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视能挺过这关吗?警惕“规模不经济”的风险

​杨国英
2016-12-13 02:41:58
来源: 时代周报

杨国英

12月7日,乐视的上市部分乐视网发布停牌公告,暂停股票交易。自 11 月初被曝光手机业务拖欠货款以后,乐视网的股价已经下跌 19%、市值蒸发 108 亿元。

躁热过后,寒冬降临,当下资本的寒冬,不仅冲击着大量的初创型企业,也在迫使过度依赖新增融资的“巨头型”企业进行深入反思和大幅调整。乐视只是其中的一员。

与陷入财务危机的乐视稍有不同,作为国内电商巨头之一的京东,在资本寒冬来临之际,正无奈地启动“降成本”之举。11月23日,京东集团推出了“京东物流”的全新品牌标识,并正式宣布京东物流将以品牌化运营的方式全面对社会开放。这意味着,过去基本仰赖于京东自营电商这棵大树的自建物流体系,正在走向“半独立”。

开放物流对京东最大的“诱惑”在于发挥规模优势,消化冗余资源,然而,京东自建物流居高不下的运营成本能否通过对外开放有效降低,存在变数。事实上,开放扩张可能造成的原有内部生态的失衡是京东首先需要正视的问题,而国内快递业的既有格局和激烈竞争,以及京东物流长期服务于京东自营造成的单一应用场景,都决定了其对外开放必然伴随着重度投入—由此造成的财务压力,或与乐视财务危机的成因有相似之处。

优良的企业战略生态,不是大而不当,而应是环环相扣。在资本的寒冬下,持续缺乏现金牛业务支撑的乐视,必然出现极不可控的财务危机。而对于京东来说,开放物流造成的特殊矛盾体现在,围绕自营电商而建立的物流体系的适用范围必然偏窄,这意味着,一方面,外部扩张需要追加投入,占用闭环生态的部分资源;另一方面,物流开放造成的经营诉求外部化,将会造成物流板块与原有生态的战略协同性发生变形和偏移。

经济学理论认为,企业业务扩张的目的在于实现规模经济,但规模经济是有条件的。当内部组织结构因为规模扩张而变得更加复杂,并因此带来内部资源的消耗时,随着业务规模的扩大,生产的边际效益可能出现下滑而不是提升。但企业对扩大规模有着天然的偏爱,这种“规模不经济”的风险常常被忽视。企业需要正视的是,扩张首先就意味着人员规模的大幅增长以及业务复杂性、部门之间摩擦频率、决策矛盾的上升,很少有企业能够规避“大企业病”,如果扩张处于市场上升期、不涉及企业的战略调整,风险可能较小,反之,则会在很大程度上消减扩张带来的规模效益。

无论是企业内部战略协同性的弱化,还是规模化扩张可能造成的内部资源消耗,最终都会体现为企业的财务压力。近期乐视网的财务危机也说明,在追逐商业机会的过程中,财务压力应该成为企业战略均衡重要的考量因素。事实上,均衡和稳健对于一个体量庞大的公司来说,更为重要。

当下的互联网行业整体仍处于上升期,但是与过去10多年不同的是,现在资本的热情在加速降温。在这种情况下,已成规模的互联网企业掌握好战略“平衡术”极为必要。尤其是对于京东、乐视这种体量庞大、核心业务繁杂的互联网企业,在新的方向做出局部扩张的选择时,需要充分权衡其与既有战略、尤其是财务支撑的匹配性,毕竟,良好财务支撑下的均衡战略,才是维系一家成熟企业生存的根本。

(作者系财经专栏作家)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因3亿欠款,凯撒旅业起诉前大股东海航,青岛国资入主后加速扩张
东北证券去年自营业务收入大增超2倍,沪深交易所首发保荐项目连续两年挂零
三六零2023年报:经营性现金流同比提升65.84%,近两年复合增速达136.26%
文创冰淇淋圈粉年轻人,伊利“须尽欢”联名长隆一口气推8款新品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