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的“中年人”颤抖吧:大二男生做垂直营销,已在杭州买

2017-02-21 03:45:20
来源: 时代在线网
去年,由黄磊、海清主演的电视剧《小别离》热播,引发了社会对当下教育问题的探讨。《小别离》的作者鲁引弓说,他一直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戳中社会的痛点。

时代周报特约记者 张薇 实习生 曹丽婵 发自广州

去年,由黄磊、海清主演的电视剧《小别离》热播,引发了社会对当下教育问题的探讨。《小别离》的作者鲁引弓说,他一直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戳中社会的痛点。

作为一个资深媒体人,鲁引弓的小说总能自带社会性话题,近期在花城出版社出版的新作《转身就走》,将视线聚焦于互联网时代的传统媒体、媒体人的转型。

故事讲述的是在互联网席卷、颠覆众多产业领域乃至个人生活领域的背景下,一个青春女孩穿行在传统与新兴两个产业空间,在职业、情感的双重转身中,感受冲击、茫然、迷失、坚毅,寻找自己人生落点的故事。书中还聚焦了“纸媒转型”“新媒体冲击”“直播”“众筹”“分答”“网红经济”等大量当下热门话题。目前,《转身就走》的影视版权已经被某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购买,未来或将引发又一热议话题。

像“小别离”一样,鲁引弓希望“转身就走”这个词,也能引发社会共鸣。“去年一句‘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戳中了多少白领的心,可是转身太难了。在信息纷繁复杂的年代,很多人都很疲惫,想转场,包括产业也是。希望从这个大背景下梳理出来‘转身就走’这四个字,能够引起社会共鸣,这就比较有价值了。”鲁引弓在接受时代周报专访时说道。

timg_010244.jpg

两重空间的迷失和寻找

时代周报:听说你写作非常快速,属于一气呵成型,写《小别离》只花了17天。《转身就走》这个故事大概写了多久?

鲁引弓:我的确写得挺快的,《转身就走》只写了一个多月,但是前期的采访花了一年多时间。包括新媒体、互联网的创业、创业咖啡、创业园区、众创空间、大学生创业团队、网红群体等,都采访了。

时代周报:你的前期准备时间很长。

鲁引弓:对。我自己是媒体人,写这本书最初的动机,是我发现年轻记者在传统媒体上用的语言和话语方式,与在自媒体上是不一样的。你会发现他们不论在开会还是平常,都在低头刷手机,在互联网和现实生活中,他们呈现出两种性情、两种思维状态。

这可以理解,现在互联网空间占据我们生活的一半,它一定程度上颠覆了寻常的传统的思维方式,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情感方式。我写这本书就是来源于这么一个理念。我发现现在很多文学作品都很少涉及这一方面,报道有一些,但是不多。比如咪蒙,以前做传统媒体,现在在新媒体,她的话语方式就有很大改变,判若两人。这种人性跟情感变化的状态,我们很少触及。所以我就想写这种人在两重空间的分裂。

时代周报:这种分裂非常明显地体现在了主人公“郁郁”身上。她在报社是一个不起眼的编辑,但在她的淘宝店、直播里却成了女王式的人物。

鲁引弓:对,线下一个状态,线上另一个状态。我曾经问一个记者,难道不能把你们在自媒体上的灵活方式用到传统媒体的报道上来吗?但他们确实切换不过来,在另外一个空间就是另一种人性状态。我最初是想写人在两重空间的迷失和寻找,产业也一样,线上线下做产业的标准也是不一样的。

时代周报:小说里的人物身上发生的故事,有现实原型吗?是生活在你身边的人吗?

鲁引弓:有。我身边的很多85后、90后在做媒体,但是互联网接触他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淘宝、在网上码字。这种生活是交错的,有时候会迷乱。另一方面,我是有针对性地去采访的,比如去大学采访年轻的创业团队,他们在网上做垂直营销和直播。这些直播又和很多公司联系在一起,现在在传统媒体上做广告已经就没垂直做广告有效果了。

我采访的一个大学生创业团队,四个男生做垂直营销,和企业联手推广产品,带动师弟师妹,还引进了泰国品牌,实体店在佛山,还有人帮着做运输。现在他们才大二,就已经在杭州买房了。类似的还有很多,浙江传媒学院的很多学生都在做网络直播,推销自己的产品。

一篇稿子写完才开始

时代周报:书里面的龙加加主导了纸媒转型:报纸停刊转做微信号,还用“抽房子”这样的方式吸粉。但他的微信号没有互联网思维,内容没有用户黏性。这是对当下纸媒转型的现实映射吗?

鲁引弓:“抽房子”这样的手段还是很普遍的。现在不论是公众号还是APP,除了内容以外,面对的最大的问题就是争粉。这涉及运营的问题,如何吸引用户增加流量的问题,现在很多新媒体都在用这样的手法增加用户量。

龙加加这样的传统媒体人对新媒体的摸索、寻找也是很普遍的。新媒体出现的时间还很短,无数留在传统媒体的人都曾想过“转身就走”,但大部分人走不了,还有一些人在摸索过程中有可能会走出来。龙加加走的这条路是必然的,从只关注内容到被动接受互联网的话语方式,所有传统媒体人都必须经历这样的考验。还有一点就是用户思维,给谁看必须非常精确。像龙加加这种传统媒体人,曾经的办报思维有可能成为他转型的负累。

时代周报:在你看来,当下的传统媒体转型有突出的案例吗?你所在的浙报传媒,有媒体圈所说的“浙报模式”,这算一个成功的案例吗?

鲁引弓:新媒体时代来临后,最突出的变化就是我们每个人的心态,突然明白了传播、受众有多重要。以前我们只对信息负责,而现在我们要考虑接受美学。更深层的,是我们终于明白了信息的门槛并没有那么高,互联网上有的是信息,但是如果要做独家的话,就要吃苦。此外,对信息陈述的个性化非常重要,现在还没有哪一种陈述模式可以复制。

浙报传媒的新媒体最初就是我做的,整个架构都是我在做。刚开始,我由衷地觉得的确很难,成功不成功,互联网时代很快就可以验证。传统媒体的转型确实很难,但对传统媒体人来说也是有收获的。以前一篇稿子写完就结束了,现在,一篇稿子写完才刚刚开始。

希望给小人物一点温暖

时代周报:去年,《小别离》非常火爆。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作品会非常受影视公司的欢迎?

鲁引弓:我的小说写完就有很多影视公司来买,当然跟《小别离》是有关系的。像《小别离》,信息量比较饱满,这跟我做记者的经历也有关系,我会做很多采访,小说的当下感很强,会满足当下的人物情感模式,包含当下的社会矛盾存在。其实,选择什么小说题材,跟我做媒体高管选新闻头条是一样的,里面包含对现实的判断。这样的作品容易被影视公司接受,也比较容易被社会接受。

我写的《小别离》跟《同学会》都比较贴合当下人的心态,有小人物对这个快速转换的时代的惊愕感受。《转身就走》也一样,我就是想写一个小人物在这个大时代里的选择、迷茫,加上互联网的存在,情感、职业、生活面临更多问题。

时代周报:你怎么看待自己的作品被改变成影视作品,心态比较开放?

鲁引弓:我持开放的心态。我本身是在中山大学学的文艺理论,到这个年纪才开始写作,以前在媒体工作也没想过写小说。我对自己想要什么还是比较清晰的。文学有各种形态,作为媒体人,我更想去触碰社会的痛点,给小人物一些温暖,当然,如果能推动社会进步就更好了—就像《小别离》推动教育体制的改进一样。

时代周报:你会对影视团队有要求吗?

鲁引弓:我不直接参与影视后期,对这块我不熟,所以我相信他们的专业性。但是作品理念、创作主旨、故事线索这些还是会一起梳理一下。我提供建议,比如拍《小别离》的时候,我建议海清出演妈妈,后来制作方确实找了海清。现在,他们问我谁比较适合出演《转身就走》?我建议汤唯或白百合,乍一看不那么惊艳,但是很有魅力,很耐看。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跨界白酒后又卖零食,“烤鸭第一股”全聚德结束三年连亏,等来的却是跌停
股价应声跌停,归母净利润下滑超90%!昔日PE大佬九鼎投资,正被房地产拖累
聚焦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首批70家龙头和专精特企业聚集雄安中关村园区
“吉利公子”入主ST澄星首份完整年报出炉 业绩亏损逾六千万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