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收入12万要多交税?假的!真实情况是这样子的……

2016-10-24 16:46:08
来源: 时代在线

刚刚过去的周末,个税改革如一颗深水炸弹在舆论场炸开。中产式恐慌聚焦在“年收入12万元以上的高收入群体是个税改革重点调节的人群”。

但时代财经记者仔细翻阅国务院10月21日发布《关于激发重点群体活力带动城乡居民增收的实施意见》(简称《意见》),并没有明确称,“年收入12万元以上人群”就要被调节。此“12万”是有媒体根据2006年国家税务总局对高收入者实行自行申报纳税的标准进行定义。真正的方案出台仍需时日,大家千万莫着急。

但值得注意的是,新华社称,上述《意见》要适当加大对高收入者的税收调节力度。瞄准技能人才、新型职业农民、科研人员、小微创业者、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基层干部、有劳动能力的困难群体,分类施策,实行激励计划,带动城乡居民增收。如果您是上述人群,你还将是政策受惠者。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学教授林江对时代财经记者分析,最差的情况是,年收入12万的人跟现在交税差不多,由于有房贷抵扣等优惠,所以实际交税不会比现在更多。

年收入12万元即为高收入?

当前媒体宣传的“年收入12万元即为高收入”只是根据国家税务总局10年前对高收入者实行自行申报纳税的标准之一所作出的推测,并不等同于“年收入12万元即为高收入”。目前我国并没有明确的收入划分标准,将来个税改革是否按照年收入12万元为高收入标准也未定,大可不必惊慌。

年收入12万元即为高收入?从统计数据上看,是!

根据2006年国家税务总局对高收入者实行自行申报纳税的标准,年收入12万元以上被称为高收入群体。

根据今年10月21日发布的《经济蓝皮书夏季号:中国经济增长报告(2015-2016)》称中国过半数省份集中在第四增长阶段,人均收入为6000-11000美元(人民币40000-75000元),处于中等偏高收入阶段。据此标准比较,年收入12万元确实处于平均收入水平之上。

若按照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5年平均工资数据,与被调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53615元相比,12万元在全国确是一个挺高的数字。

然而,正如大多数三四线城市与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的房价没有可比性,高收入人群的定义标准不能“一刀切”。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和重点二线城市,买房、租房、教育等各类支出相比中小城市要高,多数普通白领也能被划为高收入阶层,进而有可能承担与自身经济能力不匹配的过高税收。

群众的呼声:是否应该划分区域?

暨南大学经济学院一位专家向时代财经记者表示,12万元的标准从全国数据上看是合理的。但从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情况,比如2015年广州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718,约是全国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倍。如果把12万就界定为“高收入”这样的一刀切是不合理性。这位专家建议税法通用,但税法的具体执行权下放到地方。这样各地方可以根据经济情况界定标准。 

1_2660483404.jpg

《中国经营报》9月24日披露,业界对个税改革的基本思路已经达成共识,个税改革将分三步走,从高收入阶层入手实施增量调节,“渐进式”推进个人所得税改革。渐进过程主要分为短期(1——2年)、中期(3——5年)、长期(5——10年)三个阶段。专家表示,个税改革的出发点在于缩小社会各个群体的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公平。有专家表示,改革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会一步到位。

此前已经确定了的个税改革方案中,房贷利息抵税是已经确定的了。也就是在计征个人所得税时,将房贷产生的利息作为税前减除项扣除,对扣除后的收入部分课以个人所得税。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学教授林江向时代财经记者分析,之所以要界定12万这个标准,意义在于保持税负平衡、充分发挥个税对财富分配的调节作用。一方面国家会给予一些房贷、子女教育等专项扣除额,减轻税负;另一方面为了保持税负平衡(税收不下降得太厉害)会设定12万这个标准。最坏的结果也就是所谓的高收入人群税负没什么改变而已。

改革看点:七大群体受益多

日前国务院印发的《意见》指出,实施财产性收入开源清障行动,实施收入分配秩序规范行动;进一步减轻中等以下收入者税负,同时适当加大对高收入者的税收调节力度,堵塞高收入者非正规收入渠道,发挥收入调节功能。《意见》瞄准技能人才、新型职业农民、科研人员、小微创业者、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基层干部、有劳动能力的困难群体等七大重点群体,实施激励计划,推出差别化收入分配激励政策,带动城乡居民实现总体增收。

减轻中等以下收入者税负,是呼吁已久的民生诉求。个人所得税政策本身是一项民生制度,目的在于缩小社会各个群体的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公平。随着时代变化和社会发展,虽然几次顺应民意调高起征点,可是并没有从根本上真正发挥其杠杆作用。在最近一次个税改革中,起征点从2000元提高到3500元,普通薪酬阶层其税负支出减少了几十元,同等条件下,高薪酬人群的减税效果却有几百元。

对此,国家大修个人所得税,是为了更好的“分蛋糕”——社会财富通过两次分配过程,达到公平和效率的最佳切合点,让人们看到税收政策的激励作用,从而激发群体的内力活力,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源动力。

国家发展改革委就业和收入分配司司长蒲宇飞在接受新华社采访中称:《意见》的核心是激励导向,不是简单涨工资或提高福利,而是通过有效激励,比如技能人才关键要实现技高者多得,新型职业农民关键是推进职业化,小微创业者关键是降低创业成本,科研人员关键是实现工资性收入、项目激励、成果转化奖励等多重激励,企业家关键是解决产权保护法治化,基层干部队伍关键是完善工资制度,困难群体关键是提升人力资本,一方面激发创收创富的内生动力,一方面营造公平的发展环境。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从豪车专属到国产电车标配,后轮转向真的让转弯更简单了吗?
因3亿欠款,凯撒旅业起诉前大股东海航,青岛国资入主后加速扩张
东北证券去年自营业务收入大增超2倍,沪深交易所首发保荐项目连续两年挂零
三六零2023年报:经营性现金流同比提升65.84%,近两年复合增速达136.26%
扫码分享