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革命传奇的引路者们

​陈晓平
2016-12-06 03:11:25
来源: 时代在线网
孙中山将基督教的救世理想转化为救国理想,在寻求救国的过程中,基督徒成为他拓展革命事业的重要人脉资源,这是喜嘉理起初没有料到的,可谓“无心插柳”。

陈晓平

孙中山的早年革命事业,得益于一个由基督徒组成的“朋友圈”。第一个把他带进这个朋友圈的,是美国公理会牧师喜嘉理。1884年5月4日,喜嘉理在香港为孙中山洗礼,此举已被载入史册。

喜嘉理一生的黄金年龄段有27年在粤港度过,足迹遍及广州、四邑、香山、阳江甚至梅县。作为摄影爱好者,他留下大量作品,记录了清末民初的历史瞬间。这批收藏于南加州大学图书馆的老照片,以及我近年搜集的中英文资料,有助于还原一个鲜活的喜嘉理。

香江传教之无心插柳

喜嘉理(Charles Robert Hager,1851-1917)出生于瑞士,1882年毕业于美国加州屋仑神学院,次年2月15日被美国公理会按立为牧师,随即受美国公理宗海外传道部(又称“美部会”,英文缩写ABCFM)派遣,3月31日即抵达香港开始传教。派喜嘉理来港的原因,是他加州时候已有了向华人华侨传教的经验,此时有大量北美华侨回到家乡四邑,需要就近照看,而香港则是华侨回乡必经之地。

喜嘉理初到香港,人地生疏,所幸他很快认识了一位懂英语的基督徒温清溪。温清溪(1834-1915),广东台山人,年轻时从学于英国传教士、汉学家理雅各并皈信基督。温清溪见喜嘉理正在寻觅住所,乃将必列者士街2号住处让给喜嘉理,让他立定了脚跟。1884年5月4日,喜嘉理正是在这栋三层楼房为孙中山施洗。

喜嘉理带引孙中山入教,本来抱着把他培养成传教士的动机。孙中山志愿学医,喜嘉理就把他介绍到广州博济医院学习,帮助他减免学费。然而后来的演变超出了喜嘉理的计划。

温清溪的儿子温秉忠,是容闳带出去的第二批留美幼童,在美国波士顿读书时,常跟同学牛尚周到一家华人商店买东西。接待他的小店员,当时名叫韩教准,就是日后鼎鼎大名的宋耀如,“宋氏三姐妹”的父亲。这三个来自中国的少年谈得十分投机,很快成为挚友。正是在温秉忠、牛尚周的鼓动下,韩教准萌生了读书的念头,偷偷逃出商店,得到热心人帮助就读神学院,1886年被派遣到上海当牧师。

韩教准到上海后,取了个新名字叫宋嘉树,字耀如。1892年,孙中山从香港雅丽氏医院附设医学院毕业后,到澳门筹备行医时,与宋耀如、陆皓东“初谈革命”(《孙中山全集》第二卷第342页)。宋耀如在上海工作定居。他到澳门来找孙中山,很大的可能是经过挚友温秉忠的介绍。陆皓东曾经在上海电报总局工作,也是这次会面的牵线人之一。宋耀如以他在美国的亲身体验和所学知识,启发了孙中山在反清革命后建立共和国的思想。

1912年,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就任全国铁路督办,铁路总公司会计处处长是宋耀如,庶务处处长则是温秉忠。(《交通史路政编》第一册,第132页)这种人事安排,显示孙中山对宋耀如、温秉忠十分信任,也暗示他们三人之间,远在武昌起义以前就存在特殊关系。

清末时期,中国的新式知识分子很多出自基督教家庭,这种情况乃是时代所造成。早年孙中山从事革命事业,没有体制内的资源可资凭借,主要依靠海外华侨、反清会党、通商口岸的商人和新式知识分子。

在被喜嘉理接引入教后,孙中山结识了广州基督徒左斗山、王质甫,他们冒着杀头的风险,把双门底(今北京路)圣教书楼提供给孙中山,作为兴中会起义主要机关。在教会所办的博济医院,他结识了陈少白和郑士良,这两人成为兴中会里面孙中山最重要的干部。博济医院的年轻教师尹文楷,1893年与孙中山一起在广州西关冼基创办东西药局;1895年,当孙中山在广州组织第一次广州起义时,就住在岐兴里瑞华坊尹文楷家里。起义失败时,全城戒严,清兵开始大规模搜捕。区凤墀、王煜初、尹文楷带领大批基督徒,以举办婚宴为掩护,护送孙中山到大基头码头,登上汽艇顺利逃往澳门。

温清溪是道济会堂的创堂元老。道济会堂是华人自理教会的先驱。孙中山从广州回到香港学医后,经常到道济会堂参加礼拜,很可能经由温清溪介绍,认识了王煜初牧师以及区凤墀长老,成为忘年交。孙中山常到王煜初家里做客,与当时尚在髫龄的王宠惠混得很熟。1904年,王宠惠留美学习法律期间,为孙中山起草了英文革命檄文《中国问题之真解决》。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前,多数人属意以老资格外交家伍廷芳担任外交总长,孙中山力排众议,提名年仅30岁的王宠惠出任,震惊了政界。

喜嘉理本来是想培养孙中山做传教士。后来,孙中山将基督教的救世理想转化为救国理想,在寻求救国的过程中,基督徒成为他拓展革命事业的重要人脉资源,这是喜嘉理起初没有料到的,可谓“无心插柳”。无论如何,正是通过喜嘉理这个“节点”,孙中山大大拓宽了自己的人际网络,培养了大批革命干部,成为初期革命事业的重要资本。

喜嘉理在香港给女病人看病.jpg

喜嘉理在香港给女病人看病。

1895年起义失败后,区凤墀、尹文楷等相继避祸香江,暗中仍为孙中山做联络工作。1897年日本志士宫崎滔天到香港寻找中国革命党领袖,就是到道济会堂找到区凤墀,才得知孙中山已抵达日本,从此开始了两人20多年的革命友谊。1912年,孙中山卸任临时大总统回到香港,嘱咐区凤墀、尹文楷创办《大光报》,成为香港具有重要影响的中文报纸,为孙中山的革命工作提供舆论帮助。温清溪、区凤墀、王煜初、尹文楷、左斗山这些基督徒,为孙中山革命活动默默工作,却从不对外宣扬,以致多年以来寂寂无闻。

从香江到“四乡”

1883年夏天,孙中山被哥哥孙眉从檀香山遣送回国,7月底到达香港,经原在檀香山的传教士芙兰•蒂文介绍,到必列者士街2号拜访了喜嘉理。这是两人的第一次见面(黄宇和:《三十岁前的孙中山》,三联书店,第322-323页)。8月初,立志要“破除迷信”的孙中山,与好友陆皓东一起,打烂了翠亨村北帝庙的神像,被村民群起而攻之,不得已再次离乡。他所能想到的栖身之地,就是喜嘉理在香港的传道所。喜嘉理热烈欢迎孙中山的到来。

9月份,孙中山入读香港拔萃书院,在学校登记的住址,就是喜嘉理的传道所—香港必列者士街2号。这是个三层楼房,喜嘉理本人住三楼,孙中山住在二楼,一楼则是讲道的地方,兼作“华童课室”。(同上,第325页)1884年夏,喜嘉理在孙中山陪同下,从香港经澳门抵达翠亨村,拜访孙中山老家,见到孙的新婚妻子卢慕贞(喜嘉理:《孙中山先生之半生回观》,《孙中山生平事业追忆录》第521页)。同年12月,孙中山介绍了他檀香山的同学唐雄,由喜嘉理施洗入教。(英文《传教先驱》1985年4月号)后来,又介绍了挚友陆皓东皈依喜牧师门下。

作为公理会在粤港两地总负责人,喜嘉理不顾水土不服,经常深入侨乡台山、开平、新会、香山等地乡村城镇,开设学校,筹设福音堂。当时港澳广州之外的“四乡”,乡民很少见到洋人,多对“鬼佬”充满敌意。有好几次,喜嘉理被村民投掷砖头石块。富有传教经验的喜嘉理,随身带着雨伞抵挡,多次有惊无险逃过劫难。有一次,在香山石岐,他差点被人群轰出县城,幸亏县令出面弹压,方才解围(英文《教务杂志》1886年1号月)。

虽然喜嘉理的身体不适应广东气候,经常闹病,但他凭着坚定的信念,仍然一次次深入城乡,发展教务,每年只有三个月时间在香港,其余九个月均下乡,先后在台山广海、海晏、香山石岐、开平长沙塘等地设立传教基址共40多处,经他施洗的信徒达到5300多人,开设学校29所。喜嘉理擅长粤语,会说开平、恩平、台山、阳江各县方言。他还学会了打算盘,运指如飞,让旁人看得目瞪口呆。他记忆力惊人,跟人见过一面,多年以后仍能叫出名字(鳌洋客:《记喜嘉理》,香港《华侨日报》1952年4月4日、4月14日)。

喜嘉理一家的广州缘

几年前,网友“鹰崵”在寻找五十四军墓地时,注意到广州先烈中路永福西约23号门口有一方残碑,一面刻“ABCFM”,另一面刻的是一首汉字碑文。网友余国基多次考察之后,把照片拿出来与一众文史爱好者共同研究。我和友人对照英文《传教先驱》、《教务杂志》有关记载,基本确认是喜嘉理夫人墓碑。经辨认,碑文行文如下:

信达因善感,坚心十数春;

在西曾设教,到粤毕其生;

心同丈夫志,喜嘉是其亲。

这篇碑文记录了一段尘封百年的动人故事,这里面每一诗句,均与喜嘉理结发夫人的履历相吻合。

喜嘉理与教会同工在乡下用膳.jpg

喜嘉理与教会同工在乡下用膳。

1894年6月,喜嘉理在回美进修期间,获得医学学位,并与丽齐·布勒克曼(Lizzie Blackman)喜结良缘,随即携带新婚妻子来到广州定居。

新娘子出生于密歇根,后移居芝加哥。她在芝加哥一间教堂的主日学任教时,认识了一位华人青年,把她带入基督信仰之中(“信达因善感”)。她发愿要到中国来当一个女传道,唯因侍奉双亲,等了10年,到此时方能成行(“坚心十数春”)。她在美国时,曾担任音乐教师数年(“在西曾设教”)。1895年3月,这对新婚夫妇定居广州后才半年,丽齐不幸因肾病去世。(“到粤毕其生”)。丽齐来广州,本来是立志与丈夫喜嘉理一起传道(“心同丈夫志,喜嘉是其亲”)。由此可知,喜嘉理这个中文名,“喜嘉”是姓氏Hager的汉译,然后从查理士(Charles)中选取“理”字作为名字。至于英文ABCFM,即是American Board of Commissioners for Foreign Missions(美国公理宗海外传道部)的缩写。

新娘子生病不久,博济医院院长嘉约翰医生(Dr.John Kerr)等医护人员竭尽平生所学,希图挽救,可是药石无能,她病倒36小时后,即魂归天国。据英文资料记载,丽齐下葬于广州大东门外基督教坟场,也即今黄花岗北面。永福西约23号,正在这个墓地范围。约1959年,黄花岗一带的基督教墓葬群,迁往白云区大窝岭基督教公墓(程存洁:《广州晚清以来传教士公墓调查及研究》,《广州文博》第二辑第73页)。今大窝岭基督教公墓仍有一方残碑,上刻“喜师奶”三个汉字。笔者认为,这块与永福西约23号门前残碑原是一体,不知什么原因被锯为两截。若能将永福西约残碑移置大窝岭,与“喜师奶”残碑重新合二为一,喜嘉理夫妇在天之灵将得安息。

后来,喜嘉理续弦夫人生下二子,其一中文名叫喜光耀。1910年,多年在粤港两地奔波的喜嘉理,身体极度虚弱,难以继续工作,被迫回到美国休养,1917年去世。喜嘉理回国后,美国公理会在广州的事务,由他的门生伍赖信(A.C.Nelson)管理。喜嘉理生前,叮嘱儿子长大后,一定要来华为广州人服务。1924年,喜光耀大学毕业后,偕同妻子来到广州西村,在美华中学义务任教两年(周振光:《广州美华中学史料》,载《广州文史资料存稿选编》第10辑第73页;麦梅生:《基督教在广东》,载《广东文物》中册第101页)。

广州美华中学(American-Chinese School)由伍赖信发动美国、中国教友共同捐助创办。伍赖信继承喜嘉理的无私奉献精神,把西村乱葬岗逐步建成一个环境优美的校园,并将多年辛苦经营的校产全部移交给中国人,高风亮节,足资矜式。喜嘉理虽未曾参与美华中学的创办,但透过门生伍赖信及儿子喜光耀,惠泽学子无数,吾人其毋忘之。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黄光裕仍在自救,国美零售2023年亏损100亿元,拟成立新国美电器
偏离主业还是打辅助?中国信达2023年不良资产结构大调整,金融业务占比上升
近10年重大创新!隆基绿能发布新硅片产品,“卷”技术破局光伏硅片价格战?
销售通宵接单、提车要等2个月?小米汽车售价21.59万元起,雷军:成本真的很高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