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写绿色中国梦 青海打造国家级清洁能源基地

2017-03-28 02:18:58
来源: 时代在线

2017年3月18日上午9时30分许,4号机值机长刘勇按下停止键的那一刻,华能北京热电厂的所有燃煤机组停机备用。

这是北京最后一座燃煤电厂。它的关停,意味着北京发电进入“无煤时代”,并成为全国首个全部依靠清洁能源发电的城市。

众所周知,清洁能源要比新能源的内涵和外延大得多。清洁能源作为开发、使用对环境无污染的能源,其中包括可再生能源和其他新能源。

“带头大哥”北京身后,越来越多的城市或产业的清洁能源开发、应用步伐正在提速。这背后,是不断加码的顶层调控呼吁和政策红利支撑。

“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今年两会期间的政府工作报告已发出总动员令,而李克强总理在这份报告中的数番强调,更是让清洁能源再次站在“风口”,他说:“2017年,要淘汰、停建、缓建煤电产能,为清洁能源发展腾空间。”

“清洁能源”将是“十三五”发展的重头戏。如何打赢这一仗?仅靠决心和信心显然不够。市场化、法治化框架下的多元措施必不可少,而根本之策仍在于国内能源结构的深度调整。

着力优化能源系统,大力发展风电、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在煤炭和清洁能源此消彼长的过程中,推进我国能源结构向清洁能源方向转型—这项任重道远却势在必行的长期国策,同样,也离不开企业佼佼者在市场、技术和布局上的助力。

清洁能源站上政策“风口”

总理“铁腕治污”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这是民之所想,政之所向。

长期以来,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在生态环境、空气质量问题日益严峻的今天,发展清洁能源已成为我国能源发展的重要趋势和迫切要求。

这是一项长期工程,并早已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 年)》和《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这两份文件,就已先后划定了我国新能源发展的阶段性目标,其中对我国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的设定分别是:2020年占比15%,2030年占比20%。

我国能源转型在去年起进入深化、加速期。2016年末,《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发布,明确了“把发展清洁低碳能源作为调整能源结构的主攻方向,坚持发展非化石能源与清洁高效利用化石能源并举”的基本原则。“绿色”“低碳”成为各行业未来之路上的主旋律,并迎来一场新的能源革命。

环境保护依然是今年全国两会的重要议题,政府工作报告中更是8次提到清洁能源话题,展现了政府对于加快发展清洁能源的坚定决心和意志。

李克强总理提出,今年要再压减钢铁产能5000万吨左右,退出煤炭产能1.5亿吨以上。同时,要淘汰、停建、缓建煤电产能5000万千瓦以上,以防范化解煤电产能过剩风险,提高煤电行业效率,为清洁能源发展腾空间。抓紧解决机制和技术问题,优先保障可再生能源发电上网,有效缓解弃水、弃风、弃光状况。

清洁能源不仅是推动能源结构调整乃至整个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支点,更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当前,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再加上能源供需相对宽松,为能源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提供了难得机遇期。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国、进口国和消耗国,能源发展正逐步从高碳走向低碳,从低效走向高效,从不清洁走向清洁,从不可持续走向可持续。水电、核电、风电和太远能都在以惊人的速度发展,清洁能源的生产能力正不断提高。

青海迈步全国清洁能源产业基地

一直以来,中国清洁能源资源禀赋与需求呈逆向分布。西部地区风光水资源富集但是没有负荷,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对电量需求高,却没有环境承载能力,清洁能源资源又不足。“西电东送”由此而来。

三江源头,世界屋脊—青海,以其独特的生态地位和特有的资源禀赋,已发展成为全国清洁能源产业基地。作为西部能源生产大省,青海为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着强大的动力支撑。

除拥有十分丰富的水力资源外,青海还是我国太阳能最好的地区之一,日照时间长,年总辐射量每平方米达5800-7400兆焦,同时,青海7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平均海拔在3500米以上,有可用于光伏发电和风电场建设的荒漠化土地10万平方公里,是太阳能资源的“聚宝盆”,被认为是发展清洁能源产业的理想之地。

2016年底,青海电力装机2340万千瓦,可再生能源装机占82%;全省累计发电量552.6亿千瓦时,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73%。

在生态地位极其重要和资源富集的青海,传统的高耗能、高污染、低产能的产业在“建设国家循环经济发展先行区”“生态立省”的思路导向中逐渐褪去色彩。

为促进清洁能源发展,青海省陆续出台了一些支持政策。2014年4月,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青海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优化发电布局,加强电网建设,统筹各类发电方式,完善产业链条,将青海建成全国重要的光伏制造业基地和最大的光伏发电基地。

上至国家决策,下到青海精准定位,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进军青海,抢占青海这块得天独厚的宝地。这当中,鲁能集团就紧紧抓住“一带一路”建设战略带给青海的新机遇,加速发展清洁能源产业,变革崛起的力量令人鼓舞。

鲁能打造多能互补集成优化新模式

据悉,青海省鲁能海西州多能互补集成优化示范项目作为国家能源局公布的首批23个多能互补集成优化示范工程之一,建设条件得天独厚。

鲁能集团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项目创造性打造“多能互补集成优化”新模式,包括“多能互补”和“集成优化”两个部分。

首先,项目规划以光伏、光热、风电为主要开发电源,以光热储能系统、蓄电池储能电站为调节电源,多种电力组合,可有效解决风电和光伏不稳定不可调的缺陷,解决用电高峰期和低谷期电力输出的不平衡问题。

同时,本项目按照“统一设计、分步实施、整体集成”的路线,对风电、光伏、光热的新能源组合实时柔性控制,构建“互联网+”智慧能源系统,实现智能调控,支撑新能源发电就地消纳和长距离送出,最大限度减少弃光、弃风。

据悉,项目总装机容量700MW,其中200MW光伏发电项目、400MW风电项目、50MW光热发电项目及50MW储能系统。建成后年发电量约12.625亿kWh,每年可节约标准煤约40.15万吨,减少烟尘排放量约5431.96吨,有效减少煤炭消耗,降低大气污染。

除此之外,该项目还将极大地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优化当地经济结构。同时,项目基地的投资、建设及运行也对当地财政、税收做出积极贡献,带动地区人民群众整体生活水平的提高,改善当地的基础设施条件,加快建材、建筑等相关产业发展,带来更多就业机会。

作为全力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清洁能源领军企业,鲁能集团还将以推动能源生产消费革命、促进能源转型升级为主线,在续写绿色中国梦的康庄大道上栉风沐雨,铿锵前行!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直击胰岛素集采接续开标:13家企业全部中标,甘李药业称结果符合预期
产能过剩叠加价格战,锂电负极企业钱难赚,货难出
监管能见度 | “科企16条”政策破冰,IPO新股发行回暖可期
业绩变脸股盘点|康力源上市首年扣非净利同比下滑16.99%,产销量双双同比跌超25%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