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计委号召“每天发呆5分钟”,这一条必须转发爸妈朋友圈

谷卿
2016-10-25 02:20:57
来源: 时代周报

谷卿

大约自实用主义发展到极端、成为终极信条以后,人们对待自己的身体和健康也不再温柔,人异化为“物”和应当被利用的“工具”,因此有位著名的军人曾经这样说过:“一个人的作用,对于革命事业来说就如机器上的螺丝钉。”螺丝钉哲学当然是一种“物尽其用”的政治信念,却也显示了这种信念其实并不“唯物”、并无智慧。

近日,国家卫计委首度推出谐音为“我要爱我”的“5125”健康生活理念,其中一条重要的建议是每天需有5分钟时间用以“发呆”。

可以说,这项倡议颇具创意,也深明身体哲学的精义。传统中国的思维方式,总是将事物剖判为二,正反以察,比如坚持“日出而作”,同时强调“日落而息”,休息不仅不会让工作彻底终止,反而会促进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在人们汲汲于事功之际,老庄提醒人们“虚”甚至比“实”更值得关注、更有意义,中国绘画的留白也是这样一种特别的认知和处理方式,“虚”不是一无所有、一无是处,它成就了“实”,也让“实”更显特质。当然,认为好好休息是为了好好工作也仍然不脱功利主义的框架,但至少尚未极端化,张弛有度总比一味拼命好得多。

“发呆”是人体的“虚”,作为一种调节,它让“实”不至于压垮身体,本来就属于健康的反应。可是,太过急切贪进的我们似乎忘记了这顺乎自然的放空,几乎已经容不得半点懈怠和松弛,殊不知“螺丝钉”已在报废的边缘。

生活方式的改变有赖于文化氛围的改变,反过来又能影响社会的集体意识。很难想象,早些年官方会提倡一种以“发呆”为代表的放松和休闲的生活态度和方式,即使谈到“保健”,也是有目的和有条件的—直到上世纪90年代,中小学里的眼保健操广播里仍然可以听见“为革命保护视力”的话语,但在今天,相信很多人心里早已接受这样的看法:保持身心健康并非为了干什么,其本身就是一种目的。这一潜在的共识,正是“发呆”能够被拿到官方话语里加以承认、倡导的原因。

值得玩味的是,针对卫计委有关“发呆”的倡议,有些人并不领情,网友们还就此编出许多段子和对话加以揶揄。

有分析者指出,就时下而言,绝大部分上班族生活、工作压力大,但又缺乏必要的休息,甚至一些法定的节假日休息权都得不到落实,日常处于紧张的工作状态,这时官方猛然来一个“建议每天发呆5分钟”,似与紧张节奏的现实并不合拍。这实际上与新中国社会一贯缺乏休闲意识、缺乏“有闲阶级”相关,也与人们已经难以辨明懒惰和休闲之别有关,要根本改变这种状况,恐怕也关涉社会经济和规则方面的变革。

话说回来,发呆这事,似乎不能依靠“倡导”,也不必依靠“倡导”。能不能、愿不愿“发呆”,关键看自己。现在微信朋友圈到处流行“黄金生活的108个标准”“身心健康小贴士99条”之类,偏偏最为简单有效的“早睡早起”四个字,反倒极少有人能够遵守和做到。

(作者系中国社科院学者)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京东安联财险股权更迭:安联保险拟转让53%股权给子公司,京东持股上升
北京半马调查结果公布,特步就报名失误道歉
疯狂小杨哥不想当网红?减少直播带货场次,首部短剧开拍
甘肃银行资产突破3800亿元,去年净利润6.45亿元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