币政策火上浇油,没有采取信贷收缩政策。而80年后,全世界的主流经济学家都宣称,所谓“经济周期波动”的说法已经过时,世界正处在并将一直处于经济高速增长中,似乎看不到尽头。各国央行行长也达成一致意见,要极力稳定汇率,殊不知这样做的后果是,越来越多鲁莽的人进入到房地产投资领域。

当然,巴里也承认,政府决策人员在对经济形势作出判断时,确有难度。有时,市场看似繁荣,其实已经临近末期,萧条正在拉开序幕,却很难察觉,人们永远难以判断和应对无数市场参与者时刻变化的心理和行为。

对2008年危机中引发最大争议的“政府救助行为”是否得当的问题,依作者的观点,美国政府的做法是先对后错,巴里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成功是失败之母”。所谓“成功”,指的是对美国五大投资银行中规模最小的贝尔斯登的注资救助,它至少在短期内成功阻止了因为这家银行的彻底破产导致的全局性危机;但之后在对雷曼兄弟的处理上,以保尔森领衔的财政部迫于舆论给予的道德压力,拒绝救助而任由雷曼破产,最终导致了系统性金融危机的爆发。美联储和财政部之所以决定袖手旁观,或许是因为,救助雷曼的经济和道德风险,本来就比救助之前看起来更为“靠谱”的贝尔斯登大得多,更何况在投行界内部,也没有多少人欣赏一向钟情于过度扩张的雷曼CEO富尔德。但直到那时,手握决策权的政府官员们仍然寄希望于由私营部门来自行收购雷曼兄弟,直到他们看到这家投行的资产负债表,才恍然大悟:根本不可能有愿意收购它的企业,雷曼面临的绝不是简单的流动性问题,而是偿付能力问题。但事已至此,一切为时已晚。当英国金融管理局明确表示无意促成巴克莱银行收购雷曼兄弟时,美国政府只能接下这个烫手山芋,此时的决策者对避免大规模危机已经不抱任何希望。

最后,这桩美国历史上最大的企业破产案留下了6130亿美元的债务总额。第二天开市,道琼斯指数下跌近5%,创下自“9·11”事件发生以来的单日最大跌幅,标准普尔金融股指数在当日收盘时下跌超过10%,世界各地股市纷纷暴跌。过去,人们只关注商业银行挤兑导致的金融危机,但这一次,导致整个体系大崩溃的偏偏是“影子银行”,也就是对冲基金、货币市场基金和一些特殊目的投资工具。由次级债这类金融衍生产品导致的大规模金融危机,在整个人类的历史上也是第一次,所以有人说,犯一次错不足为奇,下一次避免就行了。但在巴里看来,这只是导致危机的表层原因,更深层的根源是在于世界经济结构已经发生了重要变化,而美国的霸主地位又并不稳固,由此导致全球经济失衡,引发金融动荡。危机中,全球经济缺乏真正够格的领导者,欧元的使用又放大了系统性风险,全球经济在劫难逃了。

试图让读者明白“全球经济结构已经发生了重要变化”,正是作者把这本书命名为“镜厅”的用意所在:镜厅是“一战”后签订《凡尔赛和约》的地方,和约的签订,是当时一些缔约国不承认当时世界经济格局的结果。众所周知,正是这样的一份强人所难的和约,为以后的许多灾难埋下了伏笔。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日本校园霸凌创十年新高:日均发生超1800起,近30万学生拒绝上学
10款面霜对比检测:雅诗兰黛、资生堂不敌平价国货?
239万,淘宝可买“空中的士”!去年交付翻倍,连亏7年后亿航有望实现盈利?
盯上爱微醺的年轻人,茅台推气泡低度酒,每瓶118元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